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北京昌平區天通苑北街道天通東苑第三社區的居民在“日日生鮮便民直通車”菜店裏購買新鮮蔬菜水果。 人民視覺
核心閲讀
家門口的社區商業是城市百姓日常消費中的一道風景。在我國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城市商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社區商業不僅滿足社區居民購物、餐飲等消費需求,還為居民提供家電維修、洗衣等多種綜合服務,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載體。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社區商業中深入應用,讓社區商業企業運營更加高效。
聚焦社區,激活消費潛能
社區商業以社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結構不斷優化
清晨,在小區門口的早餐店吃一籠熱氣騰騰的包子,開始一天的美好生活;下班後,到社區便民菜店挑幾樣新鮮菜品,做一頓可口飯菜;週末,來社區健身房揮灑汗水,為下週的忙碌積蓄能量……如果説大型購物中心是城市商業的“主動脈”,那麼以周邊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的社區商業就像是“毛細血管”,激活城市消費的更大潛力。
天剛矇矇亮,家住北京通州區珠江四季悦城小區的劉鑫就走出家門趕往辦公室。他走進小區西北門附近的24小時京喜便利店,點了一份雞蛋土豆絲餅、一杯豆漿,早飯有了着落。
“剛搬來這兒時買早飯不方便,只能餓着肚子趕路。”劉鑫回憶説。便利店解決了早餐難題,也讓晚餐更加豐富。下班後,劉鑫會來挑選一些新鮮的果蔬,回家自己做晚飯。
近年來,在城市商業發展過程中,社區商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升級。社區商業以社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是一種多業態集聚的特色商業模式。
近日,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制訂了《城市商圈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引導資源下沉社區,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着力補齊社區商圈發展的短板,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便利化水平。此外,商務部發布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提出,提高便民生活圈服務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到2025年,建設一批佈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範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城市便民生活圈。
江蘇推廣南京、蘇州、徐州等城市“鄰里中心”模式,鼓勵引入知名社區商貿運營管理企業。上海鼓勵更多以“小修小補”為主的居民生活服務業嵌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中,使之成為服務保障民生、推動便利消費及擴大就業的重要平台和載體。河北石家莊市印發《石家莊市關於支持完善社區便民服務網絡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招引商户入駐、實施早餐工程、小店上線發展等5項措施,進一步健全主城區便民服務網絡。
如今,休閒、健康、社交、娛樂等消費需求快速發展。在不少社區,老年人康護所、特色餐飲店、社區食堂、社區書房、運動健身房、汽車保養店、幼兒託管點等特色化服務越來越多,滿足了居民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的需求。
“以前換輪胎只能到離家很遠的維修點,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上海普陀區居民於文前不久發現汽車輪胎出現鼓包,需要更換。以前,她要驅車20多公里到4S店更換,現在通過手機APP就能輕鬆預約社區門口的途虎養車汽車維修服務店。於文不僅更換了全新的汽車輪胎,還對汽車進行了保養。
服務升級,便利百姓生活
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社區商業運營更加高效
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讓社區商業運營更加高效,加快釋放了社區新型消費潛能。
創新供給,傳統業態加快升級。
四川成都市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將菜市場升級為“社區農場”,打通與產地的直通渠道,銷售糧油、蔬果、家禽肉類等生鮮產品直供社區居民餐桌。“升級後的‘社區農場’環境更好了,菜品也更加新鮮便宜。”居民李霞説。
山東濟寧市任城區仙營西小區居民李明家樓下,是一條75米長的仙營北里步行街。作為濟寧市第一條夜宵美食街區,特色美食店、咖啡店、酒吧、文創店等業態一應俱全。前不久,附近又開了一家“運河書屋”,成了李明週末休閒讀書的好去處。濟寧市商務局副局長李洪寶介紹,在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中,濟寧市正着力打造更多像仙營北里步行街那樣的品質提升類業態,以更好滿足周邊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
“一店多能”,新型業態不斷湧現。
在不少社區的商業網點,除了提供商品銷售服務外,還增加了多樣化便民服務。京東集團副總裁陳巖磊説,在京喜便利店,消費者除了能夠購買到優質商品,還能享受乾洗衣服、維修手機、清洗家電、寄收快遞、家政預約等服務,給人們的居家消費帶來更多便利。
在“美團買菜”北京定福莊站點,不同生鮮蔬菜在中温庫、低温庫、冷鮮庫、冷凍庫中整齊擺放,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根據顧客訂單挑揀相應商品。客户下單、商品揀選、裝袋打包、騎手配送,90%以上的訂單可以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從油糧米麪到生鮮果蔬,周邊1.5公里內的近4萬居民都可以享受到配送上門的服務。”站點負責人麼立軍説。
結合社區居民的此類需求,線上下單、送菜上門的服務發展起來。“下班後線上挑選菜品、提交訂單,到家時剛好送到,省去了不少麻煩。”北京朝陽區金福家園居民遊樂説。
送貨上門,互動融合更加深入。
對於大型傳統商超而言,擁抱社區居民日常消費的一大難點在於“最後3公里”。由於交通、停車等不便,上班族逛超市的時間成本較高。為了解決這一痛點,即時配送服務發展起來:居民在手機上“逛超市”,選擇商品完成支付後,由配送服務商把商品配送上門。
“目前入駐平台的全品類零售門店已超11萬家,提供的‘手機下單、1小時送達’的服務覆蓋超過了1500個縣(區、市)。”“京東到家”平台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不僅增加了傳統大型商超的銷量,也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便利。
創新驅動,壯大市場主體
推動商業資源下沉社區,暢通城市經濟“微循環”
我國社區商業佈局不斷完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但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商業基礎設施不足、網點佈局不合理、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滿足居民基本生活和品質消費需求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商務部提出,要推動科學優化佈局、補齊設施短板、豐富商業業態、壯大市場主體、創新服務能力、引導規範經營,提高服務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將便民生活圈打造成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服務保障民生、推動便利消費及擴大就業的重要平台和載體。
“創新驅動、多元發展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院院長荊林波認為,在提升社區商業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類資源和社會力量作用,推動社區商業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鼓勵特色化、智慧化、體驗化發展,提供適合不同社區消費羣體的多層次、個性化商品和服務。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認為,要加快新建改造一批充分兼顧老年人及特殊羣體生活便利需要的無障礙服務設施,做好老年消費配供、理療養生等服務,保留現金、銀行卡等傳統支付方式和麪對面人工服務,探索簡便易行、符合相關人羣特點的服務方式,提高便民服務的“温度”。
為了更好服務社區老年居民,美團優選今年6月在鄭州成立社區青年志願服務站,提供更多便民服務。7月,鄭州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美團優選員工李根在手機中接到求助信息,扛着一箱礦泉水爬樓梯,送到兩位住在30樓的老年居民家中。“紮根社區、服務居民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責任。”李根説。
盒馬鮮生今年推出“盒馬鄰里”這一新業態。通過設置在社區中的“生活驛站”,“盒馬鄰里”聚焦日常生活和一日三餐,為社區居民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荊林波表示,社區商業是城市商業的重要基礎,是滿足居民綜合消費的重要載體。推動商業資源下沉社區,補齊社區商業發展的短板,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社區商業在改善服務基本民生、促進消費升級、暢通城市經濟“微循環”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