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多家超市下架三文魚:遭致命病菌感染,食用後會突然發熱
據法國《費加羅報》15日報道,在發現部分三文魚商品遭到李斯特菌感染後,家樂福等多家法國大型超市自12日起下架了相關商品。商家還提醒已經購買的消費者不要食用,稱會導致“發燒”和“頭疼”。
報道稱,家樂福發佈公告稱,“所有相關商品已經下架,但部分商品可能已經售出。已經購買的消費者請立即銷燬或到購買處退貨”。另一家連鎖超市Système U也在社交媒體上公佈相關商品名稱,呼籲消費者不要食用並及時退貨。
商家警告稱,食用了遭到李斯特菌感染三文魚的消費者,可能會出現發熱和頭疼症狀,需要立即就醫,尤其是孕婦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較差的羣體。該病菌的易感者為新生兒、孕婦、40歲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健康成人可出現輕微類似流感症狀,易感者則會突然發熱,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腹瀉、敗血症、腦膜炎、孕婦出現流產。法國平均每年報告300至400例確診病例,死亡率在30%至40%之間。
三文魚肉質鮮嫩,受到無數“吃貨”的喜愛,然而媒體近日曝光了挪威三文魚養殖鏈的“數宗罪惡”,讓喜愛三文魚的消費者頗感驚詫。
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14日的調查報道稱,為弄清楚2018年全世界養殖三文魚死亡數量達到5000萬條之多的原因,該台記者深入三文魚故鄉——挪威進行了實地調查。作為三文魚生產和出口大國,挪威的三文魚年均銷售額達500億歐元。在挪威北部海域,坐落着巨大的海上三文魚“農場”,每個養殖場都養着上萬條魚。調查記者弗洛丁私帶攝像機潛入了養殖場,“我知道會看到魚因為擁擠而喘不過氣,但眼前的景象更為恐怖:大量魚擠在骯髒、充滿它們排泄物的海水裏。許多得病的三文魚身上佈滿大如手掌的潰瘍,有的已變成S型畸形魚”。統計表明,養殖三文魚的死亡率高達20%,此外,高密度養殖也讓魚蝨氾濫成災。
除了養殖條件惡劣,人工養殖的三文魚還威脅到了野生三文魚的生存。挪威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斯卡拉表示,目前挪威野生三文魚數量約為53萬條,人工養殖的則有4億條。每年約有18.3萬條養殖三文魚逃離養殖場進入海洋。它們不但與後者爭奪食物,還將魚蝨傳染給後者。更糟糕的是,兩者交配繁育的後代適應力差,繁殖能力低、這直接“污染”了野生三文魚的基因。近35年來,野生三文魚的數量鋭減50%。
報道還稱,人們喜歡三文魚,主要是看中它的肉質及營養。野生三文魚在海洋裏攝食蝦蟹,這讓它們富含Omega-3脂肪酸,蝦青素則讓三文魚魚肉擁有亮麗的色澤。然而為了讓養殖三文魚迅速長大,人們投放了混合黃豆植物蛋白和化學合成蝦青素的飼料,因此養殖三文魚的質量遠遠不及野生三文魚。
據英國路透社15日報道,由於北京新發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挪威數家農場已確認,往中國出口三文魚被暫時叫停。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新冠直接通過吃喝傳播的證據,主要還是接觸傳播。如果是熟食,當然不會有問題,如果生食風險就大一點點,因為病毒接觸粘膜的機會多了一點點。
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冰鮮三文魚是空運過來,且有低温環境保護,因此理論上是有可能存活下來的。
鍾凱説,就他個人而言,認為通過生食三文魚感染新冠的概率極低,但穩妥一點,建議大家最近先別吃生的三文魚以及其他進口生鮮,等待這兩天官方調查的結果明朗後再作決定。煎的時候如果裏面半生應該也沒事,因為它是表面沾染。
如何自我防護?
生食虹鱒感染寄生蟲的風險遠大於吃三文魚感染新冠的風險。建議大家還是吃熟的吧。
對於普通消費者,主要還是強調外出採買戴口罩,回家洗手,製作食物前後也要洗手,儘量不用髒手摸眼睛、鼻子、嘴巴。提高警惕,也不要草木皆兵。
為什麼是海鮮市場?
這次溯源雖然懷疑三文魚,但本質上它只是“背鍋”的。華南海鮮、新發地海鮮,這些市場的共同點是陰暗潮濕、有冷藏冷凍等條件,利於病毒存活。最近香港的新發病例也是碼頭上負責處理進口冷藏食物的工人,因此看樣子這個場所必須高度警惕。
另外,批發市場物資集散、人員往來密集,有利於病毒的擴散。它本來就是行動軌跡的密集交匯點,因此追蹤感染者行動軌跡的時候就更容易被識別出來。對於北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來説,保障民生供應離不開批發市場,但疫情之中如何管理,確實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