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眾滿意的環境才是好環境

羣眾滿意的環境才是好環境

羣眾滿意的環境才是好環境

羣眾滿意的環境才是好環境

羣眾滿意的環境才是好環境

緊鄰寧河區七里海濕地,坐落着一個擁有5890多口人的大村,這便是以從事管道工程聞名的俵口鎮興家坨村。

村內,街道縱橫交錯,路面寬敞通暢、乾淨整潔。家家户户門前栽種了五彩繽紛的花草,設置有“生態車位”。街角擺放着統一規格的垃圾箱。村莊東側興蘆公路沿線建成的45畝綠化帶,栽植碧桃、國槐、丁香等樹木1800餘株,其間還設置了4座休閒涼亭,供村民休閒娛樂。

“現在村莊真是太漂亮了!休閒娛樂的地方越來越多,大家沒事就喜歡帶着孩子出來遛彎兒。”正在涼亭內休息的村民張大爺説,原來村裏村外到處可見亂堆亂放的雜物和違章建築,環境差得讓人不願出屋,如今經過整治真是大變樣啊!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興家坨村舊貌換新顏,帶給村民滿滿的幸福感。

呵護自然環境

村民改吃生態飯

七里海濕地被譽為華北地區難得的一顆生態明珠。

位於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的興家坨村,是距離七里海濕地最近的村莊之一。依賴這塊風水寶地,村民世代種稻、打魚、捉蟹、割蘆葦,繁衍生息,悠然自得。

“前些年,許多村民利用獨特的自然條件,紛紛興建農家樂、開闢水上旅遊項目,一時間遊客如織,收穫頗豐。”現年62歲的村民李良元深有感觸地説,“雖然濕地旅遊開發賺了大錢,生意越搞越火,但是卻給濕地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生活垃圾丟得坑塘邊上到處都是,污水流到大街上又髒又臭,蒼蠅、蚊子多得出門直撞臉。”

自2017年實施七里海濕地保護以來,興家坨村發展開始變軌,逐步走上了改吃“生態飯”之路。

“得益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引導,很快,全村上下在轉變觀念上開了竅,‘念生態經、走生態路、吃生態飯’的思路在村幹部和村民中得到高度統一。”興家坨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馬全勝説。

興家坨村堅持生態立村,做足“農業+生態”文章,建立健全“龍頭企業+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户”的經營模式,全村98%以上村民一致同意土地和水面流轉,徹底摒棄了坑塘養魚養蝦等不利於生態保護的產業。隨着七里海濕地修復工程的實施,村民們在七里海核心區的5500畝農田全部進行了流轉,變成了“蘆海”;緩衝區的4910畝地,通過“還濕工程”,將流轉的土地外包給寧河區誠惠農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用於集中發展無污染的“還濕項目”──稻蟹混養;實驗區的5500畝地通過流轉外包給天津市碧景天成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植樹綠化。

思路一變天地寬,好生態帶來大發展。

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村民們紛紛外出務工,村裏成立了大大小小160多個管道工程施工隊,興家坨村“管道之鄉”的名聲越叫越響。村民除了外出務工掙錢,每年領到固定的土地流轉費,還能到農業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人均年收入提高到3萬元。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我們興家坨村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生態保護的共贏,可謂點綠為美,以綠生金。”馬全勝感慨地説。

環境整治怎麼搞

村民説了算

步入2020年,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興家坨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按照市、區有關部門統一部署,轟轟烈烈地啓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片建設工程。

治理“髒亂差”,成為興家坨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首場戰役。村幹部、黨員帶頭清理、清除雜物、拆除違建,入户做羣眾思想工作,很快便將街道上的雜物、柴草和違章建築等清理得一乾二淨了。隨即,施工隊入場進行路面硬化和綠化施工。然而沒想到,施工沒多久就被羣眾叫停了。

“原來,街道綠化帶設計過寬,把村民院門口的空地都佔了,村民家裏的私家車沒地方停放了。羣眾對此意見頗大,以致阻止施工。”馬全勝告訴記者,村委領導班子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示將虛心接受羣眾的投訴意見,同時允諾要滿足村民停車需求。

漫步村中,記者發現每家院門口都有一到兩處用鏤空花磚圈成的停車泊位。“這就是我們改建的‘生態停車位’,既可泊車,又能綠化種草,實用、漂亮,一舉兩得。”據負責整治工程的村幹部介紹,現在每家保證設置一處停車位,最多兩處。對村民私家車輛(包括農用車、工程車等)較多的,由村集體幫助尋找合適地方存放。

困擾該村的停車難問題,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得到有效解決,極大方便了村民出行,羣眾對此拍手稱快。

“通過停車位事例,我們進一步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要求貫徹到全部工作當中去。”在馬全勝看來,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目的是進一步改善羣眾生活條件。因此,各項人居環境整治施工必須聽取村民建議和意見,且優先滿足多數村民的生活需求。

不搞一刀切,不搞簡單化。“一街一策”“一宅一策”,被貫徹到興家坨村後續人居環境整治的各個角落。

就拿綠化來説,原計劃統一種植月季花。如今,栽種的有月季、女貞、爬藤、金銀花、凌霄、薔薇等十餘個品種,五彩繽紛,爭奇鬥豔。這麼好看的美麗畫面,皆緣於各家各户可根據自己喜好,自由選擇門前種植花卉的品種。

用馬全勝的話説,“環境整治施工中,施工隊當不了家,都得跟村民商量。在保證整體規劃效果基礎上,一街一個樣,一户一個樣。”

不搞大拆大改

留住村風鄉愁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僅靠市裏下撥的40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對有數千人口的興家坨村來説,可謂杯水車薪。

如何用好有限資金,確保全村百姓受益,是村領導班子面對的難題。馬全勝等村幹部絞盡腦汁,精打細算。“我們將污水管網改造、飲水提質增效與環境綠化美化等工程同步實施,老百姓房前路面只破開一次,施工完成後,上面種花草搞綠化,至少節省了三分之一的資金、物力和時間。”馬全勝説,“這樣做,施工難度大,幹部工作強度高,但是羣眾滿意度更高,值。”

村集體對施工斤斤計較,對事關村民健康利益卻捨得投入。“為了確保村民喝到優質的南水北調引江水,今年村裏投資270萬元,為全村每户家裏更換了抗壓的自來水管。”馬全勝説。

眼下,興家坨村正在興建兩座先進的真空負壓污水處理站,專門用於處理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其中,灰水處理後用於灌溉,黑水將運到處理站,變成有機肥用於種植。

“村領導班子全心全意為羣眾辦事,村裏花的每一筆錢都要算清賬目上牆公開。”俵口鎮黨委書記原戰船充分肯定興家坨村的做法,尤其對該村改善村容村貌,保留村風鄉愁的做法,讚不絕口。

沿街望去,村中農户院落果真各式各樣。從院牆上看,有紅磚的,有青磚的,有瓷磚的。有上世紀70年代、上世紀90年代的,也有本世紀初的。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散發出濃厚的歷史滄桑感。

“最初,我們也想仿照南方園林,搞點‘高大上’的東西。比如把村民院牆、門樓推掉,改成透視率高的柵欄和精雕細琢的木製門樓。一算賬,每户至少得花5000元,村裏根本花不起這份錢。村民也覺得不舒適、不自然。”馬全勝説,還是保持地方民居的原汁原味,更能留住鄉愁,更受村民歡迎。

“村裏村外到處花花草草的,一分錢不用花,在家門口就能欣賞鄉村美景。像我這樣超過60歲的老年人,村裏每年還發1000元生活補貼呢。沒想到我這個歲數還能趕上好時候,這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真叫高啊!”李良元激動不已。

興家坨村打開了“美顏”模式,“空氣好、景如畫、韻味濃”正在成為興家坨的宜居“名片”。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4 字。

轉載請註明: 羣眾滿意的環境才是好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