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需要在車裏「戴口罩」?
疫情之下,人們的「第三空間」正在被重新思考與設計。
什麼是第三空間?第三空間的概念是一種術語,主要是表示不同於住宅(第一空間)或工作(第二空間)的公共空間。第三個空間被定義為書店、健身房或博物館等等,甚至是像星巴克這樣,一切人們可以在其中更深刻的感受到自我狀態的空間。
一直以來,這個高頻往返於「家」和「目的地」之間移動的汽車,似乎是爭奪「第三空間」的最有力競爭者。「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那麼移動空間將成為社交互動和協作的新場所。」畢馬威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寫到。
但從工具性到確保駕駛的舒適感,到汽車碰撞安全,再汽車的智能化、娛樂功能,汽車這個「第三空間」看似已經被打造的十分完善,但實際上還有一條最重要的底層需求沒有被滿足,那就是健康安全。
「健康」似乎一直是一個人類之於「空氣」一樣的物質——不能沒有,但容易被忽略。
但「安全」一直是汽車產業最嚴謹的領域。不論是疫情的影響,還是需求的轉變,人們對於「安全感」的追求愈發強烈,而「安全感」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空間與環境。
如今在汽車上被忽視的健康教育,似乎應該是消費者選車過程中的必要項,過去往往是默認,但在第三空間中的健康將是未來汽車“安全”的重要基礎。
疫情之下,汽車空間成為防疫的新陣地。打車軟件 Lyft 在其應用程序中敦促司機「用毛巾和噴霧劑對車進行消毒」,並「避免與人密切接觸」。而許多滴滴車主也在車內臨時裝上了隔離薄膜,以保護和乘客無接觸,甚至在空間上隔離。
但當我們重新審視「健康」之於汽車的意義之時,才發現健康是人們看不見的「地基」,但它影響的卻是汽車背後承載的所有事物。
如今,汽車的「下層結構」也就是汽車的基礎能力越發同質化,加速表現、駕駛感受的差異正在縮小,消費者對於健康這個最基本的決策都在於——「是否通過了基礎行業標準」。於是車企們彼此競爭的關鍵都轉移到了產品的個性化等等這樣的表層內容。也因此,健康這個領域並沒有得到車企們的有效重視。進而對於大多數車企來説,他們的車輛所搭載的健康技術反倒沒有突破,換言之,這也是「同質化」的一種表現。
對於如今的很多消費者,大家在健康這個問題上都只是以「平均分」這個基準線去考慮,注意力早就被汽車的設計、個性化的功能轉移了。
但在一個領域裏的60分和99分的差距卻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車內健康”才應該是購車關鍵所在,它應該變成消費決策時必須深入考量的一點,應該和主動安全功能一樣前置。
「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花錢」
最近,網上車市與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隨機為市場上四個品牌的熱賣車型汽車,做了全面車內的健康檢測。包括非常詳細嚴謹的整車的空氣質量測試、汽車禁用物質的拆解檢驗,包括用户能觸摸到和接觸不到的車內十四個拆解物品的檢測,都是極其苛刻的檢測項目。
在這次對於量產汽車的「突擊檢查」,沃爾沃卻交出了出人意料的成績。在影響車內空氣的“五苯三醛”方面,沃爾沃XC60在甲醛測試中的成績遠遠低於國家標準,甚至按照嬰幼兒級的玩具標準來看,也沃爾沃的測試結果都之後後者的四分之一不到。在其它污染物的測試結果中,乙苯和甲苯分別僅為國家標準的百分之一。甚至,在“丙烯醛”的測試中,應用國標測試方法測試後的結果顯示為“ND”,這代表着它低於儀器的可測量值。
安全功能歷來都是「內化」的一種功能。汽車要碰撞測試之後才知道整車的結構強度,現在智能的汽車緊急制動功能、智能避讓功能等等都是「背後的援手」。更不用説車內的空氣質量、污染物的檢測,這是跟使用者生命甚至是壽命產生正相關且不可逆的重要因素。
這其實正是體現一家車企「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對於一家發明安全帶的車企,沃爾沃在安全方向是始終如一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從健康安全到主動安全、被動安全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細微之初的展現才是為消費者帶來「安全感」的基礎。
這種對品牌核心價值的堅守和不斷迭代是及其可貴的。在這些消費者自己都看不見的需求之上,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投入和研發,以先於消費者的洞察,開發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在汽車這個「第三空間」之中看不見的甚至是嗅不見的「健康技術」才是最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的信心源頭。
-轉載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