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星隕落!
據央視新聞,10月4日晚,南開大學官網發佈訃告稱:教育家、化學家、農藥學家,南開大學教授李正名同志,因病於今日11時1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歲。
李正名1931年生於上海,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前長期從事有機合成,農藥化學、生物活性分子設計及構效規律研究。
據新華社報道,不久前,南開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第一。每封通知書裏都有一顆來自嘉興的蓮花種子,還有一封李正名寫下的《一名老黨員給青年學生的信》。
李正名是新中國第一批“海歸”。他放棄優渥條件,踏上波折歸途,僅因對祖國的愛。
“我與南開結緣是在1953年,彼時22歲的我剛在美國獲得化學學士學位,由於當時國際局勢劇變,我國理工科留學生回國開始受阻。經過反覆考慮,我還是下決心中斷留學生涯,爭取回國。”李正名在信中寫道。
回國後,他被分配到南開大學擔任校長楊石先的科研助手,隨後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研究生。
那時,中國這個農業大國的農藥研究一片空白,進口農藥價格高昂,農民無力負擔。個人研究要與國家需求相聯結,“於是我由元素有機化學轉向農藥化學研究。”李正名説。
當年國內科研條件艱苦,“儀器、設備、藥品都沒有”。1958年,楊石先組織李正名等青年教師進行我國首個有機磷殺蟲劑“對硫磷”研究。
“一窮二白三沒有”擋不住年輕人的進取心:他們在南開校園找了幾間實驗室,熬了30多個日夜,終於完成任務。
李正名和團隊曾歷時16年,創制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除草劑單嘧磺隆,他們發明的單嘧磺酯,實現了每畝麥地用藥只需幾元錢,實現了中國自己的“農藥創新”,保障着國人的“飯碗”。
李正名(右)在楊石先的帶領下開展科研工作
今年以來,共和國已痛別24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綬琯因病辭世,享年98歲。王綬琯是中國天文學界的泰斗,我國射電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長。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沈忠厚是我國著名的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水射流專家、教育家,油氣井工程學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程鎔時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數學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周毓麟是我國核武器設計中數學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組織者和開拓者之一,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學家與空間技術專家閔桂榮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濕地生態學家劉興土在長春逝世,享年85歲。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數學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同一天,中科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去世,享年99歲。
5月2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礦物加工專家、教育家陳清如在徐州逝世,享年95歲。
6月1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基基礎工程專家黃熙齡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6月27日,工程院院士、我國遙感技術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和微波遙感技術的主要開創者姜景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6月29日,中科院院士、地下水動力學家、水文地質教育學家薛禹羣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8月25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鄭哲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8月31日,中科院院士、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許厚澤在武漢逝世,享年87歲。
9月22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微波電子學家、光纖專家黃宏嘉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
10月1日,中科院院士,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原總裝備部第二十九試驗訓練基地副總工程師張涵信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10月4日,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化學家、農藥學家,南開大學教授李正名在天津逝世,享年90歲。
來源:荊楚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