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開窗通風是預防呼吸道疾病手段之一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提醒,冬季開窗通風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開窗通風可以引入室外新鮮空氣,稀釋室內空氣,有效減少空氣中病原微生物數量,即使天氣寒冷也要堅持開窗通風,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鐘,使室內空氣流動,可以同時打開門窗或多扇窗户形成對流,也可以使所有房間逐一通風。
家中有居家隔離人員時,其所在房間應關閉房門,單獨開窗通風;開窗通風時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等抵抗力較弱人羣更應做好保暖防護,以免着涼。
【知識更新】
老年人改善視覺功能可提高生活質量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眼科研究小組在《科學報告》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接受白內障手術的老年人,隨着視覺功能的恢復改善,生活質量有大幅度改善,主觀幸福感也會明顯提高。
研究小組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接受白內障手術的247位患者為對象,使用主觀幸福感量表(SHS)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從術前術後的變化來看,除相關視力指標在術後有顯著改善,患者主觀幸福感明顯上升,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心理上有很大的輕鬆愉快和舒適感。
【健康提醒】
自行貼膏藥不能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天氣寒冷,一些老年人就會出現關節腫痛症狀。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沈敏介紹,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病,與自身免疫系統紊亂有關。類風濕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和小關節為主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患者還會出現早起牀手發僵、不能活動的現象。
沈敏提醒,很多患者會自行貼膏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等局部症狀,並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對於類風濕關節炎,要早發現、早就醫、早治療,能減輕症狀、控制炎症,避免出現關節的變形、破壞。
【科學飲食】
術後傷口恢復期應多攝入優質蛋白質
術後飲食營養狀況對康復至關重要,民間有種説法:術後飲食忌口名單包括肉、蛋、奶類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對此,中科院研究員石正莉表示,人體在傷口恢復期內,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會增加,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不但傷口癒合緩慢,還會增加感染機會。
優質蛋白質中的一些氨基酸對於傷口癒合和抗感染有着積極作用,如精氨酸,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海產品、瘦肉、禽肉、奶類及其製品。半胱氨酸也是傷口癒合所必需的氨基酸,它由體內的蛋氨酸轉化而來,富含蛋氨酸的食物有魚類和蛋類。
【嬰兒護理】
輔食添加時間原則上不早於4月齡
添加輔食是寶寶成長髮育的一個重要過程,什麼時候合適呢?武漢兒童醫院臨牀營養科李珮芸介紹,輔食添加沒有完全確定的時間點,原則上不早於4月齡、不晚於8月齡。太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寶寶的胃腸道負擔,增加消化的困難和便秘腹瀉的可能,還會影響正常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過晚,不僅會影響寶寶的體格發育,還會影響其味覺、吞嚥功能的發育。
李珮芸提醒,家長可以關注這些添加輔食的信號:寶寶對大人進食表現明顯興趣;口水分泌明顯增多;能自主將糊狀食物吸入併吞咽。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李項玲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