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從來就是一項辛苦的工作。
特別是作為孩子的媽媽,往往需要承擔更多。
即使家中只有一個娃,也常常被娃折騰得精疲力竭。
不過有這樣一位日本媽媽火了,因為她作為職業女性,不僅用半年的時間就考上了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並拿下學位,出了一本書,還很好的照顧好了家裏的5個娃。
這位神一樣的媽媽叫吉田穗波,曾經是一位快要被家事壓垮的婦產科醫生,卻憑着驚人的拼搏和超級時間管理術,完成了大晉級。
01
人生時間有限
所以要把想要的都得到
吉田本人非常喜歡孩子。
她自己從小就三個兄弟姐妹,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家庭能有很多個孩子。
不過,身為婦產科醫生,吉田深知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有限,所以也在有意縮小孩子們之間的年齡間隔,基本相差兩歲左右。
一般的家庭中,生育這麼多孩子,媽媽即使全職在家,甚至有父母幫忙,都可能要瀕臨崩潰了。
不過吉田是這樣兼顧自己兒女成羣的夢想和出國留學,成為一個出色的醫生的夢想的。
吉田在大女兒兩歲,二女兒兩個月的時候,決定報考哈佛大學。
從準備考試到考取哈佛,吉田用了半年時間,並在其間懷上了第三胎。
隨後,吉田跟愛人帶着三歲的大女兒、一歲的二女兒和半個月大的三女兒去波士頓讀哈佛。
留學期間,她懷上了四女兒。
留學歸國後,吉田成為日本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生涯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鑽研母子照護議題。
並且出版了一本自己的新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也是在這時候,她迎來了自己的第五個孩子。
02
保持奮鬥保持樂觀
每前進一步都有歡喜
吉田並非是像很多人印象中的女強人一樣,為事業犧牲家庭或者總是如戰士一般冷酷無情。
相反,她是温柔的愛人和耐心的媽媽與妻子。
作為媽媽,很難有屬於自己的整塊兒的時間,孩子哭了要去哄,孩子鬧了要去管,更不用説吃喝拉撒這些日常。
吉田的解決方式是白天孩子交給老人幫忙,下班回家全心全意陪孩子。
晚上8點和孩子一起睡覺,然後凌晨3點鐘起來看書,這樣在孩子6點鐘起牀之前,她就有三個小時,完整的,屬於自己的看書時間了。
但是肯定也是會有孩子與學習不能兼顧的時候,吉田會告訴自己“進步就好”來給自己打氣。
吉田提到,有一次自己想參加一個讀書會,但是時間是晚上7-9點,可是她又必須8點之前回到家陪孩子。
面對這種矛盾,大多數媽媽可能會想,那還不如干脆不去或者不如干脆少陪孩子一天。
吉田最後去參加了,但是隻參加了40分鐘。
她的想法是“有40分鐘的收穫,比完全沒去強太多了”。
準備考哈佛大學的時候,吉田每週末都要去圖書館學習。
丈夫帶着三歲的女兒在繪本專區玩,她則揹着一歲的女兒做題庫。
但是小孩子會經常發出聲音,吉田擔心影響到其他人,只好在圖書館一邊拿着書看,一邊走來走去,分散女兒的注意力。
即使二女兒安靜下來,也經常要被大女兒打斷,比如説孩子餓了有其他需求。
作為媽媽,吉田很少抱怨,她跟自己説,週末本該好好陪孩子的,所以能看上幾頁書已經很好了。
她只是要求自己,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必須快速進入狀態,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03
自己的時間自己做主
零散的時間也是一筆財富
不少人可能都看過一本暢銷書叫《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吉田也是這本書的粉絲。
與很多看過就忘記的讀者不同,吉田是充分的實踐着時間管理的訣竅。
其中談到了一個“大石頭理論”,就是説想把更多大石頭、小石頭、細沙放進桶裏,應該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頭,最後放細沙。
時間管理上,應該用整段時間優先處理“大石頭”,再用零碎時間安排“小石頭和細沙” 。
吉田一直踐行這一原則,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分區和計劃。
作為一名相當自律的媽媽,她的時間表是精確到15分鐘的。
在她看來,越是沒時間的時候,就越要充滿鬥志的去讓自己增值。逼着自己把時間規劃好。
她給自己訂立了許多規矩,把很多看起來沒有辦法用上的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
比如:
利用坐車去上班的路上學習;
利用晾衣服的時間一邊給孩子講故事;
在洗碗的時候一邊聽學習音頻;
利用坐車的時間去填寫那些厚厚的《獎學金申請表》;
在整段時間到來之前,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前置思考以提前給大腦“熱機”,縮短進入專注狀態的起跑時間。
04
打破世俗偏見
遇到困難要大聲呼救
當然,除了自律和合理的規劃時間,還有一個問題並不能迴避,那就是繁重的家務事。
世界上多數國家,尤其是在中國、日本、韓國這樣的東方國家,有非常傳統的觀念,就是媽媽應該要負責為一家人準備三餐,並且承擔大部分的家務。
吉田最初也是這樣的,大女兒曾經在一歲多的時候得過一次肺炎,並引發了哮喘。
吉田作為醫生,工作本身就很繁忙,而丈夫也同在醫療系統,難以幫忙照顧,近乎崩潰的吉田在母親的建議下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顧女兒。
本來覺得把女兒交給別人照顧,實在是太過意不去的吉田,發現護工十分專業,把女兒照顧得非常好,而且女兒也很喜歡。
吉田改變了態度,也開始去請人幫忙。
所以家裏請了一位阿姨,每週一和週三過來做飯,週二和週四吃頭天剩下來的飯菜,其他時候可以出去吃或者親自操刀。
很多人覺得這樣的女人很懶惰,但吉田卻認為能夠用一定的錢換取時間,並且每天都能跟家人舒心的吃上一頓飯,遠比自己焦頭爛額還要催促孩子們快吃要好的多。
生活中遇到難題,吉田通過請人幫忙來解決。
工作學習中遇到困難,吉田也同樣是這種精神。
她也並非是全能的,遇到了不少問題,比如:“聽課程的英文像鴨子聽雷”,“多次申請獎學金無果”、“快到畢業時突然被告知學分不夠”等等。
看起來無法逾越的困難,吉田充分發揮了樂觀主義精神,她讓自己把關注點放在“現在最重要是做什麼”上,開動腦筋尋求解決之道,勇於向他人開口求助,並在書中告訴大家,有時候需要:“
厚着臉皮喊救命
。”
所以,她還是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難關。
吉田的座右銘是《死時誰為你哭泣》的作者羅賓·夏瑪的一句話:“
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
所有照片中,吉田幾乎都是笑靨如花的樣子。
她總是滿懷着激情,告訴自己:“只要還有心情笑,就要持續努力。”
每一位父母,為孩子付出的真心和汗水,為孩子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都值得尊敬。
但是除了孩子也請留出一份空間給自己,想想自己的夢和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