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小偉在客廳玩過橡皮泥之後沒有收拾好東西就跑去看電視,橡皮泥弄滿了一地,十分的難看。“小偉,快點把橡皮泥撿起來,收拾好。”媽媽説。
小偉向媽媽翻了一個白眼,“等會兒再撿。“
“我們一起定好的規定,不是説好了,先收拾好玩具才可以去看電視。”
“你怎麼那麼多規矩啊,我就不想收拾,你管得着嗎?嘮叨死了!”小偉邊氣氛地説邊把遙控器往媽媽身上扔。爸爸看到此幕,拿起拖鞋來打了小偉一頓,小偉哇哇大哭的喊着:”你們一點也不愛我,我不是你們親生的,嗚嗚嗚嗚“
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會遇上孩子不聽話,甚至還和父母頂嘴的現象。很多父母都不能理解的是,自己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按理來説孩子對父母多少應該會有一些敬畏,但為什麼很多孩子越長大卻還越不懂事了呢?這也折射出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可能出現的一些誤區與陋習。
陶行知説:“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要知道,管理一個家庭並不少於治理一個國家的繁重。出現了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分析清楚原因何在。
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作為父母不應該立刻就怒上心頭,案例中小偉爸爸的做法就是很衝動的,此時父母不應該去選擇毆打孩子,而是應該靜下心來反思,好好想一想,為什麼孩子會反抗自己。關於孩子不聽話的事,相信每位父母心中可能都會深有感觸,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都選擇批評孩子,可是有時孩子越批評反而越不聽話,於是便開始打孩子。
俗話説,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如果靠鞭打孩子讓他來聽話,長此以往,孩子跟父母的感情也會出現裂痕。那麼到底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呢?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到底要怎麼去教育呢?也許有幾點你站在大人的角度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如果你明白了,之後你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會輕鬆很多。
1、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委屈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自強心,但父母往往會忽略這些孩子的心理。當孩子們看到有很多的事情明明你們大人都能做,可為什麼到了自己卻不能做,而父母不去詢問清楚原因就責備鞭打孩子的話,這種時候孩子往往就會覺得很委屈很難受,就會與父母對着幹來宣泄委屈之感。
2、父母的行為影響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行為舉止的典範,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聯繫着父母的一舉一動。父母平時的行為是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的,如果父母平時經常吵架,經常發脾氣摔東西,孩子不聽話也會去摔東西,很可能也不過是學習了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應該注意自己不好的行為,以免被孩子看到效仿。
3、孩子不喜歡父母的命令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喜歡以一種命令嚴厲的口氣去讓孩子做一些事情。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命令被吆喝,當然孩子聽到父母那樣的口吻也會感到十分的反感,從而與父母頂嘴。所以父母應該也要平心靜氣的去和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的以嚴肅的表情,命令的語氣去震懾孩子,這也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創傷。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在整個家庭中是一個比較被動的存在,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往往是父母教育行為的一種映射。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其實往往意味着父母平時的教育也出現了問題,所以通過這些行為,父母也應該去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平時是否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夠好,不夠恰當。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既然原因已經找出來了,我們就應該順着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樹立好父母應有的權威形象。不然只會事而其反,有悖初衷,這都是我們所不期待的。
孩子不聽話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無法無天,橫行霸道胡攪蠻纏。案例中的小偉就是如此,和媽媽頂嘴後還將遙控器扔向媽媽,顯然此時他已經情緒失控了。如果在家裏面,父母沒有一種權威的話,孩子就會在家裏無憂無慮,卻在外面因此屢屢受挫,導致自卑壓抑。由此父母的權威的建立很重要。那麼應當如何去樹立好父母的權威形象呢?可以有以下幾點嘗試。
1、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首先,從小開始就應該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從小時候就瞭解到規矩的重要性。這樣以後成長中,做什麼事也會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意識以及原則。
2、拒絕孩子的非分要求
生活中,難免會碰上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此時,很多父母因為心疼孩子的哭泣選擇去迎合他的要求,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不要以為你這是在用愛感化他,這種愛是溺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眼裏沒有對父母的敬畏。正確的做法是要學會去拒絕這些非分要求,在拒絕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懂得分寸的意義,過滿則溢。
3、讓孩子分擔部分家務
常言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學習,工作,事業,家庭,交友這些都需要責任心。所以父母在做家務中,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參與進來,比如説可以舉行一週一次的家庭大掃除比賽。在這種參與家務的活動中,不僅讓孩子感受比賽的樂趣,提高了動手能力辦事的效率,還可以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同時也能養成為家庭分擔責任的這種良好品質。
4、引導孩子與他人相處
從小引導孩子與他人相處,不要永遠讓孩子呆在家庭的舒適圈裏。不然,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以為全世界都該圍着自己轉,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也不願與外人交流溝通分享,久而久之變成了“小霸王“。所以父母要學會去引導孩子與他人相處,這樣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獨立,學會堅強,這些也是所有父母最想要的。
5、父母應做好孩子榜樣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啓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作為父母,必須時刻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好榜樣的標杆。可不要小看這榜樣的力量,一個好的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悔,它就好似一個推進器,在潛移默化中會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擁有無限的力量和感染力。
6、權威不代表父母獨裁
身為父母要明白,權威並不代表着獨裁。權威是一種尊敬,一種敬重,而不是獨立專斷。父母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自由,只有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父母在孩子面前樹立起的權威才是真正的權威。甚至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敬仰自豪之情,自己也會向前看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美好心願。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孩子不聽話,孩子的叛逆期,如何建立好父母的權威,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點滴做起,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做好生活中孩子的好榜樣。祝願父母們都能找到和孩子和諧幸福相處的那一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