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浪潮滾滾而來之際,眾多豪華品牌也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迎合時代需求推出了一系列過渡產品。其中以BBA為代表的豪華品牌大多套路相同,主要是針對現有車型進行改進,加入混動系統,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奔馳E級新能源便很有代表性。
近期,2023款奔馳E級新能源正式上市,新車僅推出一款配置,但分為轎車和運動轎車,指導價格為52.23萬元。新款車型主要針對配置和售價進行小幅調整,整車沒有明顯變化,那麼它的具體表現究竟如何呢?下面讓我們來具體瞭解一下。
外觀設計
奔馳E級新能源基於燃油版車型打造,外觀上依舊延續了燃油版車型的設計,以運動轎車版本舉例,該車前臉部分配備大尺寸梯形格柵,內部以繁星點陣式鍍鉻飾板作為點綴,中間部位配備大尺寸奔馳車標,還加入貫穿式銀色飾條裝飾,看上去十分運動化,同時格柵下方帶有導流片設計的前槓,看上去相當兇狠。新車左右兩側頭燈組造型較為圓潤,內部配備折線狀燈帶,燈光方面使用全LED光源,同時提供自動頭燈,大燈高度可調等功能。
車身尺寸方面,新款車型的具體長寬高分別為5078×1860×1480 mm,軸距為3079mm。該款車型車身側面造型較為修長,平直的腰線從前大燈組延伸至尾燈部分,車窗周圍以及底部側裙部位加入銀色飾條點綴,同時車窗後方擁有特殊標識以彰顯自身身份。
奔馳E級新能源的尾部設計較為扁平,兩側配備三角形樣式的尾燈組,點陣式光源整齊排布,點亮後的視覺效果頗為精緻。燈組中間部位通過銀色飾板銜接,一定程度上延展了車尾的橫向視覺效果,此外燈組下方配備車輛充電接口,左側為快充接口,右側則為家用慢充接口。
內飾設計
奔馳E級新能源內飾部分也與普通燃油版本車型保持一致,整體維持了本代奔馳E級的基礎設計,只不過是更換了全新樣式的方向盤而已。其中該車的整個中控台造型較為舒展,上半部位以及門板內側使用大面積軟性材質包裹,中間位置的木紋飾板一直延伸至兩側,讓整個座艙具備了較強的環抱感。中控台上方依舊是我們所熟悉的雙聯屏,其尺寸均為12.3英寸,屏幕內部畫面較為簡潔時尚,操作體驗頗為流暢,然而這套內飾設計已經維持多年,放在現在來看十分缺乏新鮮感,表現比較一般。
新款車型車內座椅依舊採用仿皮面料包裹,功能方面匹配主副駕的座椅電動調節,前排座椅加熱,前排座椅電動記憶,副駕駛位後排可調節按鈕等。車內前排座椅造型較為寬大,靠背對於腰部的支撐十分到位,不過坐墊長度一般對於腿部的承託比較有限。
新車後排座椅靠背與坐墊之間的傾斜角度較大,兩側部位稍有內陷,包裹性較強,中間位置坐墊與兩側幾乎持平,不過靠背填充物偏硬,而且地台中央有着較高程度的隆起,不適宜乘客長時間乘坐。
動力系統
奔馳E級新能源採用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2.0T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211馬力,電動機輸出功率122Ps,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績6.7秒。傳動系統方面匹配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同時配備容量為25.4千瓦時的三元鋰電池組,WLTC純電續航里程101千米。
車型配置及購買建議
2023款奔馳E級新能源主要是在功能配置方面進行調整,整車變化並不明顯,同時價格同步上漲0.2萬元。新車此次依舊推出一款配置,指導價格52.23萬元,接下來車叔便將2023款車型與2022款進行對比,看看哪款性價比更高一些。
2022三次改款350e L插電式混合動力
推薦指數:★★
配置點評:配置完善,性價比較高
指導價格52.03萬元,功能方面具備方向盤電動四向調節,方向盤記憶,前排座椅電動記憶,外後視鏡記憶被動行人保護,車身穩定控制,主動剎車,疲勞駕駛提醒,前後駐車雷達,360度全景影像,定速巡航,自動泊車入位,自動駐車,上坡輔助,懸架軟硬/高低調節,空氣懸架,可變轉向比,分段式電動天窗,運動外觀套件,無鑰匙啓動,遠程啓動,方向盤手動四向調節,方向盤換擋,主副駕駛座椅電動調節,副駕駛位後排可調節按鈕,衞星導航,語音識別控制,手機互聯映射,LED遠近光燈,自動頭燈,大燈高度可調,大燈延遲關閉,64色車內氛圍燈,車窗防夾手,雨量感應式雨刷,自動空調,後座出風口,温度分區控制,車載空氣淨化器,車內PM2.5過濾裝置等,基礎配置表現足夠全面,性價比較高。
2023款350e L插電式混合動力
推薦指數:★
配置點評:功能小幅度提升,性價比一般
指導價格52.23萬元,價格提升0.2萬元,功能方面僅增加前排手機無線充電,提升有限,性價比較低。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説,2023款奔馳E級新能源相比現款車型僅是在功能方面增加了手機無線充電,價格同步上漲0.2萬元,雖然前排手機無線充電功能是當下比較主流的配置,但是其充電效率低,發熱高等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消費者完全可以通過傳統充電接口形式來解決手機充電的問題,因此在車叔看來本次奔馳E級新能源的改款升級實在沒有必要。
從銷量方面分析,奔馳E級新能源在今年1~7月份累計銷量數據僅有12,344台,月均銷量成績不到2000台,表現非常一般。奔馳E級新能源賣不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價格太貴,50多萬元的售價可選擇的餘地太大,同時該車的功能配置同比低下,續航只是夠用的水平,實在沒有競爭力,因此車叔對它的最終意見是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