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智治有機融入鄉村治理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把智治有機融入鄉村治理

——浙江省龍游縣“村情通”的實踐探索

作者:潘娜、康曉強(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摘 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拓寬人民羣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着力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科技支撐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元素。近年來,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通過智能化治理方式,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路徑,使自治、法治、德治不僅在鄉村“熟人社會”,而且在互聯網平台的“陌生人社會”得以有機結合,取得了明顯的治理成效。

關鍵詞:互聯網 鄉村治理 疫情防控

網絡走入千家萬户,開闢了黨的羣眾路線的新空間。2016年誕生於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張王村的“村情通”,由一個村的探索逐步覆蓋到全縣262個行政村,每户至少有1人關注,打通了公共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的延伸。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龍游縣在“村情通”上開發掃碼通行、每日上報、智能招聘等功能應用,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1.為鄉村治理插上智能化翅膀

“村情通”的誕生和運行,以派駐幹部為核心力量,以全科網格“一長(網格長)三員(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網格指導員)”為骨幹力量,以各類羣團組織、社會組織、村民為基礎力量,治理關口大大前移,治理資源得到最佳配置,為鄉村治理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把智治有機融入鄉村治理

龍游縣清廉社區黨總支組織動員在冊黨員結合“道路安全進萬家”活動,走訪聯户,發放宣傳單。資料圖片

針對外來人員健康狀態獲取難的問題,龍游在“村情通”平台開發上線專門針對外來人員的“每日上報”小應用,對健康碼的申領、上報和應用進行智慧化、精準化管理。羣眾以户為單位每天一報,形成村民自主申報—黨員提醒協報—網格員兜底機制,當遇紅碼、黃碼時,第一時間上報縣防疫指揮部。東華街道張王村藉助“每日上報”功能織密織牢疫情防輸入的羣防羣控網,上線當天全村172户農户100%完成報備工作,發現外來人員5户8人,健康碼全部為綠碼。

以往,鄉村治理只有鄉鎮、村幹部單打獨鬥,進村入户、解決問題全靠黨員幹部的“單核”驅動,村民參與不進來,也不一定有意願、有精力參與,因此往往是幹部説破了嘴皮、磨破了鞋底,結果還吃力不討好,該解決的問題拖而未決。龍游縣大數據局有關負責人説:“如今,依託‘村情通’,發動村民利用‘隨手拍’實時曝光髒亂差、矛盾隱患等問題,通過在線‘紅黑榜’實時監督庭院衞生、垃圾分類,變‘要我保潔’為‘我要保潔’,大大拓寬了羣眾反映意見和監督的渠道。”

針對疫情線索信息獲取難的問題,當地在“村情通”上開設《疫情舉報》專欄,廣泛發動廣大羣眾積極參與和監督,如發現有返鄉人員及時上報,協助村社排查,織密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網。同時,對所有舉報和投訴進行大數據分析研判,同步上報縣指揮部,為疫情精準防控提供支撐。

“村民代表李某某家每天聚眾打牌,對疫情防控工作帶來隱患。”2月9日,湖塘殿村“村民信箱”收到一封反映疫情期間村民聚集的信件。模環鄉高度重視,及時組織派出所民警和鄉村兩級幹部上門進行調查,並對李某某給予口頭警告和教育,幫助其認清疫情期間人員集聚的嚴重危害性。同時,對全村重要場所進行不間斷全面巡查,並加大疫情期間人員集聚危害性的宣傳,發現聚集情況及時處置。

  2.農民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

“這‘村情通’不用不知道,一用真的是太方便了!”大街鄉新槽村的林勝權一講起“村情通”的好處就滔滔不絕。去年初,他幫兒子、兒媳辦準生證。“兒子常年在金華工作,兒媳也在城裏,要他們湊個時間回鄉除非逢年過節。”回憶當時的情形,他説,“正在我發愁的時候,村裏的‘村情通’管理員告訴我可以用‘村情通’辦理準生證。”村裏網格員把“村情通”的二維碼發給兒子,再告知相應辦理流程,沒過多久他就收到了一條來自兒子的短信:“爸,我們孩子的準生證辦下來了,這‘村情通’真是太神奇了!”

把智治有機融入鄉村治理

5月13日,龍游縣大數據局與阿里巴巴鄉村事業部、聯匯科技公司就基層治理相關工作進行交流。資料圖片

“辦事難”是羣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有的鄉村離城區集鎮路途遙遠,辦户口、開商店、批宅基地證等都要長途跋涉到鄉鎮或縣城辦理,羣眾一次辦不成,來回跑是常事。如大力山村,地處縣城最北端,海拔900多米,共20個自然村,到鄉政府所在地約45分鐘,到縣城則要一個半小時左右。村民進城辦事一般由村支書代辦,而且一件事情跑多趟是常有之事,羣眾辦事極不方便。

20多年間,大力山村村支書卓彥慶先後用壞4輛摩托車,總行程將近50萬公里,可以繞地球5圈,被村民稱為“跑腿書記”。而如今,“村情通”創新“網點 網格”代辦模式,村村建設網上代辦服務點,依託網格指導員、專職網格員等服務隊伍幫助網格內的羣眾“在線辦事、指尖辦事”。目前,全縣326項行政審批服務類事項綁定了快遞業務,實現辦事快遞送達“村村覆蓋”。户籍辦證、生育登記等農村羣眾常辦的事實現了“指尖辦事”,解決了農村尤其是山區羣眾辦事門難找、跑路遠、環節多、手續繁等突出問題。

針對疫情期間企業招工難、羣眾求職難等問題,龍游縣與人工智能招聘互聯網企業e成科技合作,在“村情通”平台上線“智慧招聘”功能應用,啓動春季人力資源交流會。求職者通過手機點擊進入“村情通”,即可瀏覽招聘職位、極速入職申請、投遞視頻簡歷、“AI 視頻”面試和查看投遞記錄的全流程操作。企業在移動招聘工作台,可以查看求職者的信息與自我介紹短視頻,對求職者進行篩選,點擊“安排面試”,即可發起遠程視頻面試,求職者會收到短信提醒和二維碼,求職者只要在約定時間進入線上面試大廳,即可實現與面試官面對面。對通過面試的求職者,用人單位可線上發送“錄用通知”。

  3.黨組織更密切聯繫羣眾的新載體

“村情通”將黨組織建在了互聯網上,為互聯網時代黨聯繫羣眾提供了新的空間和載體,實現了在線管黨治黨。

2月7日早上,湖鎮鎮星火村“村情通”村民信箱收到一封求助信件,一村民因疫情管控跟妻子一直住在丈母孃家,不能像以前每週回家一次,父母是聾啞人不能打電話,父親患有高血壓並且坐着輪椅,母親有糖尿病,請求村領導經常上門幫忙照看。看到來信後,星火村黨支部書記李劍峯立即前往該村民家看望,發現其父親在燒早飯,母親躺在牀上。於是,每天安排網格員王建琴上門看望,通過寫字溝通詢問他們的生活需求。村民紛紛感嘆:“還是共產黨員好,患難之際顯真情!”

春節後,居家醫學觀察對象日益增多,衞生院醫生需每日自駕到各居家醫學觀察點開展檢測身體等工作。連續多日的操勞,部分醫生感到疲憊。2月1日上午,大街鄉政府通過“村情通”發佈緊急招募令招募志願者。短短几個小時,就有10餘人自願報名。從2月2日開始,大街鄉賀田村支委林建峯當起了駕駛員,為鄉衞生院的醫生們“保駕護航”,衝在防疫工作的一線。他説:“我就是想為一線辛苦工作的白衣天使,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3月7日,詹家鎮夏金村黨支部書記董紅專特別錄製了《不誤農時,如何做好春耕備耕》的專題授課視頻,該視頻時長約2小時,宣傳當前糧食生產形勢、春糧播種、病蟲防治、水肥管理等農業生產知識。詹家鎮將該視頻及時上傳至“村情通”平台,方便廣大村民通過手機、電腦隨時隨地收看和交流,讓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學習實用技術,提升職業技能。

通過“村情通”的實時公開運行,黨員與羣眾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了。龍游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村情通”上通過設置“黨員先鋒”板塊,內設《最新實事》《黨員學習》《黨建指數》等欄目,實現了對全體黨員的“一榜統管”。黨員通過參加活動並上傳活動圖片,獲得相應的活動積分。村民可參與互動,自主對某個黨員辦實事情況“點贊”。每位黨員所獲羣眾的“點贊”積分,在《黨建指數》欄內形成排行榜。全村黨員的積分排行情況村民都能看到,黨員幹好幹壞、幹多幹少,在這裏變得一目瞭然,有效促進了黨員創先爭優。

運用“村情通”進行鄉村治理,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羣眾滿意為標準,以結果為導向,“倒逼”基層黨組織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龍游縣委有關負責人説,關鍵是要以機制倒逼黨建責任落實、落地,龍游縣將各鄉鎮應用“村情通”情況列入季度黨建報表,通過“書記抓、抓書記”建立考核反饋體系,定期通過後台查看“村情通”的運行質量,把抓“村情通”工作情況作為領導幹部、聯村幹部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

“村情通”這個智能化治理服務平台,使羣眾從“跑斷腿”到“最多跑一次”甚至“跑也不出村”,有效促進了教育、就業、農民增收等基本民生的改善,使人民有了明顯的獲得感;改善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提升了羣眾的幸福感;使“全科網格”向“全民網格”轉型,切實提升了羣眾的安全感,是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鮮活實踐。

  【專家點評】

互聯網時代貫徹落實好羣眾路線的新探索

作者:青連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提高社會治理的智能化、科學化、系統化、精細化提供了科技支撐。浙江省龍游縣最初在一個村探索並逐步覆蓋全縣262個行政村的“村情通”,把“智治”有機融入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為我國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樣本,更為互聯網時代貫徹落實好黨的羣眾路線提供了新經驗。

“村情通”是羣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渠道。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和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社會治理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必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必須依靠全體人民共同建設。“村情通”以各類羣團組織、社會組織、村民為基礎力量,變“全科網格”為“全民網格”,有效解決了以往村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缺乏載體和渠道的難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形成“人人都是信息員、人人都是防控員”的全民防控局面,就是最好的證明。

“村情通”是破解羣眾“辦事難”老問題的新途徑。羣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對老百姓來説,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思想情緒,影響他們的生產生活。但是,長期以來“辦事難”問題一直是羣眾反映最強烈的“老大難”問題之一。村民到村“兩委”、到鄉鎮辦一件事情經常“跑斷腿”。近年來,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中,出現了“最多跑一次”的新氣象。龍游縣在“村情通”平台上創新“網點 網格”代辦模式,通過網格員幫助網格內的羣眾“在線辦事、指尖辦事”,使羣眾辦事從“跑斷腿”到“最多跑一次”,到現在的“跑也不出村”,為破解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老問題找到了新解法。

“村情通”是黨組織更緊密聯繫羣眾的新載體。互聯網為黨員幹部走羣眾路線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和載體。不少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也逐漸學會通過網絡走羣眾路線。作為黨建統領鄉村治理的社會化平台,“村情通”有效加強了對黨組織和黨員的數字化管理水平,在線實現了對黨員、黨組織的量化考核和服務評價。正是因為發揮了“互聯網 ”的優勢,“村情通”有效推動了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成為在線管黨治黨的新平台,成為黨組織聯繫羣眾的新渠道,成為了解羣眾、貼近羣眾、為羣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

智能化治理夯實平安中國建設“基座”

作者:楊安(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引導羣眾通過“網上辦”“掌上辦”等非接觸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成為一種新氣象。疫情發生後,各地村鎮社區迅速行動,構築起堅實的疫情防控網,湧現出一大批承擔使命、勇於奉獻的幹部。不過,人員短缺,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防控手段單一、動員難、依法防控意識弱、心理疏導方法欠缺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情況説明基層在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缺乏健全機制。加快平台、應用、網絡、機制等現代化治理能力建設,體現以點及面科學系統方法創新意義重大。

智能化治理有助於規範和提升鄉村平安建設平台。所謂智能化治理,就是堅持以科技支撐,構建全縣鄉村覆蓋、立體化、智能化佈局,注重預測預警預防的防控體系,將信息技術與實體組織、專兼力量結合起來,搭建起平安建設網絡。浙江省龍游縣發揮“村情通”應用、村鎮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基礎平台與系統”作用,為廣大羣眾村民“辦小事、報大事”;通過“村情通”辦實事、解難題;以互聯網為平台,補齊鄉村平安建設數據資源共享的短板,克服城鄉基層治理信息、數據共享難題,為深化鄉村平安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信息系統數據共享聯網應用。“村情通”通過大數據應用,融合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和數據聯網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持與實踐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羣眾工作的主觀化傾向,為網格化服務、預防農村風險提供了科學應對預案。“村情通”破解了村鎮綜治中心存在的多元治理主體離散性、數據資源割裂性、數據樣本片面性、新技術應用水平低、數據決策程式化、數據安全性脆弱等短板,大大提高了網格化服務水平,在宏觀層面完善了數據資源共享頂層設計與制度建設的流程優化,在中觀層面提升了基層網格員大數據應用素養和水平,通過閉環運行在微觀層面完善基層民眾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

織密基層綜治平安建設網絡。“村情通”通過充分發揮村民參與的主體作用,精準對接、整合基層政府資源、農村社工隊伍、網格員隊伍等各方平安建設力量,有效發揮了互聯網優勢;通過對村民進行動員、指導和服務,探索“互聯網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有效預警研判鄉村社會矛盾;通過有效整合糾紛解決資源,大大降低了矛盾化解成本,極大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能力。

創新鄉村治理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疫情期間,為創優基層社會治理,建設平安鄉村,各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這些力量和資源,不能隨着疫情的結束而丟掉,相反,應舉一反三,切實轉化為鄉村治理體系和平安中國建設的長效機制。“村情通”作為新時代鄉村治理新模式的創新舉措,以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新手段應用為依託,有助於提高平安中國建設的發展質量。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5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798 字。

轉載請註明: 把智治有機融入鄉村治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