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從小和誰睡就和誰親,親媽若錯過“黃金期”,娃照樣和她不親

由 湯生 發佈於 綜合

文|文兒

孩子是最公平的,誰對她好,誰願意抽出時間陪他,他們就和誰親。

前段時間,在外地工作的弟弟和弟妹回來了。給侄子買了很多衣服和零食,但這娃卻沒那麼開心,跟爸爸媽媽也不太親近的樣子。弟妹抱他的時候,他有點抗拒。此時,弟妹已經很難過了。畢竟,當媽媽的誰想看到孩子不親近自己。當她抱着孩子,孩子一把把推她的時候,她説像刀割一樣,讓人難過。

如果説這些事情讓她覺得有點難過,那侄子不願意跟她睡真是毀滅性的打擊。一開始回來的時候,侄子還跟她不親,所以自然還是跟奶奶睡。過了幾天,逐漸和爸爸媽媽把感情建立起來之後,就好很多,孩子也開始黏着她。奶奶就對孩子,你這麼喜歡爸爸媽媽,今天就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吧。

這娃剛開始同意了,到快睡着的時候,開始大哭大鬧,要去找奶奶。哄了好大一會,還在哭,嗓子都啞了。沒辦法,弟妹又把孩子抱到奶奶房間。事後,弟妹也開始哭。我蠻理解她的,這當媽之後的一種挫敗感,比好好備考結果卻考不及格還讓人難過。

與此同時,也在説明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孩子從小和誰睡就和誰親。白天和父母再親近,可到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想找他認為最親近的人。就算是親媽,錯過和孩子培養感情的“黃金期”,娃照樣和她不親近。

和娃培養感情的“黃金期”

▶0-3歲:親子關係培養的“黃金期”。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3歲之前不重要,父母不陪伴在身邊也沒事。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小,不懂事、不認人。殊不知,0-3歲是親子關係培養的“黃金期”。

為什麼會是“黃金期”呢?因為3歲之前的孩子是最需要家長的時候。在此之前,他們沒人照顧,沒人看着,很容易因飢餓和意外出現生命危險。而在3歲之後,他們就算沒人照顧,也可以自己找食物填飽自己的肚子。所以這個階段的他們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倘若父母不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陪伴在自己身邊,那以後也就不需要了。

再者,3歲之前的孩子看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什麼都知道。誰對他好,誰跟他不親,他或許不會説,但心裏很清楚。

錯過“黃金期”會對親子關係有什麼影響?

很多父母會因為工作、沒時間,錯過“黃金期”。他們以為可以彌補,但其實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親子關係疏離、冷淡。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在。那等孩子長大之後,他們也就沒那麼需要父母了,就不會再去依賴父母。親子關係也開始變得疏離、冷淡。雖然是至親,但感情也就一般。

説到這,會有人反駁?那些從小跟着爺爺奶奶生活,長大後再跟着父母的,後來關係也挺好,也挺親密的。所以他們的觀點是,無論他們是從小被誰養大的,最後都是跟父母親!

對於這點,確實是這樣,但也不是這樣。隨着年齡增長,親子關係的確會緩和,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但仔細觀察就能知道,孩子對父母有戒心,不是完全依賴父母。至少,不會像那些和父母很親密的孩子一樣,什麼事情都跟爸媽説。

像是一面曾有裂紋的鏡子,後來被小心翼翼地粘好,看不出有損害的痕跡。但誰也不能否定,那裂紋真實的存在,就算被粘好,依然還存在。

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最好?

▶0-3歲,儘量陪伴在孩子身邊。

0-3歲,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也是他們最無助、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因此,父母要儘可能陪伴在他們身邊。當然,你也可以試想一下,當你老了,癱瘓在牀,動彈不得的時候,你是想子女照顧?還是願意用子女花錢僱來的護工?

▶需要工作的,提高陪伴質量。

當然,陪伴並不一定就是要全職在家,一心照顧孩子,也可以出去工作。但是無論怎樣,一定要讓孩子跟自己睡,別怕苦、別怕累。讓孩子跟自己睡,可以在睡前和孩子聊聊天,促進一下感情。不然,雖然孩子在身邊,但一天下來也陪不了孩子。

可以工作,但要注意提高陪伴質量。不要打着陪孩子的名義,自己坐在一旁刷手機。

【話題討論:你們會選擇陪伴孩子,還是選擇掙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