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斯拉的降價衝擊到底有多恐怖?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綜合

  對於馬斯克來説,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了。

  一個創始人看一個企業,往往領導者何種風格,企業就能表現出一個狀態,在面對鏡頭時馬斯克時常表達出美式自由風格,除了上海工廠落地時激動的手舞足蹈之外,馬斯克還曾在推特上“自砍”股價,對外表示特斯拉曾經直逼1600億美金的市值太高了,這會影響其造車的步伐。

  馬斯克對外糾正對多的就是自己的身份,他常常扭轉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多次表示自己只是一個工程師,不是什麼資本家。

  Tesla stock price is too high imo。

  就這一句話,讓特斯拉市值狂跌10%,蒸發了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市值,這個數據大概是中國一線車企20年的淨利潤,2019年,吉利汽車年利潤82億,長城汽車淨利潤45億左右。

  都是新勢力,差距可是非常大。

  中國誕生的新勢力企業,沒有一個不缺錢,李想在瑞幸暴雷之後大動肝火痛罵“Sha Bi,詐騙犯”的根本原因,就是暴雷之後的瑞幸直接斷送了中資企業赴美IPO的前程,李想缺錢、何小鵬缺錢、李斌缺錢,在新勢力集體凋落的今天,真正走下線的新勢力們遭遇新的壁壘。

  即便是有着頭羊之稱的蔚來,這麼多年累積銷量不如特斯拉一個季度銷量。

  特斯拉與市場之間的爭奪不僅僅仰仗了從上往下走的品牌運營模式,更在零售以及產品運營商帶來更多的新玩法,在特斯拉官網上,他們自己描述自己為“創新、革命、開拓者”,特斯拉不是簡單的一台車,一個企業,它是一個顛覆行業現狀的汽車創業公司,以全維度互聯網思維,真正的將互聯網思維拿到了造車領域。

  車應該怎造,怎麼賣,怎麼拉動產銷關係,甚至如何定位與當局的利益往來,你都能在特斯拉上找到一個新的模式。看完特斯拉的這一套打法,你甚至都能驚奇的發現,車還能這麼玩?還能這麼賣。

  當互聯網時代以摧枯拉朽之勢革新消費觀念,傳統的銷售觀念必須要被推翻重來,這是時代進化的必然結果,就像誰也無法阻擋喬布斯對智能終端帶來的撕裂式革新一樣,特斯拉的直營模式直接顛覆了傳統的買車觀念。

  傳統買車,你需要到心儀的品牌經銷商店內看車、選車、聊價格,謹防庫存車、價格深坑各種招式花樣,以經銷商為單位的利益體時刻將消費者定為刀俎魚肉。縱然企業的初衷本意不為如此,但龐大的市場運營出現偏差無法避免。

  馬斯克的一切運營,都堅持直營模式,將體驗店與交車店併為一體,你可以直接去特斯拉經銷商看車,然後用PC端選好配置、顏色、版本,然後敲定價格,全國統一價,特斯拉線下所有服務人員也不會介入價格層面。

  模式是,線上負責選車、交付,同樣可以預約維修、保養,甚至車輛的升級都必須要在線上完成。線下店只是走一個執行操作,不具備自我行動的意識以及能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特斯拉有錢,有錢就能為所欲為。

  在特斯拉股價狂瀉50%的今天,仍然有1500億美金的市值,這是什麼概念?截止到發稿日,福特市值不足200億,通用市值323億,量級差距不言而喻。

  有錢,馬斯克就能瘋狂的執行自己的“效率計劃”,事實上你所看到的特斯拉行為,都是基於效率行為作出的改變以及調整,直營模式只是效率行為的一個環節,走直營賣車效率能夠有效提升。

  一個數據是,每一台特斯拉從下線到交付到車主手中,時間僅僅只有10天左右,而行業標準週期為60天左右,更短的時間促生出更大的利潤空間,倉儲成本,管理成本,維護運營成本以及資金迴流速度都要更快。

  而效率行為的另一個體現,則是特斯拉能夠用自有資金瘋狂的執行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

  截止到發稿之時,特斯拉國內有2500個超級充電樁,2400個目的地充電樁,而在2020年一年,特斯拉就要規劃處4000個超充樁,對於電動車來説,充電樁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命脈,誰擁有密集的充電樁,誰就能在不提升續航成績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通過技術以及資金解決電動車的里程續航問題,直接瓦解用户羣體的“續航焦慮症”。

  特斯拉目前的技術支持,V3版本下10分鐘能夠補充208km續航成績,20分鐘補充330km的續航成績。這是2020年特斯拉發力之前的技術表現,V3版本能夠做到如此並不是特斯拉的極限,如果V3升級到V4,超充樁數量提升到10000個以上。

  那麼至少對於特斯拉車主來説,里程焦慮症就是一個偽命題了,你能夠在任何一個三線城市找到特斯拉超充樁,且在高速服務區能夠通過20分鐘的上廁所、抽煙時間,補充超300km的續航成績。

  有錢、有效率、有執行思維,特斯拉的恐怖可見一斑。

  此外,特斯拉在設計上也深度執行了效率為王理念,一切從簡表現出來的產品力的確是把雙刃劍,刀鋒向外將注重內飾設計的豪華用户羣體推向自己,刀背向內在極簡的設計基礎上,大大縮減生產成本,其不僅僅是用料上的節省,生產週期、生產人工成本以及組裝成本都會全面降低。

  特斯拉的每一代產品,都在顛覆上一代的產品設計。

  Model S 線纜長度達到3.8公里,在Model 3上的線纜長度已經縮短到了1.5公里,Model Y上技術專利曝光顯示,新技術的投放將會讓線纜長度縮短到100米,也就是專利上的328英尺, 與其它產品拉長壓扁推新的方式完全不同,線纜長度比僅僅是數據指標,背後更透露的是產品迭代的速度,線纜承擔着輸送電器工作電力的任務,同樣也承載傳輸信號的任務。

  Model Y的專利提出來了,但在Model Y首批車輛上還沒有正式落地,原因是與馬斯克追求的效率主義還有段差距,因為對於機械臂無法操作安裝的電線,馬斯克對這些複雜的電纜非常頭疼,他認為電線會拖慢生產速度,所以才會從技術上縮短電線長度,讓一個電線槽完成從前到後的信號傳輸、電力傳送問題,更短的前線長度不僅僅能夠減少損耗,還能降低質量,同樣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馬斯克不僅跟電線過不去,更跟內飾過不去。

  車主一直吐槽內飾簡陋的確是不能迴避,馬斯克的標準就是能用機械操作就儘量不用人工,他更認為機械臂操作更快且一定比人工更好,儘管現在特斯拉的產品質量慘不忍睹,跟五菱比比做工實在是不誇張,執行快標準的同時前期質量的確沒有保證,極簡的內飾提供不了太好的豪華度,但生產組裝就容易不少,沒有陳冗的佈局以及按鍵,人工干預最小化,其實在下一代Model Y上,這種思路還會更加明確。

  有媒體表示,Model3的毛利潤空間依然在30%左右徘徊,隨着國產化的快速落地以及工人熟練度、機械化流程的規範化、全新產品矩陣的豐富化以及專利的不斷投放,有着極簡主義風格的特斯拉在國產化率提升之後,Model3會隨着產量的增大而不斷提升毛利潤率,而我堅信這個曲線會陡然上升。

  那麼很明顯,號稱要把特斯拉賣到2.5萬美金的馬斯克,在未來不是鯰魚,而是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