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吳學明:大灣區不負追夢人
新華社香港9月12日電 題:港青吳學明:大灣區不負追夢人
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 黃茜恬
鏡頭前的吳學明侃侃而談,在他身後是一尊近兩米高的孔子雕塑和牆上掛滿的香港孔教學院的獎狀與活動留影。這位“80後”的香港孔教學院常務副院長可不簡單,名片上密密麻麻地印了17個頭銜: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廣東省政協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一個個頭銜背後,記錄了這位香港青年腳踏實地踐行儒家“仁愛”思想,創業打拼,服務青年的足跡。
吳學明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當被問及哪一個頭銜讓他傾注最多的心血時,吳學明笑着説:“當然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啦。我現在把60%的時間和精力都用於鼓勵更多青年積極在大灣區幹事創業。”
堅信“創業夢”會在大灣區綻放
“我來自大灣區,我是大灣區人”,這是吳學明介紹自己的開場白。
出生於廣東江門,幼年時隨父親來到粵北韶關,中學時代輾轉於澳門和香港,後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應用數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吳學明笑稱,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大灣區人”。
在美國求學期間,吳學明曾進入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在那裏,他無奈於很多有創意的東西無法實現。而大洋彼岸的祖國發展日新月異,令他對未來信心十足。畢業後,他毅然決然回到香港創辦了一家軟件公司。
在香港創業四年多,吳學明發現這裏創業成本非常高。高房租和高人力成本下,很多年輕人都沒有創業的想法。此外,專業編程人才缺乏,不少做編程的員工是從其他領域“半路出家”的,專業性不足。
吳學明説在港創業幾年都沒有賺到錢,但瞭解到毗鄰香港的廣東省出台一系列促進就業創業政策,加之兒時就融入血脈的情感,他決定去廣東闖一闖。
2011年,吳學明在廣州的一處科技園創辦了一家遊戲公司,充分享受了當地政府推出的創業優惠政策、較低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良好的行業發展氛圍。“這裏的租金成本是香港的1/5,人力成本是香港的1/6到1/10。”他説,政府的優惠政策讓像他這樣的港澳創業青年安心創業、深耕事業、安居樂業。
體驗過粵北的落後,也目睹過國際化都市的繁榮;經歷過貧窮,也享受過富裕;感受過大灣區同胞的親切温暖,也飽嘗過隻身在國外的孤寂無助。看過大千世界後,吳學明更加認識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巨大潛力與獨特優勢,也堅信有責任幫助更多的青年實現“創業夢”,在這片熱土上綻放光芒。
讓香港青年對內地刮目相看
近幾年,吳學明在佛山和江門等地創辦了創業園區,不僅為創業企業提供場地和相關的初級配套服務,更為來自港澳的創業青年提供幫助,當好港澳青年創業的引路人。
他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節”“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等大型活動,吸引了數萬名港澳青年參加。活動向他們介紹內地的創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港人港税”等創業知識;也邀請經典遊戲“憤怒的小鳥”的聯合創始人為港澳創業青年分享他“用51次失敗,換來第52次成功”的創業故事,鼓舞港澳創業青年敢創、敢想、敢於尋夢。
在2017年香港青年內地實習團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從報名的500多人中挑選了100名香港青年,到內地知名企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開團首日,當被問到“沒來過江門的請舉手”,團裏100名香港青年全都舉起了手;“沒來過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請舉手”,九成青年都舉起了手。吳學明説這些香港青年很多人之前都沒有“回鄉證”,他們對於內地的認知大多還停留在港產電影的情節中——設施很落後、民眾沒禮貌、工作也不賺錢。
然而,當這些香港青年真正來到內地實習,親身感受了這裏的生活後,對內地的發展刮目相看——原來出門不用帶現金,高樓大廈不比香港少,甚至有些城市免費WiFi全覆蓋,外賣種類豐富到可以挑選半小時,民眾很禮貌、很親切。
實習結束後的調查問卷顯示,99%的香港青年對祖國和大灣區非常滿意,75%的人表示願意再來大灣區工作。“這些青年變成新的血液,去鼓勵他們身邊的人一起去大灣區。”吳學明説。
有兩個香港女孩,在實習團結束後便留在深圳和江門工作,如今還交了男朋友,定居在那裏。吳學明説:“其實去到大灣區,她們才發現,香港不是唯一的出路。”
大灣區不負追夢人
吳學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業優惠政策在美國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他回憶起自己在美國硅谷瞭解到的創業環境,稱那裏的創業就是件純商業化的事,創業公司就是“自力更生,自生自滅”。“如果你的項目非常優秀,會有資金投資你,但如果想向政府申請創業補貼,他們會用很奇怪的眼光看着你。”
吳學明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近日相繼發佈,引發粵港澳各界高度關注。
“我覺得大灣區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吳學明説,大灣區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讓他一天穿梭6個城市成為可能。“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一張照片,展示了6張高鐵票。我早上從香港出發,去了東莞、佛山、深圳、珠海,最後去江門,同一天在不同的城市會友、開會、談生意。”
“在科技行業,時間就是生命。”吳學明談到做硬件產品要得到市場認可,就需要迭代上百次。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條,迭代速度能快5到10倍。
香港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送至東莞、佛山等製造業基地,很快就能製造出原型,並在內地或香港進行檢測後,迅速推出市場。吳學明説:“粵港澳大灣區多層次的供應鏈是其他灣區不可比擬的。”
吳學明用“過來人”的身份寄望於更多香港年輕人積極擁抱大灣區的未來,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內地的發展。“香港青年一定要珍惜祖國給予香港的好機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帶一路’為祖國貢獻力量,也為自己闖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當被問及下一個創業目標時,吳學明説他很看好國風熱潮。他説:“我們在澳門舉辦的‘中國華服日’,幾千人來到現場,上百個商家做了一場華服時裝表演,很多青年都讚歎不已。”
“我非常喜歡漢服,婚禮就是全漢服,工作人員和我們都穿着漢服。”吳學明説。這也許就是這個土生土長的大灣區人骨子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自信。(視頻記者:張一弛、許淑敏、許朗軒、查文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