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署長羅照輝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我第一次見羅照輝是在2012年3月,在時任新加坡駐華大使陳燮榮離任招待會上。陳彼時在京城外交圈風頭無兩,14年出使中國的經歷,他被公推為駐華使團的“老大哥”,當時包括駱家輝等許多人都來捧場。我還記得,身材挺拔的羅照輝是全場另一個焦點,禮數周到地話別陳燮榮,與相熟悉的駐華大使周旋打招呼。

時間過去了九年,我和羅照輝曾在不同場合會面。國務院最新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他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素描這名肩負重任的新署長的形象,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

外交部亞洲司人才輩出,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早年就當過司長,還有被譽為“優雅鬥士”的傅瑩,也曾在司長位置上歷練。羅照輝出生在湖北荊門市屈家嶺。用現在流行的説法是,他是一名標準的文藝青年和西藏熱潮的弄潮兒,1982年夏天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當年8月份就到北京大學繼續深造。1985年進入外交部之前,他曾在一家智庫工作,專門研究印度,那一年他還與夫人策劃過一次佛教之旅,後來兩人合著的《東方佛教文化》到現在都賣脱銷,他們合譯的《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更是好評如潮。他後來出版的著作還有《印度》、《錫克教》、《莫卧兒王朝袖珍畫作》等。同樣對宗教和歷史感興趣的我敢打包票説,如果他沒有邁入外交圈,一定是一位優秀的教授。

後來在出使印度時,他曾披露過一次緣何加入外交界的心跡。他説唯一的原因是為了能有機會來印度。“考慮到上世紀80年代的情況,成為外交官似乎是來印度的唯一途徑。我首次常駐印度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此後我親眼見證、親身參與了雙邊關係中的許多重要事件。我的夫人江亦麗是德里大學畢業的第一位中國博士。”

卸任亞洲司司長後,羅出使加拿大,兩年裏令中加關係撥雲見日,現在看來,那算是近年少有的蜜月期。後來他從加拿大出使印度,創下中國外交部駐外大使的一個先例:那就是沒有回國拿國書而是直接從北美飛到南亞,我當時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從一個側面説明中國為了推動中印關係良性發展“莫等閒”的態度。

回到印度的羅照輝,好像每天有用不完的精力,親歷兩國領導人頻繁互動,更見證印度擁抱上海合作組織的黃金時刻。可以説,出使印度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之一。

在我看來,羅照輝的新職務對他來説是如魚得水。國際發展合作署主要負責中國對外援助,廣交朋友的性格,令羅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他曾經講過出使印度期間兩次訪問不丹的經歷,不丹是中國所有邊界接壤的鄰國中唯一沒有建交的國家。據公開報道,羅照輝伉儷在不丹受到極其熱情的款待,做到這一點沒有點人格魅力和外交手腕,單是想在新德里眼皮底下順利抵達延布都難。

羅照輝伉儷都是性格平和的人。上文説到羅的老家在屈家嶺,去年疫情肆虐之時,已經身居外交部副部長之位的羅照輝惦念家鄉疫情,在他的牽線搭橋下,一家民間組織馳援防疫用品,詮釋了一個遠鄉遊子的赤子情。

“一個人或者一個單位在一個時期都要有工作重點,”這是羅照輝和我説過的一句話。中國的對外援助,説到底是帶着中國大國外交的風範,底色是中華文明美美與共。“當我開始畫曼荼羅時,一切都明瞭了。所有我走過的路,我每一次的邁步,都帶我回到那個原點——中心點,”佛教博大精深,羅照輝可能已經不記得他翻譯《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的這句話,但他確實要在冥冥人生中承擔起中國對外援助的使命,正如佛偈中所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作者 攝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官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