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張博文
頭圖 | IC Photo
這兩年,如果你關注新能源領域,或者是有新能源車購車意向,就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特斯拉和幾家造車新勢力的輿論話語權太重了,關注度太高了。其他的新能源品牌,無論是脱胎於傳統品牌,專門做新能源的子品牌,還是傳統燃油大廠掛着自家品牌 logo 這一金字招牌的新能源車型,消費者基本都不會關注到,甚至連這個品牌做了新車都不知道。
即便是媒體,也很容易陷入一直盯着一兩家公司的動向,技術和新車一直看的情況,畢竟人的精力都有限,整個電動車圈每天發生那麼多事兒,也很難把所有事情都瞭解全面。
讓我有這種感受的,是最近與飛凡汽車 CEO 吳冰的一次溝通,以及看了下這家公司的新車,飛凡 R7。
説實話,作為開過世面上幾乎所有主流電動車的汽車媒體,剛開始聽到這個企業名字,我是非常陌生的,直到發現,飛凡汽車,是上汽的子品牌,之前叫 R 品牌,後來還叫過一段時間 R 標。
按照飛凡汽車 CEO 的説法:飛凡汽車的成立不是一次簡單的換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是大的汽車企業集團對未來新能源戰略發展在不斷的理解不斷的深化過的過程,通過過去一段時間的運作,讓我們深刻的理解到,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發展的賽道,需要有一家獨立的公司來運營這樣的品牌和做完整的產品型譜,這樣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從旁觀媒體的角度,這樣品牌名稱的連續調整,很難不讓人琢磨這是品牌戰略的來回搖擺,而對於消費者,老車主會覺得自己曾經相信的品牌沒多久就黃了,潛在車主也會擔心自己如果買了車,會不會過段時間,品牌又換了。
不過,品牌換名已成既定事實,本質上,還是要看這個品牌的後續發展和新車的絕對產品力。
從單純的產品力來看,按照現在已經公開的信息,飛凡 R7,會是一輛非常有趣的車。
説有趣,是因為從硬件上,飛凡 R7 是一輛把各種硬件配置儘可能堆滿的車,但幾乎所有的高配置,都會是對飛凡汽車的軟件交付和後續投入能力的一場大考驗。
飛凡汽車管 R7 叫做極智高階SUV,這定位挺不謙虛的,但確實,飛凡 R7 的配置相當高。
所有的高配置,可以分成 3 塊兒。
首先是高級別駕駛輔助部分,按照官方公佈的消息,飛凡 R7 獨家自研了 PP-CEM 像素級點雲融合高階智駕方案,這是一套配備了多達 33 個高性能感知傳感器,能實現全天候、全場景、超視距、多維度的六重感知融合方案。
這應該是目前市面上精度最高、成本最高的智駕方案,也是冗餘最多,對多傳感器融合算法要求最高的方案。
飛凡 R7 車頂用的 LUMINAR 是目前這家企業最高規格的激光雷達,採用 1550nm 光源,可以實現超 500 米的最遠探測距離以及高精度目標識別,在濃霧和粉塵等極端天氣情況下,也可以保證性能。
其次在座艙方面,飛凡 R7 用了一套 43 寸的三聯屏來作為儀表,中控和副駕屏幕,其中中控那塊兒屏幕是 OLED 材質,分辨率也很高,能到 2.5K,還配了個相當於 70 寸屏幕的 AR-HUD,芯片也用的是今年的車規級旗艦芯片高通驍龍 8155。
最有意思的部分在於電池和補能,續航 600km,電機 400kW 最高峯值功率,700N · m 最高峯值扭矩,冷卻也從市面上比較普遍的水冷換到了更利於持續高性能輸出的油冷。甚至還支持換電,可以在 150 秒內完成換電。這也讓飛凡 R7,成為了蔚來之後,市面上第一輛面向消費者市場的,可換電的,定位旗艦的 SUV。
而且從外觀上看,我個人覺得,這車設計還不錯,外觀很有高級感。
但這就意味着飛凡 R7 一定能成功嗎?其實並不是。
極高的硬件配置下,還存在一些可能會在後續出現的問題, 我們一個個説。
在輔助駕駛方面,傳感器越多,肯定更有利於感知和積累更多冗餘的環境信息,但是對於收集的數據越多,對於算力和算法的壓力也越大,如何把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傳感器數據整合並最終輸出成駕駛決策,會是一個難題。因為行業內卷,各家車企也都會選擇在旗艦產品上使用激光雷達,但真正在輔助駕駛中調用激光雷達的車型或者説是場景並不多。
另一方面,現在大多數車企都在提倡所謂硬件先堆滿,軟件功能後續 OTA 的思路看上去合理,實際操作起來也並沒有那麼簡單,本質上傳感器硬件一旦設定好位置,整車確定好算力,一輛車究竟能最終實現怎樣的駕駛輔助功能,車企心裏是最清楚的。而對於消費者,其實沒人會真正在乎一輛車堆了什麼樣的駕駛輔助硬件,基本上都只會看功能好不好用。
在智能座艙方面,現階段的供應鏈,已經能夠給車企們交付尺寸足夠大,顯示素質足夠好的車規級大屏幕,用上高通 8155 芯片後,整個屏幕的觸摸和滑動體驗也可以非常流暢。
但尺寸越大的屏幕,就意味着能顯示更多的內容,也會對車企們的車機 UX 體驗設計提出更多挑戰。如何保證內容顯示充足而不混亂,如何保證所有的功能足夠易用且不會分散駕駛員注意力,甚至是如何權衡屏幕在不同光線環境下的顯示亮度這種極為細緻的功能,都會影響整個車載大屏的體驗。
而在換電這部分,問題更為直接,因為涉及到換電站這一基礎設施的建設,廠商們會鋪設多少換電站,準備多少種規格的電池,給用户提供怎樣的換電方案,甚至是因為換電站的鋪設,電池尺寸的固定,後續這個品牌的產品是不是還是會用同樣尺寸同樣換電技術的電池。只要飛凡 R7 明確了要走換電這條路,蔚來做過的事情,花掉的錢,搭建的服務體系,飛凡都需要再走一次。
也就是説,本質上,在智能電動車時代,推出一輛硬件配置極高的車,提供一個性價比足夠高的售價,確實不容易,但對於消費者,這其實只是品牌給用户畫的一張大餅,短期內,也只是能吃到“我車配置很高”這部分餅皮兒,企業要做的,是後續通過軟件,通過服務,讓用户切實體會到高端配置帶來的高端體驗。
毫無疑問,這非常難,需要很多時間。
但要想讓用户真的願意為車企畫的大餅買單,其實只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潛在車主對於這個品牌格外信任,另外一條是這家車企在首次交付時候,就拿出了一套儘可能完善的,且一定程度上領先於競品的功能,而不是單純把所有的事情甩給後續OTA 解決。
在採訪飛凡汽車 CEO 吳冰的過程中,他反覆強調了飛凡汽車的品牌 DNA:本真、開拓、品位。強調自己家品牌在未來的宣傳過程中,也會注意到用户的期望和實際產品之間的關係,不浮誇,真實的面對用户聲音,提供品牌認為對得起良心的服務和產品。
對於飛凡汽車,這樣一個背靠上汽,已經造過幾款車, 但對於市面上潛在消費者,還是個新入局者的品牌,本真確實是贏得消費者信任的最基本品格。
剩下的,也就只能等車上市再看了。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