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評:立足國情、人民至上 中國防疫政策彰顯中國價值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袁秀月)上海16個區全部實現社會面清零目標,吉林疫情進入收尾階段,河南疫情陸續向好轉變,浙江近九成疫情在3天內實現社會面清零……

  自3月以來,全球疫情反彈,我國多地疫情形勢出現波動。面對傳染性更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中國始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經受住了武漢保衞戰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控考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充分彰顯了中國價值。

中新網評:立足國情、人民至上 中國防疫政策彰顯中國價值

  5月18日傍晚,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道的一處核酸檢測採樣點,採樣人員為市民進行採樣。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我國的防疫政策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根據世衞組織近日發佈報告顯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與新冠肺炎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全部死亡人數(即超額死亡)約為1490萬。其中,84%的超額死亡集中在東南亞、歐洲和美洲,約68%的超額死亡集中在全球10個國家。而中國超額死亡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有專家分析,這個數據充分肯定了我國的抗疫成果。

  “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千方百計降低死亡率是重中之重。為了挽救每一個生命,我們真正做到了不惜一切代價。”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重症救治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

  我國的防疫政策始終立足國情實際。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人口多,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間分佈不平衡。一旦有所放鬆,選擇與病毒“共存”或“躺平”,勢必造成大規模人羣感染,老年人以及有基礎性疾病的脆弱人羣將受到威脅。

  有文章指出,中國一旦突然放鬆防疫措施,衞生系統將面臨巨大壓力。在許多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可及性的欠缺將使應對日益嚴重的傳染病變得複雜,有可能使此前作出的巨大犧牲付諸東流。

  為此,我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把很大部分力量和資源放在“防”上,對疫情抓早、抓小,提早篩查、關口前移,避免出現更多重症和死亡病例。

  與此同時,隨着疫情形勢的變化,我國的防疫措施也在不斷優化。近日,國家衞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發文稱,我國的疫情防控進入第四階段——全方位綜合防控階段,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需更加突出“科學精準、動態清零”。

  針對奧密克戎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隱匿性強的特點,各地進一步加快封、管、控的時間,快管快篩,以快制快,同時在城市設置15分鐘核酸採樣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防控精準和效率,力爭以最小代價、最小範圍、最短時間控制住疫情傳播。

  古語有言,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迅速傳播,給世界各國都帶來新挑戰。中國在疫情防控上的政策選擇,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是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兩年多來的實踐證明,中國的防疫政策是當前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選擇。(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新網評:立足國情、人民至上 中國防疫政策彰顯中國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