1962年10月中印邊境戰爭全面爆發,中國軍隊在海拔最高的高原上反戈一擊,迅速打垮了號稱“打遍亞非拉無敵手”的印度軍隊。在戰爭前印度是第三世界小國的大哥,又是世界不結盟運動領導者,但是在戰爭過程中印度軍隊的表現實在令人尷尬,眼看情勢危急容,一直堅持“不結盟政策”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緊急請求世界各大強國軍事援助。然而就在他找到美國時,美方卻提出了一個令尼赫魯意外的特殊要求。那麼美國提出了什麼要求呢?讓我們跟在歷史中尋找答案。
中印第一階段戰役結束之後印軍損失嚴重,即將戰敗的消息傳播開後,印度全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從中印邊境到達印度首都只有短短300公里,就這點距離來説,印度完全沒有可供防守的戰略要地,因此首都新德里人心惶惶,有錢人收拾好金銀珠寶駕車逃離這裏,沒錢的窮人也拼命擠滿了每一列離開新德里的火車。實在那種跑不掉的印度人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跑到神廟祈禱,祈禱解放軍不要兵臨城下。
但是這樣有什麼用呢?好在還有一些明白人知道現在應該做點什麼。印度領導人尼赫魯第一反應就是立即向前宗主國英國求救。印度雖然已經多年獨立,但他奉英女王為最高元首仍然屬於英聯邦的一員,由於這種特殊關係,英國立即對印度的請求做出了響應,可是英國自二戰以後國力衰退,軍隊也拿不出多少好貨援助印度。印度總理尼赫魯只好連夜給美國總統肯尼迪打電話,希望美國能夠立即介入。
介入中印衝突意味着要再次跟中國交手,經歷過朝鮮戰爭慘敗的美國覺得這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但是不幫助印度也不是明智之舉。精明的肯尼迪拒絕了直接介入戰爭的要求,他提出可以使用美軍U-2偵察機幫助印偵查中國軍隊,條件是印度需要提供一個空軍基地為偵查機補充燃料。印度是一個剛剛獨立的國家,他對不久前遭受的殖民統治仍然記憶猶新,因此尼赫魯聽到美軍進駐後第一反應非常憤怒,但面對解放軍咄咄逼人的攻勢生死存亡顯然比面子重要,加上兩國有着共同的敵人,尼赫魯很快答應了美國人的提議。
接着肯尼迪命令美國航母戰鬥羣緊急開赴孟加拉灣,並在國際上聲援印度,最後中國因為種種原因也選擇了主動撤兵。從這裏可以看出印度跟美國的利益交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印戰爭結束之後,印度仍然按計劃推進同美國的偵察合作,一直到1964年印度承諾的沙爾巴迪亞基地正式啓用,後來尼赫魯去世他的繼任者沙斯特里仍然延續了這一政策。
通過出讓主權的方式換取他國軍事支持,在歷史上看從來不是什麼好主意。印度這樣做首先得罪了關係緊密的蘇聯,讓蘇聯意識到他是隨時會倒向西方世界的牆頭草,從此以後蘇聯對印度的支持也不那麼慷慨了。再一個第三世界小國看明白印度的伎倆後,很快明白了其外強中乾的本來面目,於是紛紛重新站隊不在奉其為盟主。可以説尼赫魯的這個舉動,實際上親手毀掉了自己苦心十幾年經營的國際形象,印度國際地位在戰後慢滑落也與此有重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