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了伏筆的特斯拉,2021狙擊它不是隻靠續航
鄭州的一個特斯拉小夥子最近和一個訂車的用户説了一句"現在確實沒法交車,你要是提不到車可以找媒體報道,反正媒體喜歡蹭特斯拉的熱度。"這句話有讓人開噴的爆點,但確實是行業的事實。它的全球銷量高,它的股價高,它的老闆身上有太多的符號,它的背後有一系列的精神股東,就好像當年鼎盛期的喬布斯時代蘋果公司一樣。
特斯拉,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標杆企業,我要用它開篇,要聊的無關它是否守信用,這是最近2-3年聊爛了的話題,我們要從它身上看看,接下來的全世界新能源汽車,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
從第一輪技術競賽到第二輪特斯拉站在如今的位置,它的過往、如今的方方面面自然在各個輿論場中被廣泛的傳播着。
但,從汽車工業的角度來看,第一輪的特斯拉之所以成功,它之所以能脱穎而出,正因為它沒有選擇其他人追趕它的那種方向-飆續航。
站在如今的時間節點回顧特斯拉的發展歷程,你會很清晰的看到一件事:從第一次把實車推出至今,特斯拉和行業的差別是,它給出了一種新的造車解決方案,並將之成功落地。
比如,外觀設計上,它的產品數碼化,內飾設計上,它的產品數碼化,還有電控方面的算法,作風大膽的智能駕駛應用等等,特斯拉在多個方面都實打實的擁有它的先進性。
這一階段,特斯拉對於全球汽車產業的啓示是,智能+電動形態的汽車,消費市場確實有認可。比如,2019年,它砍下了歐洲電動車市場近半的份額,再比如,它2020年在中國市場沒事就能完成月銷破萬。
隨着大眾、豐田、本田、奔馳、寶馬等等紛紛將自己的產品電氣化和數字化,你能很明確的看出下一步全球汽車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也就在特斯拉的成名之路上,很多人對於它發表過相關看法,如果你經常關注網絡上的汽車消息,大概率就會看到這一句:"大部分人還沒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是怎麼贏的,還都在拼誰的續航里程更長,然後眼睜着特斯拉從所有人身上碾壓過去。"
這句話説的不錯,它的誕生日期,是2020年8月。國產後的特斯拉Model 3,入門400多公里的續航表現,在市場裏賣的風生水起。而在同時間的中國汽車市場裏,眾多車企正在不斷加碼自己的續航,讓人隱約有種感覺"新一輪的車企技術競賽,和電動車續航關係頗深"。
彼時的市場中,以特斯拉的續航表現來看,不乏對手,但對手們並沒有對特斯拉的銷量產生過多影響,Aion S,續航460-501公里,價格21萬以內,比亞迪秦新能源,續航400-421公里,售價不到Model 3的一半。
再觀察特斯拉從首款車型推出至今,它的續航能力是否有大的提升,答案也是沒有。
2014款的特斯拉Model S最高續航502公里,2019年提升到了最高660公里;
2016款的特斯拉Model X最高續航507公里,2019年提升到了最高575公里;
Model 3身上其實也是同理,只聊車輛的傳統技術部分,特斯拉選擇的路線實際上是更好的電控匹配小幅升級的動力電池。
第二輪的技術競賽,特斯拉選的路線是什麼?毫無疑問,在它的超級工廠裏,1萬根V3充電樁的年產能,能讓人看到接下來它想做的是:關於能量的體驗模式。
整個2020年-2021年至今,關於特斯拉的一系列新聞裏,實際上頻繁的出現着一個詞"效率"。充電15分鐘最高補充250公里續航電量,這是接下來特斯拉能通過V3充電樁給予車主的能量利好;充電15分鐘,最高補充320公里續航電量,這是不久之前新款Model S推出時展示的能量使用亮點。
上述一切,再結合本身就處在行業前列的車輛續航表現,最終意味着特斯拉將在下一輪技術競賽裏,進一步把能量的玩法進行細化。
於是,很輕鬆你就能發現這之中的另一個深層邏輯,儘管一家家新入場的車企在不斷提及自己的續航增長,但最終並不能很好的激起消費者的嘗試欲,於是也就沒有了後續的成交,成為精神股東的機會。
儘管V3超充樁也並沒有很多人所想象的那麼誇張,但對比行業中的多數企業來説,這是有優勢的。比如,我舉個實際體驗的例子,一款豪華品牌的日系SUV,它留給我的能量體驗簡直是崩潰。國家電網充電20塊錢,補充續航里程在85公里左右,所耗費的時間是38分鐘。以同樣的時間成本,中國新勢力車企們目前在國家電網網絡的補能能力在200-260公里左右,差異太過明顯。而如果在各品牌相應的超級充電站網絡中,同樣的時間成本則能補充車輛50%甚至75%的整車電量。
2021年,先拋開特斯拉如何完成相應的管理和認證,把1萬根超級充電樁投放市場。我們先來看看,它在市場裏有幾個比較明確的對手:
1. 小鵬汽車,它的目標是幾年內做到中國"超充免費"的No.1,從目前的節奏來看,推進的速度很快,而它與特斯拉的差異是"免費",目前來看,它會直接狙擊特斯拉;
2. 蔚來汽車,路徑和其他人不同,但同樣是靈活的能量玩法,所依託的就是行業中它人沒有的能力"換電",再匹配電池包容量的不斷升級,也會直接狙擊特斯拉;
3. 其他的車企,目前這一方面的佈局並不算規模化,比如寶馬、奔馳正在推進官方快充樁,但奔馳的實際效果即貴又沒想象的那麼快,廣汽新能源準備部署自己的快充網絡,還有陸續的一系列企業有佈局。
寫在最後:甚至於,準備轉型發力純電動車型的理想,它也在琢磨800V超級充電等等系統。接下來,電動車市場的新趨勢是"誰能先做到基礎標準,然後做好能量的用户體驗,就有機會和特斯拉一樣起飛"。
以這樣的趨勢再來反比如今汽車市場裏的一大堆所謂新技術電動車,你就能發現,"哦,原來沒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