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年鉅虧121億元,北汽能靠極狐翻身嗎?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綜合


新能源車破圈行動,殺到演唱會。

5月27日,極狐汽車冠名的羅大佑演唱會再掀熱潮。此前,極狐冠名的崔健演唱會也掀起不小反響。

尷尬的是,北汽最近幾年銷量不暢,兩年鉅虧121億元,無緣2020年以來的新能源車熱潮。

作為曾經中國純電市場銷量7連冠選手,北汽能否靠華為、崔健、羅大佑等符號翻身?

1

靠音樂教父出圈前,極狐的賣點一直是華為。

2021年4月,北汽和華為聯合發佈高端電動車—極狐阿爾法S,普通版售價25.19—34.49萬元,華為HI版售價38.89—42.99萬元。

因為是第一款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智能汽車,阿爾法S當時引發巨大關注,二級市場順水推舟將北汽藍谷股價炒作翻倍。

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也公開表示,“要讓北汽新能源在三年內重回第一,極狐2021年的小目標是1.2萬輛。”

華為系統加持,再配以密集營銷,一度讓市場以為北汽新能源將王者歸來,改變電動車市場局面,結果卻是高開低走。

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高歌猛進,全年銷量達298.9萬輛,同比大漲169.1%,冠軍比亞迪銷量高達58.4萬輛,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均逼近10萬輛大關。

相比之下,北汽新能源車年銷量僅2.61萬輛,相比2020年幾乎毫無增長。其中極狐品牌銷量僅4993輛,與1.2萬輛目標差距較大。

數據證明,“華為刺激極狐銷量”只停留在美好的遐想。

從北汽極狐到小康賽力斯,二三線車企與華為合作反響平平,首先因為品牌度認可度太低,比如北汽以往銷量7連冠憑藉的是低價出租車、網約車,本來賣麪包車的小康更是毫無辨識度。

其次性價比不足,北汽極狐阿爾法S普通版售價就要25.19—34.49萬元,對標的正是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小鵬P7這些爆款。

論起產品力,阿爾法S的電池、電機、電控皆非自研,自動駕駛系統也是華為提供,與比亞迪、特斯拉這些技術標杆相比毫無競爭力,很難讓用户繞開比亞迪、特斯拉去選極狐。

至於售價39.79萬—42.99萬元的華為HI版,更無性價比可言,這款車售價比普通版足足貴了14.6萬元,主要貴在華為系統賦予的自動駕駛、鴻蒙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等功能。

但目前自動駕駛汽車仍處於探索期,真正走量的還是性價比較高的新能源車。考慮到疫情下居民消費力較弱,即使產品力再強,一款40萬元的北汽極狐,似乎很難在短期內實現銷量飛躍。

今年5月7日,多次跳票耗盡消費者熱情的阿爾法S華為HI版終於上市。

對於這款姍姍來遲的扛鼎之作,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十足自信:“我們對這款車的銷量目標,就是賣到斷貨。”

據北汽藍谷公告顯示,今年1—4月其新能源車銷量為1.11萬輛,同比增長166.63%。其中,極狐品牌1—4月累計銷量為3186輛,同比增長750%。

2022年北汽藍谷的銷量目標是10萬輛,其中極狐4萬輛,今年還剩3.7萬輛任務的極狐,壓力頗大....

2

拋開華為光環,重新審視北汽極狐會發現,這是一個沒有靈魂的高端品牌。

北汽,曾經的補貼時代王者。2013年—2019年,北汽新能源連續7年保持國內純電市場銷量第一,2018年巔峯時銷量高達15.8萬輛。

但其電動車大多定位低端,售價10萬以內,主要賣給B端,用於網約車、出租車以及政府用車,高度依賴政府補貼。

2020年開始,國內新能源車補貼逐步減少,補貼從2017年的5.5萬/輛,降到1.8萬/輛,可謂斷崖式下跌。

受此影響,北汽一落千丈,2020年全年銷量僅2.59萬輛,同比暴跌82.79%,錯失這兩年的新能源車大潮。

跌落谷底的北汽新能源重整戰線,推出面向C端的高端品牌極狐汽車。

從誕生之初,極狐就賺足眼球,除了華為加持,還牽手世界頂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兩大王牌加持,再配以崔健、羅大佑演唱會等密集營銷,格調是拉滿了,但扒開表面噱頭看,極狐缺乏產品力支撐。

新能源車核心的三電技術,比亞迪皆為自研,北汽皆為外供;智能化方面門檻很高,因為包括主控芯片、AI芯片、操作系統、算法、信息安全等軟硬件環節,和傳統汽車的設計、製造完全不是一回事,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比如自動駕駛系統就涉及攝像頭、傳感器、激光雷達、芯片、AI算法。

所以,極狐所謂的高端產品力主要由麥格納、華為、動力電池廠等供應商實現,自身並無深厚技術積累,這點從其研發投入也能看出。

2020—2021年,北汽藍谷研發費用分別為9.7億元、12億元,同期銷售費用為10億元、16.7億元,其用於營銷投入遠超技術投入。

只顧營銷造勢,忽略技術積累,導致極狐曝光很大應者寥寥。

4月的崔健演唱會取得1.1億點贊、9000萬用户觸達,但並未帶來多少訂單,盛大的造勢淪為一場自嗨。

這反映出極狐定位模糊,崔健、羅大佑是70、80後心中的偶像,與智能汽車對應的年輕用户有所出入。

真正讓極狐引起關注的華為系統,卻遲遲未能交付,而且40萬元的售價不夠親民,很難實現銷量飛躍。

2020—2021年,北汽藍谷分別虧損66.46億元、55.44億元,今年若繼續虧損,則有可能被ST(退市風險預警)。

下半年,極狐汽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