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00公里的第169次連線
本文轉自:人民網-四川頻道
9月28日傍晚,“浙東紅村”橫坎頭,微風輕拂。安靜的村委辦公樓裏,傳出一陣微信語音通話提示聲——
“李書記好!”
“黃書記好!”
……
這頭是浙江省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黨委書記黃科威,那頭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鎮三河村第一書記李凱。
2021年5月,在新一輪東西部對口協作中,橫坎頭村與三河村建立協作關係。自此,作為兩個村的致富帶頭人,黃科威與李凱開啓了跨越2000公里的頻繁連線。
“這幾天很忙吧?”
“是啊,這幾天來村裏的客人特別多,每天有十來波,這個月的文旅收入就能突破10萬元……”
沒有過多寒暄,兩人的連線一如往常直奔主題,內容都是圍繞具體合作舉措,以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橫坎頭村和三河村,雖然隔着千山萬水,但資源稟賦相近、人緣相親。黃科威與李凱年齡差了一輪,一個“70後”,一個“90後”,但兩人都有讓兩村攜手共富的信心和決心,以及期望帶領村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念。
這一年多來,兩人一想到什麼,就會隨時隨地千里連線,最早凌晨2時03分,最晚23時52分,總計連線169次。有時候你一言、我一語,一講就是好幾個小時。黃科威笑稱,就是他和妻子通話,也不見得能講這麼久。
第169次的連線,是由黃科威發起的。自從兩村結對,黃科威和李凱一直在探索一種有別於“給一筆資金,做一個項目”的傳統做法,想要闖出一種東西部協作發展新模式。
當天,正在加班的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便立刻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李凱分享,“我們兩個村,一個叫橫坎頭村,一個叫三河村,‘橫’與‘河’都有一個‘H’音。另外,就像我們一直在探討的那樣,我們兩個村的結對應該是一種可持續、自主性、內驅動的發展模式,合作共贏、互促發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這裏‘合’與‘互’也都帶有一個‘H’音。不如將我們兩個村的協作模式稱為‘雙H共富模式’,你看怎麼樣?”
黃科威的想法一經提出,立刻得到了李凱的贊同:“我覺得這個想法特別好!如果我們兩個村按照‘雙H共富模式’和產業發展思路走下去,一定能早日實現共同富裕。”
三河村和橫坎頭村“山海結盟”後的第一個合作項目,是設置在村埡口和主要公路沿線的兩塊電子宣介屏。“這個項目現在運轉得很好,吸引了不少企業來投放廣告,目前已經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30多萬元的增收,預計日後會穩步帶來更多收益!”在連線中,李凱高興地與黃科威分享着合作項目落地後收穫的果實。談到這裏,黃科威對兩村合作發展越發有了信心。
上月,由6名彝族青年組成的表演隊來到橫坎頭村,開啓為期1年的交流。這是兩村合作的又一個新項目。當天,黃科威親自赴寧波櫟社機場迎接,代表全村人送上“橫坎頭式”的歡迎。
“表演隊員的食宿問題,我們都安排妥當了,請李書記放心!最近,他們正在進行緊張的排練……”連線中,黃科威請李凱“雲”參觀了紅村劇場,分享了橫坎頭村觀光小火車項目落地的喜悦,也提出了共同投資帳篷民宿項目的想法,並交流了邀請彝族村民來橫坎頭村開辦農家樂,將特色彝家風味帶到“浙東紅村”的設想。
夜色漸濃,跨越2000公里的連線還在繼續。一個個紮實又具體的項目,在“雙H共富模式”下,越過千山萬水,托起了橫坎頭村與三河村奔向共富的美好圖景,訴説着“山海結盟”的深情厚誼!(陳斌榮 沈媛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