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説話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別不信,心理學依據讓人信服

文|秘籍君

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所以他們的成長都是在與周圍人的不斷交流中獲得,尤其是父母的交流,更是對他們的人生起着決定性的影響。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也是他們每天接觸最多的人。

那麼,為什麼説父母的説話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呢?

父母的“禁止”,反而對孩子是一種“鼓勵”

有很多父母説,孩子的性格特別叛逆,你越不讓他做什麼,他越要去做什麼試試。其實,孩子的這種性格,就是與父母的説話方式有關。

父母的説話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別不信,心理學依據讓人信服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參與實驗的人,儘量不要去想象一隻白熊,結果人們卻開始思維迅速反彈,反而很快在腦海中想象出了白熊的形象。這就是——“白熊效應”,也稱“反彈效應”。

簡單來説,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就是我們越跟對方説“不要”去做什麼,對方反而去“做”什麼。就像父母管教孩子時,總用一些“禁止”性的語言,比如“不要吵鬧”、“不要亂拿東西”、“不要不禮貌”等,孩子反而就照着這種禁止的事情去做。所以,父母的“禁止”,反而對孩子形成了一種“鼓勵”。因此,父母的説話方式,確實可以決定孩子的性格,心理學依據讓人信服。

不想因為錯誤的説話方式,讓孩子形成不好的性格,父母應該怎麼做?

①少説“不要”、“別”,多進行正面引導

我們看了心理學上的“白熊效應”,就應該儘量避免用“禁止”的語氣給孩子説話。因此,平時與孩子相處時,要少説“不要”、“別”,而是要多進行正面的引導。比如,你不想讓孩子亂拿東西,可以説“那些東西要維持原狀”;不想讓孩子亂跑,可以説“慢點走”;不想孩子不禮貌,可以直接説“對人禮貌一些”,等等。相比“禁止”的語氣,孩子更喜歡正面建議的語氣。

父母的説話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別不信,心理學依據讓人信服

②少用否定的語氣,多説肯定的話語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會直接用“否定”的語氣指責孩子,比如,“你就不是學習的料”、“你做的作業很爛”、“你很不懂事”等。其實,同樣是指出孩子的錯誤,與其用否定語氣去放大孩子的錯誤,給孩子貼標籤,倒不如用肯定的語氣,先找出孩子的優點,拉近彼此距離之後再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否則,負面評價太多,孩子會變得自卑,性格也會更內向或者叛逆。

父母的説話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別不信,心理學依據讓人信服

③少用質疑的語氣,而轉換成商量和引導的語氣

有些孩子,見了熟人沒有打招呼,回家父母第一句話可能就是用質疑的語氣問:“你今天為什麼不跟人打招呼?你為什麼這麼沒禮貌?”這樣的語氣,質疑裏帶着責備,會讓孩子不敢表露內心真實的想法。但是,如果父母換成商量和引導的語氣説:“下次見了熟人一定要學會打招呼,要帶着笑,好不好?”這種語氣,孩子就容易接受,也容易聽到心裏。

所以説,父母不要總責怪孩子性格叛逆、內向、木訥,而是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自己的説話方式是不是不合適。

【話題討論:家長們,你平時在跟孩子説話方面注意這些了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7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的説話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別不信,心理學依據讓人信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