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童年期自己都會有一些“小願望”,比如:“晚上放學可以去買一個自己喜歡的吃的”“買一個喜歡的鹹蛋超人”“買一些遊戲的卡片”等等..
而我們父母為了控制孩子這些“小願望”會對他們的零花錢掌控着。不讓他們亂“買買買”而很多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但經濟上面不允許時,就有人會動歪腦筋了。
俗話説“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於是爸媽輕則斥責,重則一頓胖揍。生怕孩子以後走上歪路。
這可能也代表着大部分家長的做法。畢竟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與“偷”產生任何關係。
首先調查了拿錢是想要做什麼;
然後維護孩子的自尊,滿足孩子的需求以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尊重了孩子的意願;
接下來不談是非對錯、也不對孩子的行為隨便貼標籤,而是淡化自己的反應,直接告訴孩子今後如何做
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偷?
可能因為他人的鼓勵或唆使而偷竊。一方面,孩子可能得到了來自同學或者朋友的鼓勵而產生偷竊行為。很多孩子為了追求在學校、班級內的地位和在同學中的認同感,甚至想要成為同學們爭相追捧的“孩子王”而產生偷竊行為,通過偷竊得來的錢財或物品滿足自己或同學的慾望。
其實,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着“所有權”概念的缺乏。90%的父母都忽略的事情:當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不是打罵孩子,而是好好教育。
還有一種原因是忍受不了物質誘惑。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劃分人的需要層次的時候,將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放在最底層,當這種生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自尊、自愛和自我追求等種種行為是不可能產生的。所以,如果孩子的某些生理需要得不到家長的滿足,而孩子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時,偷竊行為就有可能產生。
小孩子可能沒有“偷錢”的概念。他們的內心需求是受外在影響的,總會想盡辦法拿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卻不懂得這是成人所理解的“小偷”。爸媽與其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的行為不對,不如先關注孩子到底有什麼理由拿錢。他們的內心並沒有成人想象的那麼壞,別輕易把孩子推向負面的評價。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偷竊行為之時,姑且不論偷竊的是什麼東西、價值多少,當務之急是必須讓孩子瞭解這種行為是非常錯誤的,家長可以採取以下的一些策略來應對,幫助孩子改掉偷竊行為。
要了解孩子偷竊行為的心理動機,正確的引導再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味的指責謾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