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聞的戰力之源二戰德國陸軍的野戰炊事部隊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揭幕。
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裏,德國陸軍可謂是高歌猛進。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戰場上這些英勇奮戰的小夥子背後,一直活躍着一支默默無聞的保障部隊。雖然沒有身居前線,但他們也與野戰部隊共進退,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士兵們可是連槍也扛不動。而且由於儘量避免參加戰鬥,所以他們也並沒有獲得什麼顯赫的榮譽和勳章,但是前線官兵所獲得的一切榮譽中,絕對有他們的一份貢獻。他們就是德軍戰鬥力的保證——野戰炊事部隊。
在波瀾壯闊的二戰中,納粹德國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一度攻佔了差不多整個歐洲大陸。雖然後世史學家總是喜歡大書特書德軍一線部隊的輝煌戰績,因為這些東西總是能吸引讀者的眼球,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德國官兵可不是什麼特殊材料做成的“超人”,其實這些來自勃蘭登堡或巴伐利亞鄉下的農家孩子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儘管受過專門的訓練,但他們長時間不吃東西也會飢渴難耐,嚴重的話會影響部隊的戰鬥力和士氣。所以千萬不要忘了,在他們身後的後勤保障部隊同樣居功至偉。二戰時,德國每個步兵師都編有一個營級規模的管理隊負責本師的伙食安排和郵政事務,在管理隊之下還細分為一個伙食處,一個麪包連,一個屠宰單位(排或連),和一個戰地郵局。
伙食處(Verpflgungsamt) 伙食處負責監督本師伙食補給狀況,軍官們每天都收到本師各級單位兵員數量的報告,並根據人數的變化調整配餐份額,再把擬好的烹飪任務清單分發到執行單位,最後向集團軍後勤單位通報相關物資的需求量。該處編有3個校級軍官,28名士官,以及是15名士兵,共計46人。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44年,德國陸軍師級管理隊中的伙食處都被更名為伙食連(Verwaltungskompanien),
麪包連和屠宰單位也都失去了獨立性,全部歸到伙食連之下,成為排級單位。
麪包連(Backereikompanie)
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麪包也是德軍的主要伙食之一,德國陸軍野戰炊事部隊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就是的麪包連。從編制上來説,德國陸軍中只有兩級單位的後勤部隊中有面包連的配置—集團軍和師。二戰之前以及二戰前期和中期,德軍的每個集團軍都下轄兩個麪包連,後期則只編有一個大型麪包連。而德軍師級後勤單位中的麪包連數量一直都是一個,根據KStN 1178號編裝條例顯示,初步的步兵師麪包連裝備和編制和裝備如下:
第一排
——2輛烤箱拖車
——1輛和麪機拖車
——1輛6.5千瓦發電機拖車
——4輛麪包運輸馬車
——1輛運水馬車
——1名軍官,7名下士,39名士兵(其中30名為麪包師)
第二排
——3輛烤箱拖車
——6輛麪包運輸馬車
——1名軍官,9名軍士,39名士兵(其中30名為麪包師)
全連共計有3名軍官,2名副官,22名軍士,119名士兵,除了製作麪包的設備之外還擁有134支步槍,12支手槍,22輛馬拉大車,1輛汽車和1輛自行車。機械化師(包括機械化步兵師和裝甲師)的麪包連編制與裝備與步兵師麪包連類似,只是在人員數量和車輛類型上有所區別。根據KStN 1277號編裝條例顯示,機械化師麪包連共計有1名軍官,1名副官,22名軍士,122名士兵,137支步槍,10支手槍,23輛汽車,2輛兩輪摩托車和1輛挎鬥摩托車。無論是集團軍,或是步兵師及機械化師的麪包連,烤箱拖車及和麪拖車都是最重要的裝備。
二戰德軍麪包連所使用的烤箱拖車有兩種——Sd.Ah.105(以下簡稱105型)和Sd.Ah.106型(以下簡稱106型),105型上的烤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經裝備部隊,底盤為全新設計,它的烤箱外形較圓,頂部有一個可收放式煙囱,106型的烤箱外形則較方,同樣有一個可收放式煙囱,這兩種烤箱拖車最明顯的區別就是105型每次可以烤制80個麪包,而106型的烤制數量翻了一倍,達到160個,按照每次需要兩個小時的烤制時間來計算,每輛106型每天可以烤制1920個麪包。總體來説,每個麪包連要製作750克重的麪包10000--12000個。每天都有如此多的麪包需要製作,和麪是個大問題,想單靠人力來完成這個任務是絕對不可能的,每個麪包連所配備的一台和麪機和發電機可謂勞苦功高,只要把麪粉和適量的水倒入,每小時能和麪1100-1800公斤。除了烤箱以及和麪機之外,許多面包連還配備了磨粉機,因為雖然通常情況下面粉是由師級補給車隊從集團軍補給中心領取,但有時也需要向當地採購,就地採購的多為還未磨成粉的小麥,這時就需要動用電動磨粉機來將小麥磨成粉,每台機器每天可以磨製6噸麪粉。
除此之外,平均每天約需15000升水,所以專用的水車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戰時期德國的標準軍用麪包(Kommissbrot)以黑麥製作,含熱量較高且攜帶方便,能維持人體較長時間營養需求。如果條件允許,麪包師也會時不時的變換花樣做點其他樣式的麪包和糕點,來調劑一下前線枯燥的生活。這些美味通常取決於麪包師各自的手藝,因此難以概述。每逢重大節日或着重大勝利,麪包連還會給大家準備人人愛吃的甜品,而在聖誕節,官兵們還會得到新鮮的餅乾和果脯麪包(加入葡萄乾的奶油麪包)等副食。屠宰單位(Schlachereizug oder Schlachterkopanie)儘管科學研究顯示,素食可以使人更健康,但對於前線奮戰的士兵來説這絕對是嚴重影響戰鬥力的,所以在德軍的炊事部隊中,除了麪包連之外,還有專門的屠宰單位。起初二戰德軍有些師的屠宰單位多為一個排的編制,而有些又是兩個屠宰排編成的屠宰連,兩個排之間採取輪班工作制。到戰爭後期基本上各個師的屠宰單位也都增加到了兩個屠宰排,並且都和麪包連一起編入管理連之內。一個屠宰排的人員配置通常為1名帶隊的軍官,另外加上1名副官和42名軍士/士兵。作為屠宰排的一員,你可不能只會些殺豬宰羊的粗活,宰殺牲口和家禽只是這支部隊最簡單的任務,宰殺之後的肉類除了切碎用作燉湯和熬湯之外,還要加工成易於儲存,分發,且德軍士兵日常食譜中除了麪包之外那就是——香腸。
德國人對於香腸的喜好如同法國人之於乾酪,意大利人之於披薩。雖然他們在吃的方面不如萊茵河對岸的細膩浪漫的法國鄰居那麼講究,但在做香腸的技巧上,放眼歐洲甚至全世界,基本無人出其左右。 在製作方法上,德式香腸的口味據説多達1500種! 比較出名的包括紐倫堡香腸,慕尼黑白腸,咖喱腸等。而在烹飪方法上則沒有那麼多,基本就是生薰香腸(Rohwurst),燉香腸(Bruhwurst),煮香腸(Kochwust)和烤腸(Bratwurst)四種。當然軍用香腸製作流程肯定比紳士們桌上的佳餚要簡單多了,口味種類減少到了400餘種,要一一列舉也是不可能的。為了滿足全師上萬名官兵的日常肉類伙食所需,屠宰排的任務相當繁重,每天他們大約要宰殺15頭牛,120頭豬或240只羊,並製作出3噸香腸。至於剝下來的牲口皮毛,屠宰排還有安排人員統一清理並轉交後勤部門,以便加工成皮革製品。德國人從來不會浪費,剝去皮肉之後的動物骨骼,內臟,甚至眼珠他們都要充分回收利用。為了完成每天繁重的宰殺和製作工作,屠宰排配備了用於吊裝牲畜的車輛和個人屠宰工具,豬肉大鍋,灌腸機等製作香腸的相關工具,另外還有裝備有製作生薰香腸所用的熏製設備的卡車,以及冷凍儲藏肉類所用的冷櫃車。由於大多數設備需要依靠電力運行,所以還備有10到15千瓦的發電機拖車。
軍隊伙食的流程
總體上來説,分為食材運輸,食材加工,食材發放和食材加工,食物發放這五個環節食材運輸
德國本土或佔領區工業企業以及生產出來的軍用補給品(軍糧原料,成品食物,被服,彈藥,燃料等等)與帝國鐵道部進行協調,通過鐵路網運至戰區的大型鐵路樞紐,然後再由各集團軍的補給運輸部隊在這些地方接受物資,將其轉運至集團軍補給中心。集團軍之上的集團軍羣是不參與具體的補給工作的,這個指揮層級沒有設置軍需處以及任何後勤補給部隊,只配備了2名後勤補給參謀官,他們負責從下屬的各個集團軍司令部收集後勤補給狀況報告,因為這些報告是集團軍司令進行決策和指揮的必要條件之一。
當補給物資從鐵路樞紐運抵集團軍補給中心之後,就在此分發給各個師的師級補給運輸隊再度轉運到各師的補給中心,有時候也經常由集團軍補給運輸部隊直接從集團軍補給中心向下屬各師輸送補給。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德軍的軍級單位不參與下轄各師的後勤補給工作,只負責其下屬的常備直屬部隊(某些直屬團或者直屬營)的後勤補給,軍級補給運輸隊甚至比師級補給運輸隊更小,他們也從集團軍補給中心領取補給物資。 師級補給部隊的指揮官被稱作補給主任(Dinafu),這個職務多是由師參謀部的後勤參謀兼任,可見其重視程度。除指揮部以外,一支部隊還有7個縱隊(Kolonne),一個維修連(Werkststtkopanie)和一個補給連(Nachschubkompanie)。
其中第一到第三縱隊使用汽車運輸,第四到第六縱隊使用馬匹,每個縱隊都具備一次運輸30噸物資的能力,燃料補給任務則由第七縱隊負責。各個縱隊從集團軍補給中心運來的物資先被集中在師補給中心,再由在此等候的下屬各部的補給運輸隊運往部隊駐地或者戰區。在運抵師級補給中心的食材方面,麪粉可以直接運往麪包連,但各種牲畜就必須要獸醫人員進行檢查,看看是否達到衞生標準和是否帶有疾病,如果有問題則會立即處理掉,檢查合格後才允許送往屠宰單位進行加工。而瓜果蔬菜之類的食材可以由下屬各部的補給隊直接運往各營各連的野戰廚房。通常各級補給部隊的官兵留給人們的印象往往是“在後方工作的輕鬆傢伙”,但實際上這工作一點也不輕鬆。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的推進速度實在是太快,很多成建制的蘇軍部隊被擊潰後,化整為零持續騷擾德軍的後方,武裝薄弱的補給運輸隊就成了他們襲擊的主要目標。衝過蘇聯人的阻截的運輸車隊還必須克服東線那糟糕的路況,馬拉大車和卡車頻繁陷入泥潭,讓補給隊的士兵吃盡了苦頭。到了冬天的時候,冰凍的地面是車輪極易打滑,很多補給隊只好改用雪橇運送物資,但苦於沒有合適的動物牽引,很多時候不得不靠人力拖拽,這些艱苦到難以想象的士兵們並不知道自己嘴裏的美食也有補給隊的功勞。食材加工
通常情況下,麪包連和屠宰單位會在市區設立營房,以便利用市內的麪粉工廠和屠宰場。不過在東線基本沒可能利用的設施,在野外建立臨時的食材加工廠是最好的辦法。野外加工廠選址很重要,第一必須確保附近有乾淨的水源,第二,必須便於隨時撤離。進駐現成或臨時設立的補給中心和屠宰場之後,待補給隊將麪粉和牲畜從師級補給中心運來之後,麪包連和屠宰單位就可以開始食材加工了。正常情況下,食材是可以從師級補給中心領取的,但很多時候管理隊可以在駐地附近購買鮮活食材進行加工。在麪包連和屠宰單位的努力之下,麪包和香腸也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
值得一提的是,屠宰單位在製作好香腸之後,獸醫人員還要用顯微鏡對香腸進行抽查,確保衞生之後才可將其發放到野戰廚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德軍的集團軍一般還會將麾下各師的麪包連集中在集團軍後方地區進行統一作業,製作出來的麪包也會集中儲存在集團軍補給中心,等待各師的補給運輸隊前來領取。而肉類食品的保質期沒有面包長,所以加工地點都是儘量靠近前線,但是為了實現集中合理作業,德軍會在冬季的時候將各師的屠宰單位集中在各軍的後方地區進行肉類加工,只有在夏季肉類食品變質期加快的時候,屠宰單位才會回到各師的補給中心作業,以求儘快將加工好的鮮肉運往各個野戰廚房。
鮮肉加工完畢,以及麪包和香腸出爐之後,各團,各營和連級補給運輸隊就會前來領取,或是由麪包連和屠宰單位安排車輛往下屬各部運送。在德國陸軍的營級和連級部隊中,都配有一輛廚房拖車,營配備的是一輛大型野戰廚房拖車(GrobeFeldkuche),連配備的是一輛輕型野戰廚房拖車(KleineFeldkuche)。之於團級部隊,其直轄單位一般是一個團部連和一個補給隊,所以,也僅僅配備了一輛大型野戰廚房拖車。二戰德軍所用的野戰廚房拖車實際上也是一戰的遺產,大型的正式名稱為1913型陸軍野戰廚房,(簡稱Hf.13),輕型的為1914型陸軍野戰廚房(簡稱Hf.14),一戰德軍還用過Hf.11型(大)和Hf.12型(小),而Hf.13和Hf.14則分別是Hf.11和Hf.12的改進版,製造價格有所降低,這幾種野戰廚房拖車由於都帶有一個醒目的煙囱,所以也叫“燉肉大炮”(Gulaschkanone)的綽號。
每輛野戰廚房實際上都是由材料車和烹飪車兩部分組成,前者用於存放食材和燃料,後者就是一個移動廚房。步兵部隊的野戰廚房拖車用2-4匹馬來牽引,材料車上坐着廚師和馬伕(簡直廚師助手),機械化部隊則用汽車來牽引野戰廚房拖車。烹飪車工作平台的主體部分是一個烹飪鍋與一個咖啡鍋。烹飪鍋是一種琺琅質鐵質的雙層結構的壓力鍋,兩層鍋體直接注有甘油,這可以使鍋體受熱均勻,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食物的烹飪。咖啡鍋則是單層結構,想喝咖啡的話,不用打開蓋子,只需擰開前面的龍頭就行了。兩個鍋的下面都有獨立的爐灶,但是煙氣是通過共用的煙囱排出。為了節約燃料和避免在戰場上暴露己方位置,烹飪車還設計了獨特的過熱裝置,關閉安全閥就可以隔絕爐灶內的空氣,爐火隨之熄滅。除此之外,工作平台的四周還有幾個儲物格,用於存放調味劑。
大型野戰廚房和輕型野戰廚房的烹飪車構造是基本一樣的,只是鍋體容量不同。大型的Hf.13可以滿足125-255名士兵的食物供應,其烹飪鍋容量為200升,每次可以烹飪175升土豆燉肉,咖啡鍋每次可以煮90升咖啡。輕型的Hf.14能供應50-125名士兵的食物,其烹飪鍋的容量為110升,每次可以烹製100升土豆燉肉,咖啡鍋每次可以煮60升咖啡。在德國陸軍的編制中,一個連的炊事人員通常只有廚師與助手兩人,單靠他們兩人短時間內要準備上百號人的伙食確實需要過人的精力,難怪戰士們都把他們叫“廚房公牛”(Kuchenbullen)。每天凌晨天還沒亮的時候,炊事員們就要起來燒水了,軍隊的水質檢查更為嚴格,相比之下,東線的水質檢查是最嚴的,一來那裏河流稀疏,城鄉供水系統落後;二來游擊隊會時不時的在水裏投毒。水燒好後,炊事兵們便開始洗菜,切菜,炸土豆,煮香腸,熬湯……忙得不可開交。如果專職炊事員實在忙不過來,其他閒着的官兵也會幫忙打打下手,以便準時開飯。
野戰廚房將食物烹製好後,到了開飯時間,沒有作戰任務的人員就可以到野戰廚房拖車前排隊打飯了,而對於身居前線的官兵來説,則需要連補給隊的人員將食物送至前線,或者是由前線的排級或班級部隊派幾個人回到後方來拿飯。為了將熱食送往前線,德軍還在野戰廚房拖車的前車(材料車)上配備了專用的金屬製食物保存筒(Essenbehalter)。為了保持湯和燉肉的温度,這種食物筒為雙層結構,容量為12升,淨重8.2公斤,筒上還附有揹帶。不過這些食物筒的配備數量始終還是很少,大型野戰廚房配6個,輕型野戰廚房配4個,所以前線大部分官兵還是將自己的飯盒和水壺收集起來,由3至4個人統一帶回連裏,這些人一個負責拿飯盒,一個負責拿水壺,一個負責拿麪包。這項工作並不輕鬆,甚至十分危險,因為雙手已經拿滿了飯盒和水壺的士兵在途中一旦遭到敵人的突襲,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為了讓戰友在戰壕吃上飯,他們也是冒着生命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