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場毫無專業性可言的碰撞測試背後,尷尬的並不是卡羅拉和速騰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綜合

一場毫無專業性可言的碰撞測試背後,尷尬的並不是卡羅拉和速騰

一場譁眾取寵的碰撞測試,讓汽車行業業內人士和汽車愛好者們爭相吐槽——近期,有媒體自行購買了卡羅拉和速騰,用這兩款在轎車市場中炙手可熱的熱銷車型,進行了時速64km,正面偏置50%的對撞“對決”。長達14分鐘的碰撞視頻解説中,該媒體在沒有假人數據、車輛受損數據的前提下,大手一揮,給出了速騰“完勝”的結論,引發了網友們的不滿。


這樣的情緒不是來源於誰輸誰贏,更多的是這場“不着四六”的碰撞測試中,那些專業性、客觀性、中立性不足的做法,讓瞭解汽車知識的網友們感覺被“侮辱”了智商。首先,這兩款車很難説是同一級別。


從兩輛車的車身尺寸上看,速騰要比卡羅拉大了一圈,車身長度更是長了有足足100mm多。而整備質量上,速騰也比卡羅拉重了45KG。輪胎寬度也有10mm的差距。對於嚴謹的碰撞測試而言,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在重量、尺寸和車型配置有如此大的差距之下,碰撞結果應當是什麼,更是無從考證了。

碰撞進行過程中,更是槽點不斷。從現場視頻中可見,儘管兩者都是以64km時速對撞,但測試單純基於被動衝撞,主動安全及乘員保護效果完全無法體現,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失公允,更偏離了真實碰撞場景。

在汽車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車輛的安全性不再只是“車頭硬不硬”,主動安全配置對危險的避免則更加重要。也因如此,速騰和卡羅拉的安全性能比拼中,兩款車所配備多項主動安全配置究竟效果如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倖免於難”,才是更應當被關注的對象。


而與車輛受損程度相比,一場事故中更為值得關注的是——車內駕乘人員的安全與否,這也是汽車主被動安全性能要保護的終極目標。正因如此,豐田在車型設計以及車身技術方面更注重保護車內人員安全;而基於品牌體系對於碰撞策略的不同,德系品牌提升保護行車安全的方式是提升車輛的“耐撞性”。如此一來,對撞之後的車輛受損程度只能反映出兩款車型從屬於的日系和德系的碰撞策略不同,並無法直接斷定兩款車的安全性孰高孰低。


而真正可以反映出安全性能高低的,則是假人數據。很可惜, 這些我們在這一次碰撞測試中並未看到。車型安全與否,不僅要看是不是“經得住撞”,更要看是否有“聰明的大腦”和對行人、駕乘人員是否有周全的保護。

在過往多年以來,卡羅拉和速騰兩款車型,之所以能在轎車市場持續熱銷,實力自然不容小覷。而真正要對比兩款車型誰安全性能更高,當然要通過權威碰撞測試機構,按照標準流程和科學方法給出權威結果。換句話説——碰撞測試不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