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上報:發現一個塑料瓶。解決方案:清理該塑料瓶。”近期,中部某縣一名村黨總支書記向記者介紹了一條巡河記錄。他在巡河過程中發現塑料瓶,使用“撿起”的方式解決,並打開一款巡河App拍照上傳,以完成上級“每月問題上報”的考核要求。
開發政務App的本意是優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但近年來一些地方的政務App功能流於形式,白白消耗行政資源,徒增基層負擔。
為完成App錄入任務,村幹部“集體住賓館”
一名村幹部告訴記者,去年當地搞建設領域相關問題排查,要求限時入户登記信息,並拍照錄入App。結果App後台崩潰,到後半夜才能正常操作。“村裏網絡信號不好,我們就集體住進鎮上賓館,每天守到凌晨三四點搞信息錄入。”
記者走訪發現,當前一些地方政務App氾濫,成為幹部新負擔。“河長、林長、田長、路長App各一個,禁毒、科普學習打卡忙不贏,還有應急、人社、環保、自建房排查都要求安裝……”中部某縣一名村書記向記者展示手機裏滿屏的政務App,“幾乎每個部門、每項職能都在推App,手機內存都快不夠用了。”
政務App多了,令人眼花繚亂,一些地方的基層幹部不僅沒有因智能化工具減負,反而因此苦不堪言。
App卡頓或閃退,一切又得重來。一名村幹部説,上級部門要求使用巡林App進行巡林,而且必須“定線巡查、定點簽到”,但他所在的村山林面積大,每次要花費近3小時才能完成App任務,時間緊、壓力大。好不容易巡了一輪,如果結束時遇到網絡卡頓、App閃退等情況都可能導致打卡失敗,又得從頭再來。
軌跡記錄、時間限制等硬性要求,常讓人白費工夫。一名村幹部在巡護時突然接到上級領導突擊檢查工作的消息,只能先趕回村部作陪,此前的巡護記錄就此失效。
搞了信息化,還離不了紙質表。“擺弄手機大半天,幾十條信息填進去,結果台賬、報表等紙質材料照樣要留痕,操作App完全成了額外負擔。”這種情況被基層幹部稱為“半吊子信息化”“做樣子信息化”。
拼考核,安排“登錄員”
記者調查中注意到,政務App往往設置有實時定位、拍照記錄、問題填報等多項功能,配有詳盡的信息填寫欄目。一些地方對名目繁多的政務App提出註冊、登錄、打卡、問題反饋等硬性要求,並與幹部工作考核掛鈎。
有的地方政務App考核登錄率,要求每天上線“打卡”。“村幹部每天要花近2小時看手機,完成多個打卡學習任務。”一名村書記説,不少村幹部連上廁所都在“刷積分”、填數據。甚至有地方專門為此安排了“登錄員”:指定一名村幹部管理6個工作賬户,定時定點把需要登錄的App“刷一遍”。
有的地方對政務App中填報信息數、反饋問題數搞排名,動輒通報批評,基層幹部為了“拼業績”費盡心思。
在一個鄉鎮工作羣裏,記者看到一則關於使用某款綜治App的公告:每天上報新增事件,每月每個網格事件錄入不得少於20件、矛盾糾紛事件錄入不少於5件……未按要求落實情況在月底績效考核中扣分。
另一款用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App則要求村裏3名幹部每月分別至少填寫130餘條信息,還要配發“穿紅馬甲做交通勸導”的照片,並詳細記錄違法人員信息。有村幹部反映,拍照成了技術活,“照片裏沒穿紅馬甲、沒有勸導動作、拍攝角度不到位等都會被‘打回’”。
網格員巡查時用手機拍照並上傳至政務App管理平台
有的政務App雖然設置了問題反饋功能,並要求定期有一定數量的問題上報,但上報了問題往往不能及時妥善解決,“問題在App裏兜圈子”。一名村幹部直言,App安裝了七八個,工作圍着手機轉,實事卻辦不了幾樁。“一個電話能講明白的事,非要通過App繞一下給誰看?”
整治政務App形式主義,須動真格
“從整治‘填報表’,到解散工作羣,現在又來了App……要警惕基層減負年年喊,形式主義年年新。”一些受訪幹部和專家認為,當前一些部門考核多頭重複、條線之間缺乏統籌、留痕要求過嚴過細等問題尚未根治,各類形式主義問題藉助信息化手段升級變異,形式主義出現“新面子舊裏子”。
——不能一哄而上“比着搞”,不求實效求“時尚”。基層幹部反映,一些職能部門一陣風式開發App,扎堆下考核任務,看似搞創新,實則“壘包袱”。湖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袁柏順建議,對政務App的效能要科學評估和精準衡量,功能冗雜、意義不大的堅決去除,確有保留必要的可集成為統一的信息平台,推進政務資源的互聯互通與信息共享。
——智能工具關鍵應在管用而不在考核。一些職能部門把App簡單視作督促幹部工作的工具。基層幹部呼籲,App要以提高工作效率為首要目的,真正把羣眾滿意度、獲得感作為考核評價重點。
——對形式主義新變種要露頭就打、及時叫停。袁柏順認為,不考慮部門間協調、不考慮基層幹部實際負擔而開發、推行多款政務App,本質是一種打着信息化旗號的形式主義。有關職能部門和監督部門應強化責任意識,對基層形式主義的變種升級保持警惕,通過自查和外部監管相結合,長效防範形式主義捲土重來,持續推進基層減負。
(半月談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