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同仁醫院守夜民警:除夕與病人醫生為伴,及時切斷醫患矛盾導火索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綜合

今年春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派出所民警董桐傑和往年一樣,在北京同仁醫院度過。他是派出所駐守醫院的民警,負責維護醫院的就醫秩序,幫助指導患者掛號,對門診樓和急診樓進行巡邏,除夕那天的工作和平時並無二樣。

董桐傑笑稱過年唯一的變化就是“吃了兩頓餃子”。別人過年面對的是家人,自己過年面對的則是醫生和患者。

從警39年,董桐傑回想自己的經歷,覺得虧欠家人,“他們也知道職責在此,只能去接受這一事實,媳婦孩子這麼多年,沒什麼怨言,我挺感謝他們的,現在還在崗位上沒辦法,等我退休了再好好彌補他們吧!”

董桐傑在掛號處維護秩序。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過年幾乎沒回過家”

2月11日,農曆除夕,早上7點,董桐傑套了件皮衣,直奔離家10公里外的北京同仁醫院。

他要在早上8點半前趕到醫院,直到次日早上8點半才能回家。這24個小時內,董桐傑的任務是反覆在醫院裏巡邏,解決糾紛,排查隱患,和平時一樣忙個不停。自邁入警察大門的那天起,節假日這三個字在他印象裏早沒了概念,甚至“過年幾乎沒回過家”。

這是作為民警的一份責任,“即便大年三十兒也要上崗,不能懈怠。”

同仁醫院南門一處5平方米左右的警務室,裏面配備了各種警用裝置,但董桐傑往往不守在這裏,因為他一天內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裏,“為的就是及時出現在醫生和患者身邊,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在警務室換好制服後,董桐傑前往醫院門診的掛號處,開啓了一天的工作。

換做平時,他會將堆在一起等待掛號的人羣梳理成幾排長隊,若遇到外地來京就醫的患者,不熟悉掛號流程,他還要充當講解員的角色,教他們辦理“京醫通”,引導其到指定的位置取號,併到相應的科室候診。

而除夕那天,掛號的人不多,董桐傑將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巡邏上。16層的門診樓外加5層急診樓,每一層的每個科室都要巡視到位,特別是眼科、耳鼻喉科是重點巡視區。

董桐傑巡邏時是不坐電梯的,因為那樣不方便發現問題。“眼科和耳鼻喉科是同仁醫院比較重要的科室,這幾個科室的醫生共有100多名,患者也相應比其他科室多。”

巡邏一次往往需要一個多小時,董桐傑轉完回到警務室喝口水時已經10點左右,再出去巡邏一圈回來正好中午,去食堂吃完午飯後,再回到醫院裏繼續巡邏,幾乎兩點一線。

“醫院的過年氛圍不是很重,醫生將更多的心思都用在了治病救人上,醫院牆上貼的疫情期間宣傳畫和二維碼比對聯福字多多了。”

董桐傑與導醫台工作人員交流經驗。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盡力防止小事兒激化成醫患矛盾

董桐傑今年4月將滿58歲,在警察行列裏摸爬滾打了39年,今年是他來到同仁醫院的第9年。來到這裏之前,他原本是負責酒店賓館這類場所的安全管理,轉移戰場後,沒少因為業務不熟手忙腳亂過。

剛來同仁醫院執勤時,“哪個科室怎麼走,排隊怎麼排,外地來的患者問掛不上號怎麼辦”,這些問題都讓初來乍到的董桐傑頭疼不已,他只能求助每一層的導醫台和醫院的保衞處,將患者拋給自己的問題再拋給這些“懂行”的人,在他們身上獲得答案。“我總和導醫處的人在一塊,經常聽他們給患者解釋如何掛號,慢慢地我也就瞭解了”。

直到現在,他能快速説出醫院科室的類目以及分佈的樓層,“有人要看耳科就去門診四樓,眼科分眼神經、眼底、白內障……看不同的病掛號要掛清楚”。

除了醫院掛號等問題,大部分時間董桐傑還要面對各種發生在醫院裏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外地人看完病後等檢查通知,沒出結果,自己來北京住賓館住不起,不停地發牢騷;醫生的治療建議和自己在百度上查的不一樣,患者要求給個解釋……董桐傑見過太多這樣的事情,自己數都數不過來。

今年1月中旬,一名男子掛了下午的號,但他上午便來到醫院抽血,護士長通知他掛號的醫生還沒來,且沒有上午的號可以掛。男子對此很不理解,在醫院門診大廳大聲呼喊,讓安排醫生給他看病,並表示醫生欺負自己。董桐傑來到現場後,配合醫護人員一塊解釋原因,“大家對民警還是很認可的,能夠一起嘮嘮身體、家庭情況,逐漸緩解患者的氣。”

董桐傑對待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非常嚴肅認真,他表示這些事情看似“無關緊要”,實則每一件都可能成為醫患糾紛的導火索,“矛盾要及時化解,在這個充滿消毒水的空間裏,每個人都可能焦慮,要做的就是安撫情緒,避免過度激化。”

在多年工作中董桐傑發現,醫患糾紛的焦點往往在於,患者對醫生所抱的希望沒有得到滿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考慮患者需要什麼,醫生能提供什麼,抓住這個焦點,解決矛盾會容易很多。

每當成功處理事情成就感滿滿

醫院人多嘈雜,患者物品丟失在所難免,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向董桐傑尋求幫助。去年10月,一名女性患者早上不到8點便來醫院做複查,進到診室後發現自己揹包裏的錢包丟了。醫院通過電台聯繫上了董桐傑,董桐傑帶着該患者去往醫院的中控室,試圖調取醫院監控錄像查找遺失處。

而監控錄像顯示該女子在進入診室前並未查看錢包,董桐傑讓該患者回憶最後一次拿出錢包是在何處,該女子稱從醫院門口的地鐵站出來時曾拿過錢包。董桐傑通過查看醫院門口的監控錄像發現,女子出地鐵口翻找揹包時錢包被帶出來掉在了地上,而她並未注意,最終在一名保潔員處將錢包找回並及時讓該患者複查。

每次幫助患者找尋遺失物品都能讓董桐傑收穫滿滿的讚譽,他幫助患者尋找丟失物品的成功率達到90%。

董桐傑引導患者前往相應科室。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退休之後想多補償一下家人

董桐傑的警察生涯即將接近尾聲,他坦言,自己幹了這麼多年的警察,如果有一天突然離開崗位了,“不需要自己再去忙了,一時間真的不太適應”。

他還沒做好退休的打算,也沒想好退休後去幹什麼,但有一點他很確定,自己退休後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和家人好好吃一頓團圓飯”。

除夕下午4點多,温度逐漸降低,女兒開車到了警務室,為董桐傑送來了羽絨服。“她知道我出來只穿了一件皮衣,説我穿那麼點哪兒成,我心裏挺温暖的。”

董桐傑的家人從來沒抱怨過他工作的事情,“他們也知道職責在此,只能去接受這一事實,媳婦孩子這麼多年,沒什麼怨言,我挺感謝他們的,現在還在崗位上沒辦法,等我退休了再好好彌補他們吧!”

到了半夜,醫院裏的人流逐漸稀少,董桐傑看着手機上的時間即將來到12點。他回到了警務室裏坐下歇息,並撥打了妻子的電話,給家人拜年,妻子聽完後回了一句:“辛苦了董警官,向你致敬,照顧好自己啊!”

董桐傑聽着電話裏親人們聊天拜年的聲音,家裏團圓飯的飯桌上好像除了他之外,都在。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慕宏舉 攝影記者 王飛

編輯 劉倩

校對 柳寶慶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