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補貼和汽車高庫存,消費者的分叉路口

汽車市場每次遭遇困境,車輛購置税的減免似乎總能起到超預期的救市效果。

第一次出台免税政策是在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蕭條和消費者剛需面前,這一政策讓汽車市場實現階段性跳躍,年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一舉成為全球第一汽車產銷國。第二次是2015年,彼時在股市下行和房地產泡沫的背景下,取得的成效雖遠不如2009年,但依舊讓汽車市場挺過了凜冬季。

​600億補貼和汽車高庫存,消費者的分叉路口

這次國常會宣佈減徵汽車購置税600億元,是第三次。急於為車市輸血的原因很簡單,在疫情反覆影響、供應鏈遇阻以及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等種種因素下,車市相關的消費跌幅超出預期。從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其中汽車類零售額同比下滑31.6%,遠高於其他消費品零售額的同比下降(8.4%)速度。

​600億補貼和汽車高庫存,消費者的分叉路口

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05.2萬輛,同比去年下降35%,環比上月下降33%;4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90.3萬輛,同比去年下降46%,環比上月下降50%。這也是近十年來汽車銷量最低的4月。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從車市低迷的結構分析看,傳統燃油車購買羣體近年受衝擊最大,也最需要支持。所以這600億元的“紅包”主要是支持擁有購置税的燃油車型,而沒有購置税,且銷量能實現逆勢上揚的新能源車型,顯然在這次國家扶持中得到的幫助非常有限。

​600億補貼和汽車高庫存,消費者的分叉路口

這次購置税的大額補貼,除了車企感到高興外,應該就要數經銷商了。受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很多城市都出現經銷商閉店現象,斷則一週,長則個把月。這導致他們很多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這種問題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車輛庫存高漲不止。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4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可以看到,4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1.91,環比上升9.1%,同比上升21.7%。庫存水平位於榮枯線以上。

車輛堆積如山賣不出,這和某些新能源車型提車週期兩三個月形成鮮明對比。有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和物流不暢有很大關係,車賣出去無法交車,此外疫情防控也很大程度減少了顧客流量。但這種解釋顯然只適用於局部地區。整個大環境都是這種狀況,顯然就是更深層次因素的影響了。

​600億補貼和汽車高庫存,消費者的分叉路口

如果説在疫情初期會出現報復性消費,那麼在經歷三年反覆無序的疫情爆發後,人們的消費觀念開始趨於理性化,尤其是對於汽車這類大宗消費品。想買車的用户可能會選擇延後,想換車的用户可能會推遲或不換,而本打算購買高端車的消費者可能會降低自己的標準。

三年疫情,讓老百姓的手頭不再寬裕,不穩定的生活環境也讓人們對消費變得剋制。所以要想刺激消費,得先要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所以即便是近期山東、廣東、瀋陽、浙江等多地均採用發消費券、置換補貼等形式來刺激汽車消費。但取得的效果卻微乎其微。5月1日-15日,全國乘用車零售48.3萬輛,同比下降21%,和4月相比並沒有呈現出好轉態勢。

​600億補貼和汽車高庫存,消費者的分叉路口

而這次600億元補貼的大手筆,在我看來也很難取得之前的救市效果。

首先就是大環境不同了,汽車增量時代早已邁入存量時代,市場需求已經趨於飽和,疫情和收入不可控的背景,極大程度打擊了消費者提升生活品質的積極性。其次就是出行成本的上漲,油價一漲再漲,從當初的五六塊一路飆升突破10元大關,打消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車慾望。此外就是600億元的補貼落地真的會受惠於民嗎?只要車企和經銷商將原有優惠減免,那麼等同於消費者沒有享受到任何優惠。比如一款車之前優惠是1萬元,政策出來後,該車的優惠降至5000元。

雖然目前復工復產+疫情好轉讓車企呈現出復甦跡象,但要想步入正軌,仍舊需要花費時間來讓消費者重拾購買慾望。而想要消費者“買買買”的前提,則是收入且收入預期撐得起消費信心。顯然只靠短期局部的救火,是無法完成這一重任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2 字。

轉載請註明: ​600億補貼和汽車高庫存,消費者的分叉路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