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淮海戰役的奇觀之一敵我陣地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綜合

觀古今看世界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1478,閲讀約3分鐘
眾所周知,淮海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著名,最有影響的三大戰役之一。人們説起這場戰役,往往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電視電影作品中解放軍摧毀,掃蕩部隊的壯麗歷史畫面,讓人大呼過癮。
鮮為人知的是,在淮海戰役後期,曾出現過一個十分詭異的場景:雖然敵我雙方的陣地緊密相連,但如果我們稍微往遠處看,就能發現連不同陣地的自然景觀也大相徑庭,截然不同:冬季來臨之時,敵方荒涼淒涼;然而,解放軍不僅白雪皚皚,而且植被茂密,生機勃勃。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奇觀?這與整個戰局的逐步推進密切相關。
淮海戰役始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一是解放軍殲滅蔣介石黃百韜兵團10多萬人。接着又殲滅了老蔣的精鋭主力黃維兵團,活捉了其司令員黃維。
此時,在徐州撤退的杜聿明孤軍三個團向東南方向逃竄,在距離永城縣青龍集陳官莊方園不到10公里的鄉下,被人民解放軍緊緊包圍。
當時,十一縱隊三十二旅九十六團正在津浦線蚌埠西北南嶽廟殲滅一個營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就在96團官兵歡慶勝利時,突然接到縱隊命令,要求96團在3天內日行100裏,迅速北上到達戰鬥地點。提出的口號是:“時間就是勝利!”。
部隊到達目的地後,才知道大部隊已經圍攻了杜聿明二三十萬敵人,準備打一場大殲滅戰。全軍羣情激昂,一掃三天艱苦行軍的疲憊。
一時間,解放軍陣地一片繁忙。全團上下緊張地挖戰壕,擦槍炮,運彈藥,隨時粉碎敵人突圍逃跑的企圖。同時還在不斷髮射宣傳彈,勸説敵人陣地投降。
有趣的是,有可愛的戰士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勸降“宣傳炸彈”--端着盛着熱米飯和紅燒肉的飯碗,用小木棍敲打碗,然後對着敵人的陣地高喊:“頑抗是死路一條,持槍投降是活路,我們這裏有的是米飯和肉!”
這本事真是高明。天一黑,敵兵在解放軍炮火的有效掩護下,不時向解放軍陣地投降。自從使用了這一妙招,一到晚上,我聽到猛烈的槍聲,就知道一定有敵人叛變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炮火猛烈。即因被圍困之敵彈盡糧絕,南京不時有運輸機投擲罐頭。由於敵我陣地相距較近,他們往往在交界處秉公投擲。這時,就會有一場“鬥爭”大戰。為了不使敵人贏得“活糧”,解放軍全力開火,從而壓制對方贏得戰利品。
解放軍還從叛逃士兵和下級軍官的抱怨中瞭解到敵人的各種腐敗和悲慘場面。
由於敵軍逃離了一支大部隊,糧食和草料都很少,所以能夠吃到一些隨隊攜帶的糧食和當地人來不及帶走的食物和家禽。過了一段時間,食物越來越匱乏,但下可殺馬充飢。慢慢地,所有的馬都被殺光了,只有廢棄的馬皮和軍帶被煮熟吃了,地上的麥苗和雪都被喝光了。
正是由於糧食極度短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兩軍陣地上出現了十分奇特的景象:敵人一看,既無樹也無雪,一片荒涼。解放軍這邊是大片積雪,樹木鬱鬱葱葱,生機盎然。
敵人空投了罐頭,餅乾,燒餅和香煙,大部分被高中級軍官佔領。他們擺攤高價賣給士兵,盤剝他們。於是,官兵們兵戎相見,甚至互相殘殺。其中最慘的是傷病員,他們沒有得到治療就餓死了。直到那時,一些頑固的國民黨軍官還在尋死。對於那些向解放軍投降失敗的士兵,他們下令就地槍斃。
以上種種,充分反映出敵人雖有數十萬軍隊,卻沒有作戰能力。又怎能逃脱全軍覆沒的命運?
1949年1月10日,戰地10多個縱隊一接到總攻命令,全體炮響,一聲殺聲,敵人沒怎麼掙扎就乖乖地向人民解放軍投降了。杜聿明司令員偽裝成軍人,被解放軍活捉。20多萬戰俘和隨行軍官夫人,在威武的人民解放軍戰士的看管下,來到早已為他們準備好的戰俘營食堂,享用美味的香菜熱飯。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