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爸爸為區分三胞胎大小,給娃扎不同小辮火了,網友:這怕是隨機的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綜合

很多家庭中,照顧孩子,陪伴孩子長大的都是媽媽。而爸爸卻彷彿像一個隨時都會失蹤的“透明人”一樣,極少出現在孩子的成長中。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忙着給寶寶穿衣,洗漱,餵飯,忙得團團轉的媽媽,而爸爸卻悠哉悠哉地躺在沙發上。都説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生活中這種現象是不是也不少呢?
所有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有對寶寶的成長“袖手旁觀”的爸爸,就有積極參與,認真細心照顧孩子的優秀奶爸。微博上一段視頻中,爸爸照顧剛起牀的三胞胎寶寶,給他們扎小辮子的視頻,真是太有愛了。視頻中,爸爸推開門走進了房間。三個機靈可愛的寶寶聽到爸爸進來的動靜,從牀上一骨碌就爬起來了。爸爸抱過她們,讓他們排排坐在牀沿上。小寶寶們明顯已經知道接下來爸爸要做什麼了,沒錯!就是給她們扎小辮子。她們非常期待的乖乖坐着,還悠閒開心地晃悠着腿和小腳丫。
只見爸爸嘴巴里叼着皮筋兒,手下的動作熟練又利索,三下五除二就給第一個寶寶頭頂紮了一個沖天小揪揪。然後到了第二個寶寶,爸爸這次給她紮了兩個小揪揪,最後第三個寶寶也被爸爸紮了三個小揪揪。難道爸爸是按照三胞胎的大小,特意扎來區分的嗎?不過爸爸到底是特意還是隨意,這就不知道了。紮好頭髮後,爸爸讓寶寶們下牀排成隊,帶她們來到客廳裏。再一個個把她們放進帶有吃飯的小桌子的車車裏。然後繼續依次給她們分盤子和食物。這一幕真是太可愛了。
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説:“有三個這麼可愛的小棉襖,爸爸不再是被迫成長,變成了主動成長!!!”、“寶寶們長得這麼像。我懷疑他是隨機排隊一二三,當日有效。”、“真可愛!不是所有小孩子都乖乖讓扎辮子的。”
這樣的爸爸是不是非常優秀?不是爸爸就不用參與照顧和陪伴孩子的工作的。爸爸們可要多補補課。今天就從幾種“袖手”爸爸的類型開始吧!
⑴“工作太忙”型袖手爸爸
“我還要上班。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陪孩子。”這可以説是很多爸爸的萬能“擋箭牌”了。雖然聽上去好像的確很無奈,但卻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要參與孩子的成長,並不需要爸爸二十四個小時貼身照顧。時間量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許多時候,爸爸和孩子相處的過程就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性別角色示範、對家庭責任的擔當等。只要爸爸有心,總有時間來陪伴孩子的。
⑵“不差我一個”型袖手爸爸
有的爸爸覺得,孩子只要有人照顧就好了,又不是非差我一個。這樣想的爸爸忽略了一個問題: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角色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更何況是爸爸這樣重要的角色。孩子並不是只要吃飯睡覺長大就可以了,他們還需要教育,還需要不斷地學習社會規則,不斷的探索外界。有時爸爸給孩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建立性別認同、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等等。不僅如此,父親對男孩子所產生的,作為男性帶來的影響,是媽媽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⑶“分工合作”型袖手爸爸
有的爸爸可能會説:“我們家已經分工好了,我在外賺錢養家,孩子媽媽專門負責照顧孩子。”有的事情可以明確的分工和約定,是因為其本身就存在一個界限。而有的東西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比如對孩子的教育。養育孩子並不能説“你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我給他錢。”這不是爸爸,而是一個取款機。孩子又怎麼可能會對一個取款機多麼親近依賴呢?而且教育中,總有媽媽解決不了的事情,例如營造出父母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濃厚的教育氣氛。只有爸爸也配合工作,養育孩子這件事才能輕鬆又成功。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袖手”爸爸,不管爸爸們有什麼樣的理由,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爸爸們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和孩子漸漸梳理,也錯過了教育孩子,給孩子帶來積極影響的大好機會。所以爸爸們,快放下自己的理由,承擔起照顧陪伴孩子的責任,也讓自己走進孩子最親近依賴的距離,和孩子一起創造快樂美好的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