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
研究助理:馬家進、原野
摘要
受疫情嚴重衝擊,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凸顯,除了穩定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擴大基建投資外,刺激汽車消費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密集出台了汽車消費刺激政策。
我們在穩增長系列報告《專項債“進”與城投債“退”,如何影響基建?》《房地產何時見底?》之後再度推出消費穩增長報告《刺激汽車消費的效果評估》,分析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的作用,比較本輪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具體措施,並展望效果。後續還將從中長期視角推出《中國汽車消費:發展格局、影響因素及未來趨勢》。
一、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汽車產業具有體量大、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影響面廣、消費佔比高等特點,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1、從生產角度看,汽車製造業總產出、增加值分別佔製造業的7.2%和7.0%,均居於第三位,體量較大。
2、從產業鏈角度看,汽車產業鏈幾乎覆蓋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並對服務業產生需求支撐。根據投入產出表計算的完全消耗係數,汽車生產對有色金屬(輪輞、發動機、電池等)、化工產品(防凍液、電解液等)、計算機電子設備(汽車電子)、黑色金屬(車身、汽缸等)、通用設備(焊機等)、橡膠塑料(輪胎、轉向盤等)消耗較大。同時,汽車銷售依賴專營汽車零售店以及廣告等營銷宣傳,對批發零售、商務服務等配套服務需求較大。此外,汽車產業對社會生產拉動作用大,每增加1單位終端需求,會帶動其他產業釋放近3倍的產出效果。
3、從投資角度看,近年來汽車固定資產投資在製造業投資的佔比穩定在6%以上,2021年汽車製造業投資佔比為7%,居製造業前列。
4、從消費角度看,汽車已成為商品消費中最重要的分項。2021年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總額中,汽車類消費佔比達到28.5%,居於首位。
二、新一輪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刺激汽車消費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一方面,汽車銷售、生產降幅明顯,4月同比分別下降31.6%和31.8%,具有政策刺激的必要性和反彈空間;另一方面,汽車產業具有體量大、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影響面廣、消費佔比高等特點,刺激政策能發揮巨大的帶動作用和乘數效應。
1、放寬汽車限購,購置税減免。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6方面33項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明確要求“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税600億元”。
2、新一輪“汽車下鄉”,多地出台購車補貼政策。5月27日,工信部召開提振工業經濟電視電話會議,要求組織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推出一批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和示範項目,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多個省市相繼出台“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包括以舊換新優惠、購車發補貼、發消費券、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多種方式。
三、本輪政策刺激效果展望
本輪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工具多、力度大、範圍廣,將有效提振汽車消費,進而通過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拉動,加速相關行業恢復和增長。
1、已出台的放寬汽車限購政策將直接增加汽車銷量8萬輛。廣州和深圳將於5-6月期間,在原有基礎上,分別增加3萬和1萬個購車指標;上海則將於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
2、汽車購置税減免600億元有望拉動100-200萬輛新增汽車需求。若按3-5倍的消費撬動槓桿以及均價15萬元左右的主流消費車型計算,600億元的購置税減免有望新增100-200萬輛的汽車銷量。
3、汽車下鄉、購車補貼等政策或再新增幾十萬輛汽車銷量。從各省市已出台的政策來看,購車補貼力度約為購置税減免力度的一半左右,其中新能源車的補貼力度大於燃油車。
四、影響刺激效果的其他因素
本輪汽車消費刺激與前幾輪的背景存在不同,政策效果可能低於預期。
1、疫情衝擊供應鏈產業鏈,汽車生產或無法足額滿足汽車銷售需求。目前,上海、江蘇仍面臨人員返崗復工率低、產能利用率低等諸多困難,復工復產進展緩慢,其零部件供應還不能滿足汽車生產需求,生產經營受到影響。
2、居民收入增速放緩、邊際消費傾向下降,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刺激效果。經濟下行,居民收入下降,同時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風險增加,居民不得不增加預防性儲蓄,消費額度下降。汽車作為大額非必需品,居民購買決策或更加審慎。
3、地方政府財政緊張,車企面臨成本端壓力,政策補貼和銷售讓利空間有限。汽車下鄉和購車補貼等政策成本需要由地方政府和車企等負擔,但是當前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車企面臨長期虧損和原材料價格漲價等困難,導致政策力度受限。像廣東和山東的刺激政策均僅截至6月底,實施時間較短。
風險提示:疫情發展超預期、供應鏈產業鏈恢復超預期
目錄
正文
1、從生產角度看,汽車行業體量巨大,總產出和增加值均居製造業前列,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投入產出表數據顯示,2017年汽車製造業總產出佔製造業的比重為7.2%,較2012年提升0.9個百分點,排名從2012年第六位躍升至第三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增加值佔比為7.0%,亦居於製造業前列。
2、從產業鏈角度看,汽車產業鏈縱向延伸較長,幾乎覆蓋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並對服務業產生需求支撐,在國民經濟中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完全消耗係數(簡稱完耗係數)是指某產業增加一單位總產出,需要直接和間接消耗其他行業總投入的數量。例如車身製造需要直接消耗鋼材,同時用於汽車生產過程的衝壓設備、焊機等本身的製造也需要消耗鋼材,完耗係數能較好反映這種產業間的關聯。
影響力則反映某產業終端需求增加一單位時,會促進社會生產規模擴大多少,類似於凱恩斯乘數。而影響力系數指某一具體行業影響力與社會平均影響力的比值。
完全消耗係數和影響力系數為觀察汽車產業關聯度和影響力提供了一個量化視角:
1)汽車產業不僅與中上游工業關聯密切,也牽涉批發零售、商務服務、道路運輸等配套服務。汽車生產對有色金屬(輪輞、發動機、電池等)、化工產品(防凍液、電解液等)、計算機電子設備(汽車電子)、黑色金屬(車身、汽缸等)、通用設備(焊機等)、橡膠塑料(輪胎、轉向盤等)消耗較大。同時,汽車銷售依賴專營汽車零售店以及廣告等營銷宣傳,對批發零售、商務服務等配套服務需求較大。
2)汽車產業與自身聯接緊密,適合採取集羣式發展。其完耗係數為0.56,意味產業優化升級有賴於內部結構優化,尤其是零部件與整車的協調。
3)汽車產業對於有色金屬、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消耗呈不斷增加趨勢,對於批發零售、商務服務的需求也不斷提高,與服務業融合加速。一方面,意味着對電池、電機等的需求在上升,也一定程度反映出汽車輕量化發展的趨勢(鋁)。另一方面,説明汽車產業鏈的價值重心由傳統的生產製造向前端研發和後端服務轉移,消費和科技屬性日漸凸顯。
4)汽車產業對社會生產拉動作用大,每增加1單位終端需求,會帶動其他產業釋放近3倍的產出效果。汽車產業影響力系數大於1,居於88個行業前列。
3、從投資角度看,汽車投資佔比大,高於多數細分製造業。2017年汽車製造業投資總額達到1.3萬億元,佔製造業投資的6.8%。以累計同比粗略估算,近年來汽車投資佔比穩定在6%以上,2021年汽車製造業投資佔比為7%,居製造業前列。
4、從消費角度看,汽車已成為商品消費中最重要的分項。隨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需求日益增長,汽車成為重要的大眾消費品。2017年投入產出表數據顯示,剔除糧油、煙酒等食品項後,汽車的終端消費佔整個商品消費的19.3%,而90年代末尚不足1%,如將石油製品視為互補品,該比例達25%。2021年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總額中,汽車類消費佔比達到28.5%。
二、新一輪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受疫情嚴重衝擊,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凸顯,刺激汽車消費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一方面,汽車銷售、生產降幅明顯,4月同比分別下降31.6%和31.8%,具有政策刺激的必要性和反彈空間;另一方面,汽車產業具有體量大、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影響面廣、消費佔比高等特點,刺激政策能發揮巨大的帶動作用和乘數效應。
1、放寬汽車限購,購置税減免
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6方面33項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明確要求“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税600億元”。此外,會議還提出了穩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復工達產政策,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商用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等多項利好汽車行業恢復和發展的政策。
放寬汽車限購有助於釋放此前被壓抑的購車需求。過去部分城市出於緩解擁堵、治理污染的考慮採取了汽車限購政策,對汽車消費需求形成擠壓。但長期看,限購政策將逐步放寬,政策將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其一,限購併沒有限制汽車使用,道路、城市資源的合理規劃,汽車使用成本的管理顯然對於解決擁堵更為重要。其二,穩增長和促消費的主基調下,治理擁堵逐步居於次要矛盾。2021年至今商務部、工信部多次強調要推動各地放寬、取消汽車限購,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通過增加號牌指標、放寬號牌申請條件、精準設置限購區域、探索擁堵區域內外車輛分類使用政策等措施。其三,限購帶來的牌照緊張導致消費者產生“一次買到位”的心理,不利於一些入門級經濟轎車的銷售,反而進一步刺激了豪華車銷售。
購置税減免是刺激汽車消費的最有效政策之一。近十年購置税刺激和退坡幾乎是汽車銷售趨勢性波動的主線。前兩輪購置税減免刺激政策出台於2009-2010年以及2015-2016年。2009年,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車的車輛購置税由原來的10%降至5%,2010、2011年逐步恢復至7.5%和10%,同時安排財政大力支持“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2015-2016年再度採取和2009-2010年相同的購置税政策。整體看,每一次短期政策都顯著提振了汽車消費,但透支需求後,汽車消費增速也隨政策退坡而下降。
2、新一輪“汽車下鄉”,多地出台購車補貼政策
新一輪“汽車下鄉”開啓。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指出要以汽車、家電為重點,引導企業面向農村開展促銷,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推進充電樁(站)等配套設施建設。5月27日,工信部召開提振工業經濟電視電話會議,要求組織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推出一批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和示範項目,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
多個省市相繼出台“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包括以舊換新優惠、購車發補貼、發消費券、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多種方式。其中,深圳成為首個對個人新購汽車進行補貼的一線城市,且力度非常大,出台了對新購置符合條件新能源汽車並在深圳市內上牌的個人消費者,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台補貼;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對購置符合條件新能源汽車的中籤者,給予最高不超過2萬元/台補貼等10條政策。
1、已出台的放寬汽車限購政策將直接增加汽車銷量8萬輛。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海南等7個限牌省市中,廣州和深圳將於5-6月期間,在原有基礎上,分別增加3萬和1萬個購車指標;上海則將於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僅此一項,就將增加8萬輛的汽車銷量。未來其他限牌省市或將有相似政策跟進。
2、汽車購置税減免600億元有望拉動100-200萬輛新增汽車需求。當前車輛購置税税率為10%,而新能源車仍在享受免購置税政策,因此本次購置税減免主要針對燃油車。若與前兩輪購置税減免一樣,税率減半至5%,則按照均價15萬元左右的主流消費車型計算,每輛車可優惠約6600元,惠及900多萬輛車。若按3-5倍的消費撬動槓桿計算,600億元的購置税減免有望新增100-200萬輛的汽車銷量。
3、地方政府財政緊張,車企面臨成本端壓力,政策補貼和銷售讓利空間有限。汽車下鄉和購車補貼等政策成本需要由地方政府和車企等負擔,但是當前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車企面臨長期虧損和原材料價格漲價等困難,導致政策力度受限。我們可以看到,像廣東和山東的刺激政策均僅截至6月底,實施時間較短。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