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外來入侵物種,常常會被人冠以“惡徒”的標籤。其實外來物種也是動物,之所以它們會這麼“惡名昭彰”,是因為每一個地區的生態系統都是演變了千百年的成果,已經十分穩定,但是入侵物種的闖入會這個系統出現混亂。打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將生態系統看成是一個大餅,裏頭的動植物各自分配自己的份額,而外來物種的入侵就會像是一個強盜,搶奪本土動植物的份額,甚至是佔據毀滅本土動植物,於是這個生態系統就需要重新洗牌,就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所以對待外來物種是不能夠掉以輕心的。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外來物種都只有負面的影響。有一些物種就因為獨特的作用而被各國引進,並且還收穫好評不斷。就比如這種“大肚魚”,就在全球做下善舉無數,享有“天使”的美名,你認識它嗎?
這種“大肚魚”其實就是食蚊魚,因為肚子常常吃得鼓起來所以擁有一個“大肚魚”的俗名,同時它還有柳條魚的別稱。這是歸屬於胎鱂科,食蚊魚屬的一種魚,體長形,略扁,僅有15.5-37.5毫米的個頭,是一種特別小的魚,原產於北美的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以及古巴的流域,屬於暖温性的小型魚類,對環境要求不高,水庫,湖泊,壩塘,沼澤,稻田,水渠,窪地,臭水溝等靜水水體中它都能生存。不過這種魚如今卻被引進到全球各國,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魚類,原因就來自於它的“胃口”。
食蚊魚聽名字也就知道這種魚是食用蚊子的魚類,其實更確切來説是食用蚊子幼蟲孑孓的魚類。食蚊魚以動物食性為主,植物食性為輔,會攝食小球藻等藻類植物,但主要是食用輪蟲,纖毛蟲和孑孓的小型動物。一條食蚊魚成魚每天能攝食2000多條的孑孓,也就是説一天能夠減少2000只蚊子的誕生。所以被譽為是蚊子的“最強剋星”,也因此這種魚被多國廣泛引進,特別是一些登革熱還有瘧疾肆虐的地區,更是不厭其煩地引進它們,在2010年,俄羅斯索契更是造就了一個紀念碑來感恩它們,而中國也會積極引進它們來扛蚊。
中國引進食蚊魚的記錄先後擁有幾次,1911年從夏威夷經日本橫濱後運到台灣,然後普及台灣全島,而後24年的時候,也從菲律賓引進上海試樣。兩年後年美國也運來一批,供給上海研究所研究,最終食蚊魚被培育出來在上海安家,遍地郊區小河和池塘,往後的時間裏,食蚊魚被送往了中國南北的各大城市,如今已經氾濫在全國的河流流域,為滅蚊大業作出貢獻。
這種魚其實是沒有經濟價值的,不能吃,最多就只能作為觀賞作用,但因為它的“胃口”,如今成為了最受人們歡迎的魚類。不知道你如何評價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