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胡海娟
今年春節過後,家住我市的王氏兄弟先後因腦血管疾病住進醫院,讓其家人措手不及。
據瞭解,王大哥今年49歲,是位有着近30年煙齡的“老煙槍”,近日因突然説話含糊不清到醫院就診。經檢查,他入院時血糖20多點,有多處腦梗死。王二哥今年46歲,春節過後剛上班沒幾天,在晚上起夜時突然感覺右邊肢體不聽使喚,隨後歪倒在牀邊,滿臉大汗。其家人見狀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將他送到醫院。入院後經急診檢查,他的血壓高達200/120mmHg,診斷為高血壓引起的急性腦出血。
目前,這對兄弟的病情已經穩定,但也給中年人敲響了警鐘。對此,河大一附院神經內科主任李曉暉説,45歲之後,尤其是男性,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明顯提升,因為此時人體血管逐漸老化,身體各項機能衰退,心腦血管疾病更容易發作。所以,人到中年後要科學鍛鍊、規律生活、戒煙,情緒不要過於激動,定期到醫院檢查,做好心腦血管疾病預防。
這些“預警信號”莫忽視
李曉暉告訴記者,目前,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雖然腦血管病發病快、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但在發病前身體還是會發出一些“預警信號”,尤其是長期吸煙、熬夜、壓力大、營養不平衡、少運動、血脂異常,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代謝綜合徵、睡眠障礙疾病等的高危人羣一定要警惕,對以下“預警信號”莫忽視。
一是突發劇烈頭痛。在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斷斷續續的頭痛或頭痛持續一段時間,且伴有一定的噁心和耳鳴,很可能是腦血管出現了問題。
二是頭暈目眩。如果眼前突然蒙黑,眼睛看東西模糊、出現重影,或突然出現不同程度的暈眩,很可能是腦出血的前兆。
三是身體一側麻木。如果面部、胳膊、手指或半身出現麻木,很可能是腦血管出了問題。如果麻木的同時伴有上下肢乏力,情況更加嚴重。
四是説話含糊不清。突然感覺舌根部僵硬、舌頭痛、吞嚥困難或出現一側嘴角流口水、不能説話或説話含糊不清,很可能是腦出血前兆。
五是哈欠連天。打哈欠是人體的一種本能反應,也是大腦缺血、缺氧的徵兆。打哈欠可以通過調節呼吸的幅度和深度來給腦部補氧。70%以上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哈欠。因此,中老年人頻繁打哈欠時,一定要警惕腦血管疾病發生。
六是白天嗜睡。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總是感覺沒睡醒,出現嗜睡症狀,説明腦部供氧不足。特別是老年人,如果經常昏昏欲睡、全身無力、常感頭暈,要警惕腦梗出現。
李曉暉説,以上這些症狀的出現,表明腦血管已經發生了輕微堵塞。所以,平時生活中要注意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就醫。
生活中要避開這些“坑”
李曉暉説,王氏兄弟都屬於“三高”人羣,雖然分別患有高血壓和高血糖,但一直沒有規範治療。兩人生活作息都不規律,經常熬夜、吸煙、飲酒,平時極少運動,體重超標。再加上年後剛上班時比較忙碌,引發了腦血管疾病。對此,李曉暉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遠離腦血管疾病很重要,要避開以下這些“坑”。
一是高鹽高糖,血壓升高。進食過多高鹽食物會使血壓升高、血管彈性降低、血液更黏稠,容易加速血管堵塞,易發心腦血管疾病。除了高鹽食物外,高糖食物也容易使血液更黏稠,加速血管堵塞,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二是油膩高脂,加速血管硬化。進食大量的高油脂物質會加速血管破損、動脈粥樣硬化和動脈斑塊形成,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另外,油炸食品、酥皮點心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一旦攝入過多會使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甚至導致血栓形成、動脈硬化、大腦功能衰退等。
三是吸煙傷害血管,難以恢復。研究顯示50%以上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長期吸煙史。吸煙會刺激血管,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血液中脂質與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影響血脂、血糖等指標。即使吸煙不多, 十多年後也會出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戒煙後,也要等十幾年才能完全修復血管內皮損傷。
最後,李曉暉強調,心腦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人也不要日夜顛倒、經常熬夜,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尤其是體重超標者應適度減肥,有基礎疾病的一定要規範治療、控制好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