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卓瑪拉姆:一碗加加面 吃出幸福味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綜合

我是卓瑪拉姆,1984年7月出生,昌都市芒康縣納西鄉人,現在是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婦女致富帶頭人”,“果拉從”藏家樂女老闆。

初二那年,一向身體很好的父親生病了,身體日漸消瘦。雪上加霜的是,開加加麪店的母親又得了闌尾炎。我還有兩個姐姐,分別在讀大學和高中。父母的病使本來拮据的家更加困難。一天,父母滿懷愧疚地對我説:“卓瑪,退學吧!”

自那時起,我開始幫助父母分擔生活的重擔。

當時,納西民族鄉加加麪店不少。但絕大多數店都是“有客人就做生意,沒客人就下地幹活”,並沒有把開店當成多大事兒。我把目光盯在了加加面上。

於是,我説服父母,專心學習揉麪、炒臊子、熬湯等技術。在反覆學習中,我慢慢地掌握了做加加面的竅門。與其他加加麪店不同的是,我一門心思撲在加加麪店裏,打理出乾乾淨淨的店鋪環境,給客人營造出在自家吃飯的氛圍……我認為,無論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勤勞與堅持。

“堅持就是勝利”。慢慢的,我家的店越來越有名氣,收入也由原來的一年近萬元增加到五六萬元。就這樣,我靠着勤勞和堅持,幫助父母治好了病,支持兩個姐姐讀完了大學。

一碗碗加加面,有心酸、有歡笑、有汗水、有傳承,還有越來越美好的生活。接下來,我要把麪店做大做強,不再只為餬口,而是作為一項事業。

2009年,鹽井加加面通過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這一品牌為鹽井羣眾帶來了更多更好的實惠,我也成為受益者之一。

鹽井加加面。圖片來自網絡

2010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家得到了2.5萬元的安居工程補助金,加上存款,我建起了一個近300平方米的藏式樓房,並將其命名為“果拉從”藏家樂。隨後,芒康縣政府組織納西鄉的藏家樂經營者,前往雲南麗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考察,開展專業培訓,學習農家樂經營管理經驗。這一趟學習之旅,大大開闊了我的眼界,“特色”二字深入我的心中。

隨後,在援藏幹部的建議下,我將家旁邊的一塊空地修平整了,遊客的車有了專門的停車場;《吉祥鹽井》《心中的昌都》《康巴漢子》等祝酒歌、芒康弦子搬上了餐廳的舞台。

現在我們家平均每天接待遊客30—40人,在旅遊旺季每天來吃飯的至少50人,每天收入至少有700元,2017年全年收入達到了50萬元。”我現在幹勁更足,2017年,在政策支持下我貸款300萬元、自籌160萬元,重新翻修藏家樂,計劃把它打造成為一個綜合型的民族特色餐飲店。

自我致富後,“把鄉鄰們扶持起來,讓大家都過得舒服”就成為我的目標之一。

隨着加加麪店規模越做越大,我從周邊貧困户中僱請人手到店裏工作。次仁央宗,就是從我店裏成功走出去的代表之一。次仁央宗在我的店裏工作了5年,我手把手地教她做加加面。當次仁央宗決定自己開店時,除了資金上予以支持,我還告訴她:“想做好,要堅持到底。”如今,次仁央宗在國道邊上開了一家小小的加加麪店,一年年收入有五六萬元。

如今,我幫扶的10户貧困户,在政府精準幫扶和他們的努力下,日子越過越紅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西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