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調查研究要牢記“靜、深、準、硬”

青平:調查研究要牢記“靜、深、準、硬”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強調,要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着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要圍繞做好事關全局的戰略性調研、破解複雜難題的對策性調研、新時代新情況的前瞻性調研、重大工作項目的跟蹤性調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調研、推動落實的督查式調研,突出重點、直擊要害,結合實際確定調研內容。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站在新時代新徵程上,謀發展、促改革、惠民生,都要立足於大量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掌握好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要牢記“靜、深、準、硬”,才能真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推動新時代工作高質量發展。

以“靜”抑“速”。調研工作是一項基本功,成果絕非一蹴而就,是不斷髮現問題、孕育成果的過程,需要我們長期靜心堅持。在工作中,對於上級安排的調研任務,個別黨員幹部只想着如何儘快交差,囫圇吞棗地完成調研,不顧成果質量,與“解剖麻雀”細緻調研精神背道而馳,也偏離了調研的初衷。我們在調研時,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只喊“快快快”,把“論述題”做成“搶答題”。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調研的對象、目的、手法,捨得花時間精力研磨,捨得下功夫苦力蹲點,樹立求細、求精、求準的工作作風,才能掌握瞭解所需要的真實素材。

以“深”破“淺”。調研工作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深入實際多思多想,才能把情況摸準,把原因弄清,把問題看透,進行深層次的根本剖析。現實中,有些黨員幹部染上了調研“虛浮症”,把調研當成一個形式、某種任務去完成,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調研的意義與價值,如此只會導致雙腳“踩空”,頭腦“發空”,問題“抓空”,出現“拍腦袋”決策的現象。廣大黨員幹部在調研時,一定要下足“深功夫”,堅決丟棄走馬觀花、旅遊打卡式的淺嘗輒止的調查研究,要睜大眼睛盯住“平靜”水面,查找背後的“深度”,圍繞醫療、住房、教育等羣眾最關心、最現實的方面,帶着目的、帶着問題、帶着感情,瞭解最直接的情況,傾聽最真實的訴求。

以“準”壓“虛”。離開“問題”的調研,就很容易失去方向。焦裕祿踏遍蘭考土地,尋得治理三害“良方”;廖俊波蹲點調研,把脈問診,讓石圳村變成現在的“明星村”;黃文秀遍訪貧困户,手繪“民情地圖”,找到破解貧困的妙點子……他們都以“問題導向”指引“調研方向”,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完成了使命任務。廣大黨員幹部在調研時,一定要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充分了解上級部署要求、把握基層實際需要的基礎上,分清淺層問題和深層問題,理清思路、找準方向,形成為什麼調研、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標準的“鏈條”,才能更有效、更精準地把握問題,為研判形勢、作出決策提供堅實基礎。

以“硬”碰“硬”。調研工作是聯繫人民羣眾的重要途徑和平台,也是增進與人民羣眾感情的寶貴機會和橋樑。調研發現的問題,一端連着人民羣眾的殷殷期盼,另一端連着黨員幹部的擔當作為。人民羣眾需要敢作為敢擔當、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黨員幹部。廣大黨員幹部在調研時,一定要樹立過硬的作風,站穩人民立場,堅守為民情懷,對那些不符合人民羣眾利益的政策、路線、做法等,要敢於碰“硬釘子”、勇於啃“硬骨頭”,秉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態度和韌勁,將發現的痛點難點堵點真切反映出來,將羣眾的期盼和訴求收集起來,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和對策,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闖勁,動真碰硬出真招,求真務實辦實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9 字。

轉載請註明: 青平:調查研究要牢記“靜、深、準、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