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俄土伊領導人系列會晤直擊美國在中東的痛點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9日與伊朗總統萊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三方會談,就在阿斯塔納進程框架下解決敍利亞問題交換意見。同日,三國領導人還分別舉行雙邊會晤,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也分別會見了普京和埃爾多安。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中東之行後不久,俄土伊三國領導人齊聚德黑蘭,對發展三國雙邊關係、穩定地區局勢、減少地緣衝突風險等產生積極作用。隨着美國近些年來在中東地區戰略收縮,同時中東國家逐漸加強外交自主性,中東地區政治格局呈現新變化。

分析人士:俄土伊領導人系列會晤直擊美國在中東的痛點
7月1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萊希(中)、普京(左)和埃爾多安在會談前合影。新華社發

推動敍問題解決

敍利亞問題是此次俄土伊三國領導人外交互動的重要內容。在烏克蘭危機升級背景下,三方在該問題上較易找到“公約數”。

據伊朗外交部網站消息,三方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強調了阿斯塔納進程在和平、可持續解決敍利亞危機方面的主導作用。敍利亞問題阿斯塔納會談由俄土伊三國於2017年1月發起,主要目的是推動敍利亞境內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實現停火併合作打擊敍境內恐怖組織等。

俄外交部外交學院教授亞歷山大·瓦維洛夫説,伊朗和土耳其都是中東地區重要國家,對推動敍利亞問題政治解決具有重要作用。俄土伊三方就敍利亞局勢進行會談有利於彌合分歧,穩定局勢,並顯著降低地區衝突風險。

俄《國防》雜誌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認為,在當前地緣政治局面中,三國討論形成“莫斯科-安卡拉-德黑蘭”新合作模式,有利於俄加強在中東地區影響力。

鞏固三國間關係

俄土總統訪問伊朗前夕,拜登總統任內對中東地區的首訪剛剛結束。有分析説,俄土伊三國領導人此時在德黑蘭聚首,一方面被外界視為尋求自身外交突破,更多則是出於合作上的需求。

多年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考量是將伊朗塑造為“敵人”並聯合地區盟友對抗伊朗。面對圍堵,伊朗着手加強在中東地區外交以謀求自身發展破局。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撰文説,此次三邊會議在伊朗舉行,其背景也是伊朗推進以鄰國和地區國家為中心的外交政策。

伊土兩國均面臨不小經濟壓力,土耳其通脹率持續高位運行,伊朗因長期受到制裁和封鎖,國內經濟民生亟待改善,兩國在經濟領域互補性很強。

伊俄方面,兩國均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極限施壓;伊朗因伊核協議談判陷入僵局,短期內難以打破被孤立封鎖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深化伊俄雙邊關係對雙方有利。19日,伊朗外匯市場啓動伊俄本幣交易。同日,伊朗與俄羅斯能源企業達成總額約400億美元合作協議。

普京此行是其在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第二次出國訪問。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指出,俄羅斯和伊朗均受到西方制裁,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還是地區層面,伊朗作為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都在增加;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俄土雙方在地緣政治問題上始終保持聯繫,繼續發展雙方關係符合俄戰略利益。

謀求戰略自主

近些年,美國在中東戰略收縮,對中東問題的關注度和投入力量下降,甚至常犧牲盟友利益,種種政治算計讓中東國家逐漸認清了美國真面目,紛紛謀求戰略自主,不願“隨美起舞”。

分析人士指出,俄土伊三國領導人的雙邊和多邊會晤再度向外界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並非美國的中東,地區國家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過程中不會輕易選邊站隊,中東地區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

伊朗《消息報》網站刊文説,即使拜登訪問中東期間依舊渲染“伊朗威脅”,但包括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相關國家仍多次表達與伊朗緩和及發展關係的意願。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説,如今的中東國家自主性明顯增強,受外部影響的程度呈下降趨勢。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俄土伊領導人系列會晤直擊美國在中東的痛點,對拜登日前的訪問起到“稀釋”作用,系列會晤成果向外界表明,中東地區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美國主導的中東時代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新華社記者 高文成(據新華社德黑蘭7月20日電)

(原標題:俄土總統訪伊釋放多重信號)

來源:北京日報據新華社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5 字。

轉載請註明: 分析人士:俄土伊領導人系列會晤直擊美國在中東的痛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