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夥伴”打造一體化“朋友圈”

  5年多來,江蘇溧陽和安徽郎溪、廣德三地深化合作,跨省合作示範區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從曾經的“江南省”,到如今的安徽與江蘇,皖蘇兩省山水相依、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來往密切。

  在皖蘇交界地區,民間經濟與文化交流更是頻繁,多少蘇皖羣眾穿梭在兩地就業、生活,“跨個省”如同“串個門”般方便。

  是“鄰居”,更是“夥伴”。溧陽、郎溪、廣德,這三個縣級地區,深化多領域合作,在一體化發展上率先示範。 2015年12月,江蘇溧陽市與我省郎溪、廣德三地政府簽訂蘇皖合作示範區框架協議,開啓了三地合作發展的序幕。 5年多來,示範區合作交流愈發密切,發展路徑愈發清晰,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合作發展成效顯著。經國家發改委批覆,蘇皖合作示範區成為全國首個以縣為單位,以生態為底色的跨省合作區。

  產業協同優勢互補

  青蝦產業“越界”發展,旅遊產品“組團”推廣

  蘇皖交界處,天目山餘脈往東延伸,形成伍員山,這座山也是郎溪與溧陽的交界山。

  三地的合作關係,就像這大山一樣緊密。

  近年來,溧陽、廣德和郎溪三地建立完善了跨省交流機制,在產業協同、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開展了不少合作探索。其中,農業的產業合作為當地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效益。

  溧陽市社渚鎮,被譽為“中國青蝦第一鎮”。與社渚鎮一山之隔的郎溪縣凌笪鄉,通過農業合作,蝦養殖產業快速發展,並迅速融入產業鏈中。經過多年的緊密合作,這條青蝦產業鏈“穿過了省界”,“越過了大山”,富了農民,旺了鄉村。

  天還沒亮,郎溪縣凌笪鄉方里村的周學軍的青蝦收購點已擠滿了養殖户。周學軍忙着稱蝦,再裝車運送到江蘇常州的青蝦市場。

  早些年,周學軍只是個普通的“打工仔”,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溧陽市許多青蝦養殖專業户通過養蝦發家致富。他萌生了養蝦的念頭,經過多年摸索,產量逐漸上升,利潤不斷增加。如今,周學軍還在兩省交界處辦起了一個青蝦交易市場,每天的交易量保持在800斤至1000斤。

  “青蝦價格一直都很好,銷路也不錯,一般每斤能賣到50多元。一季下來,刨去成本,一畝水田淨掙2000多元。前段時間,我們又投入了新品種。 ”周學軍表示,江蘇溧陽青蝦養殖協會提供技術支持並完成回購,有了技術指導和市場保障,他基本不需要操太多心。

  周學軍只是凌笪鄉眾多 “養蝦大軍”中的一員。該鄉農業綜合服務站工作人員許長旺表示,近年來,江蘇社渚青蝦養殖逐漸向蘇皖交界的周邊鄉村輻射,不少村民依靠養蝦脱貧致富。三地強化以青蝦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合作,通過市場化手段開展青蝦聯合養殖和銷售,多年來,共培訓養殖户600餘人次,發放養殖資料900多份,幫助銷售青蝦超200萬斤。

  產業協同,成果豐碩。三地的產業結構各有特點,示範區立足“融合”和“互補”,實現了攜手共贏。

  在旅遊領域的合作,讓遊客能“一次遊遍兩省三地”。溧陽、郎溪、廣德三地聯合進行旅遊推介,積極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推出 “太極洞南山竹海純玩兩日遊”“太極洞+靈山大峽谷+笄山竹海+天目湖三日遊”等旅遊產品,開發伍員山區域文化旅遊資源。同時,相互支持區域內溧陽茶葉節暨天目湖旅遊節、郎溪伍員山水農業公園藍莓文化旅遊節、廣德農耕文化旅遊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增強了蘇皖合作示範區旅遊品牌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互聯互通環境共治

  完善路網“串門”更近,環保聯治機制更順

  每天早上,郎溪縣下吳村的蔣傑,坐上開到村門口的校車,前往10多公里外的溧陽社渚鎮社渚初級中學就讀。這比他去郎溪縣城上學近了一半的路程。

  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鄰居”之間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往來於兩省之間就業、居住、上學的例子,數不勝數。

  交通的便利,得益於近年來高速公路、交界道路的修建與完善。在交通建設方面,G4012溧寧高速江蘇段開工建設,G50滬渝高速宣城至廣德段改擴建勘察設計已掛網招標,溧陽、郎溪、廣德三地主城區將邁入“1小時通勤圈”。同時,交界道路建設有序推進,溧陽社徐線改造工程、溧陽縣道304社渚殷橋到郎溪梅渚段等項目已完工通車,G318廣德山關至郎溪段完成初步設計,G233廣德至溧陽段完成設計招投標。

  全長365公里的“溧陽1號公路”是首批江蘇省旅遊風景道,它連接起220多個鄉村旅遊景點。隨着示範區建設的推進,廣德、郎溪也借鑑“溧陽1號公路”的成功經驗,廣德“竹鄉畫廊旅遊100”風景道建設有序實施,郎溪“清新飛鯉·通湖綠道”項目完工驗收、郎溪“雲舞之路·七彩環線”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一條條優美的風景道,拉近了城與城、城與鄉、鄉與鄉的距離,更是串起了蘇皖合作示範的“綠色通道”、旅遊一體化發展的“黃金廊道”。

  行政區域的界限,雖給跨省的環保工作增添了難度,但在三地的協同努力下,示範區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探索了共保聯治的新機制。

  據介紹,溧陽、郎溪、廣德與長興、安吉等地共同建立環境污染聯合防治、聯席會議、環境應急聯合處置、聯合檢查等六大聯防制度。近3年累計互通線索23條,開展聯合執法21起,查處跨境環境違法行為9起。2020年7月,三地還簽訂了共同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合作框架協議。

  公共服務共享便民

  外省名師易地教學,跨省就醫方便快捷

  隨着示範區公共服務合作的推進,更多羣眾享受到一體化發展帶來的實惠與便利。

  據瞭解,三地建立了兩省六校教學研討會機制,先後推動成立“胥河情”“竹海情”教育聯盟,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溧陽把學科帶頭人定期派往郎溪、廣德,讓孩子們在家門口的學校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教學資源。同時,溧陽、郎溪、廣德三地校際間的教學交流愈發頻繁,“名師工作室”“名校長”“名教師”送培活動等項目持續推進,有效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延伸。

  在醫療方面,三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廣德市第三人民醫院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合作,建立“蘇皖醫療協作示範基地”,就診人數同比增長109.4%。溧陽社渚鎮衞生院加快二級醫院創建步伐,構建區域性農村醫療中心,交界地區醫療服務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就業和醫保方面,示範區更是實現了全程互動與共建共享。針對三地人力資源的互補需求,2018年,三地人社部門協商簽訂 《蘇皖合作示範區溧郎廣三地人力資源合作協議》,通過多年努力,基本實現了人力資源和企業需求的信息共享;三地醫療衞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設不斷完善,2019年,三地已實現參保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實時結算。

  “經過多年建設,示範區三地已經形成產業協同的‘金三角’、生態共護的‘綠三角’、情誼深厚的‘鐵三角’,合作成效令人倍感振奮,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廣德市發改委黨組成員戴航表示。

  今後,蘇皖合作示範區的“朋友圈”將進一步擴大。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蘇皖合作示範區的發展模式得到了起草組和國家相關部委辦局的高度關注,在充分吸收示範區機制創新成果的基礎上,明確支持一市三省依託蘇皖合作示範區,在溧陽、宜興、郎溪、廣德、長興、安吉以及白茅嶺農場建設產業合作區,為“一地六縣”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蘇皖合作示範區經過5年多建設已形成一批新成果、新機制、新經驗,將為下一步謀劃共建‘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提供示範。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運用前期合作成果,深化改革創新,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着力構建區域合作新機制,積極探索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全力共建“一地六縣”,打造“長三角之心”,使之成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和重要增長極。(記者 王弘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9 字。

轉載請註明: “鄰居+夥伴”打造一體化“朋友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