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位攝影師,在曼谷一個有着11層樓高的廢棄老式商場裏,拍到了讓人吃驚的景象,這裏由於地下室積水,已經被魚類佔領,場景如同人類消失後的城市廢墟。
Jesse發現了這個地下世界新的繼承者,來自異國的鯉魚和鯰魚,它們已經徹底佔據了這個神秘的地下水族館。
據悉,這個有着11層樓高的新世界商場,是曼谷最高的老式商場,上面7層在1997年違背了商業合約。
在1999年的時候,被同地區的競爭對手燒燬,火災造成了許多傷亡,從那以後商場便被廢棄。
廢棄的商場沒有屋頂,地下室又常年積水。
2000年的時候,不知道是誰將一小羣鯉魚和鯰魚投放到這裏,於是它們迅速繁殖壯大。
並形成了現在這樣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有着驚人數量魚羣的地下水族館,廢棄的大廈和地下室魚羣,看到此場景不由得就會讓人想到人類消失後的電影畫面。
他不懂音樂,卻享譽民謠界十餘年。
他不懂建築,卻創造一百多幢任何角度拍照都好看的小房子。
他只念到初二,卻可以讓留美學生萬里迢迢到雲南他的工作室心甘情願挨訓。
如何顛覆傳統,顛覆經驗,顛覆教條,或許他只有兩個字:直接。
做一把吉他 (圖片來源於喬小刀的新浪微博
)
比如,在他的世界裏,音樂只是一首歌詞加一段旋律,一副嗓子加一把樂器;房子不過六面,天,地,加東南西北四面牆。再沒別的了,如果一定要有,那是想多了的。因為學音樂二十年再去寫歌,那是他沒有的;學建築二十年再去設計,那也是他沒有的。
他僅有兩個字:突破。打破常規,除此別無選擇。
圖片來源於喬小刀的新浪微博
從民謠到木工,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潛能可以開發,所以離開北京到雲南租下半個院子,不接電話,不社交,甚至不説話,因為他需要專注。期間他最好的老師是小偷、撿垃圾者和乞丐。因為木工需要小偷發現素材的眼光,撿垃圾者分類素材的頭腦,以及乞丐運用素材包裝最後實現銷售的能力。
珍珍近照 (珍珍供圖
)
如是多年,讓五十多歲老木工折服的房子,建起來了;一百萬的裝修的外地單,順利接手了,當時報價一百萬,是為了拒絕,沒想人家竟然答應了,於是就裝唄。找他裝修有三個條件,一是沒有圖紙,二是要付全款,三是中途不準來看。他所有的原料都是免費的,所有的人工都是免費的,但用喬小刀,就是這個價,這個價包括了他的白頭髮,包括工友從建築支架上頭朝地栽下,包括一個個流血的傷口。
這一定是要算回來的。
很嚴肅地炒個菜 (圖片來源於喬小刀的新浪微博)
這就是喬小刀,如是數年,他的音樂新作誕生了,《歸隱》,借他微博裏的話,是“我來雲南退隱後的平靜之作”,仍然是大喬小喬,叔叔加侄女,吉他編曲小猛,小王磊錄製,《歸隱》《如念》《七絃》《故國》《飲酒》《仰望》《倒影》等
11
首新歌,清雅淡泊處,盡得王維、杜甫、劉長卿、陶淵明、韋應物等山水田園遺韻,更讓人欣喜的是,小喬長大了,從
9
歲和叔叔一起發行專輯《消失的光年》,正處於變聲期的稚嫩清甜,到《歸隱》中的圓潤流暢,成長之美,如花繁盛,而在他們歌聲中唯一不變的,是素面朝天的清洌,“耳朵聽見了,心也就聽見了”。
消失的光年樹屋咖啡館(珍珍供圖)
回到《消失的光年》:忘卻的沒有消失,它躲在樹後面
……
每個人是每個人的過客,每個人是每個人的思念。潔淨如同晨露,只等太陽緩緩升起,便映射一整個來自宇宙深處的光輝,也是人性人心之光輝。
如今,這些文字就刻在麗江“消失的光年”樹屋咖啡館的玻璃牆上,白字,豎排,輕描淡寫成時光箴言。如果細看,就會發現門頭上“消失的光年”五個字,每個字都少一筆,正如我們每一個人身後消失不見的時光,它們堆堆疊疊浩如光年。或許,消失的光年中也包含消失的美好,再或者,是時光消失不見,但美好永存。
消失的光年餐吧
(珍珍供圖
)
這種美好,在消失的光年系列小店,便是復古、手工和美味。
2017
年秋天,“消失的光年”已經拓展到
4
個店,一個咖啡館、兩個餐吧,以及一個名叫“小花”的火鍋店。
你無法想象喬小刀會開店,但如果擅長裝修的天才木工喬小刀,在為女客户裝完房子後,女客户就愛上了他,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事實上,這就是喬小刀真實的雲南故事,發生在
2012
年,女主角叫珍珍,麗江姑娘,他們相愛,然後全國巡演,然後結婚,然後一起開店。
消失的光年一角
(珍珍供圖)
“我是個會拉一個局的人,而他是會把一件事做到極至的人。”今年
9
月
13
日,珍珍在他們“消失的光年”新店寫明“自留座位”的卡座上,微笑着告訴我們。
珍珍皮膚白皙,眼睛大而明亮,聲音甜脆,一身黑衣,黑髮高高挽起,無比干練。
消失的光年餐吧一角 (珍珍供圖)
剛開始,其實只是因為小院比較凌亂,喬小刀就為珍珍建了一個只有
12
平的咖啡館,叫“兩個人的咖啡館”,在他的木工越做牛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蔘觀後,為了專注做活,他們把一些作品陳列在一個地方,為粉絲提供一個參觀的“樣板間”,他好躲在工作室專注地做木工。可是,粉絲來了,只是看看也似乎少了點什麼,於是加入咖啡,久而久之,就成為一個咖啡館。
今天進去,就會看到樹屋咖啡館真的有樹,樹上還有鳥籠,四圍佈滿花草,正是喬小刀慣有的“密集型”風格,從哪個角度拍照都很好看。
消失的光年餐吧二樓 (珍珍供圖)
因為樹屋在雪山藝術小鎮,不在核心地段,畢竟人流有限,於是他們又在鬧市區五一街闢下一家中餐廳,這家餐廳從
12
點就開始排隊,員工和客人的關係非常好,他們會説:今天不到十二點就來排隊哈,一會兒我給你跳支舞!
珍珍強調,和肯德基、德克士等聯鎖品牌店的標準化相比,特色小店的生存空間在於温度,因為聯鎖的服務是有點“冷”的那種距離感,小店恰恰可以打破這種距離,用温度讓客人流連忘返。
芒果粉腸 (珍珍供圖)
開過餐廳的人都會明白,開火鍋店是件十分好玩的事,因為不需要大廚。於是小花火鍋店誕生了。
今年,一半因為五一街的中餐廳人氣爆滿急需外溢,一半因為員工不可能長時間沒有提升,“他們需要升職”,於是經過嚴密的考察分析,新城的“消失的光年”餐吧又開張了,五層,目前一至三層全面營業,保持了原有消失的光年復古、手工、美味的同時,色彩上更鮮亮充滿童稚,裏面有彩色的車、彩色的玻璃、像鳥屋一樣的木頭房子,活脱脱一個森林裏的童話世界。
消失的光年
入駐的大理
左岸
·
高地文旅街區一角
落座聊天,珍珍用小銀壺給我們泡老樹普洱,上芒果粉腸,就是芒果切成方塊、包一層一椰奶皮、列成長條那種,黃芯白衣,色彩怡人,入口綿甜,椰香沁脾,果然是消失的光年獨有的美味。
“現在剛剛開始,所有的東西又要重來一遍。”珍珍説,有一點點無聊但更多的是胸有成竹——無非重來一遍!
左岸
·
高地文旅街區藝術場景空間作品
這個秋天,珍珍一家入駐大理,在左岸高地文旅街區買下鋪面,和很多來到這個街區的人一樣,從此告別租房子開店的種種尷尬,開始另一種未知且全新的生活。
在珍珍看來,麗江工作比較忙碌,大理一直是放鬆的地方,這幾年發展很好,比較看好這個地方。
大理
左岸
·
高地藝術中心
當然,下一步,在大理開店,甚至擴張,難説也會進入今天自己在麗江的狀態,可是誰知道呢?生活有無數種可能,不嘗試,誰知道呢?正如喬小刀不嘗試從民謠到木工,怎會遇見珍珍,又怎會有今天的《歸隱》?
(文/又凡圖/力翔)
(2017-09-17)
10月11日,張馨予在微博宣佈將消失一段時間,卻並沒有説明是為什麼,這難免令人猜想,自從與范冰冰李晨牽扯在一起之後,一直屬於招黑體質的張馨予難道要暫別娛樂圈,休養生息?
2012年七夕,李晨微博公開戀上張馨予,2015年5月,李晨公開與范冰冰戀情,並與舊愛張馨予展開互撕,范冰冰全程無任何表示,自此,張馨予變成了招黑的體質,走到哪裏都被噴。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事件平息,各自安好,李晨與范冰冰將步入婚禮殿堂,而張馨予也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張馨予此次更博還並貼上了三張自己的美圖,十分漂亮。
馨予的這個側顏簡直滿分,立體的五官展現得淋漓盡致,多看一眼都會讓人無法自拔。
長髮飄飄,展翅飛翔,迎風飛舞,輕舞飄揚。
一身潔白的羽毛配上如此輕柔的黑髮,宛如白天鵝,潔白如玉,魅力無雙,看得人內心激動澎湃。
雖然不知道張馨予為什麼會消失,但是如此製造懸念,想必再次出現必有驚喜。
(2017-10-12)
這個武器系統也許説不上“獲得了成功”,但是確實在戰場上不務正業,而且還誤的略微有點滑稽。
(演習訓練中的一輛第263防空炮兵旅的復仇者)
由波音最初自行開發的AN/TWQ-1“復仇者”自行防空導彈系統,是美軍在M998和M1097型悍馬平台上為基礎,以FIM-92毒刺便攜防空導彈為主要武器的輕型近程伴隨防空系統。復仇者從80年代末開始在美國陸軍和陸戰隊服役至今,同時替代了冷戰時期的M163 VADS自行高炮和MIM-72“小檞樹”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也就是説從那開始,這種靠發射最大射程不超過8公里的肩扛彈的“簡易”防空系統,是除了愛國者遠程防空導彈以外,美軍唯一大量裝備的地面野戰防空系統,也是幾乎唯一有機動伴隨能力的點防禦防空系統(M6線衞和LAV-AD服役時間很短規模相當有限,而且主要武器也是毒刺)。復仇者與愛國者兩種系統共同裝備在陸軍防空炮兵旅,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過渡級別的防空火力。如果做個比較牽強的比喻的話,美國人的這種搭配真有點裸穿丁字褲舉塔盾的感覺23333。
(估計和很多人想象的差不多,復仇者的那兩個導彈艙裏面,就是直接塞了四個沒有肩扛瞄準和操作單元的毒刺發射筒。)
不過閒話少説回到重點。雖然毒刺射程和威力不大,但依然是被動紅外製導的超音速防空導彈,與高射炮相比,存在迎頭攻擊差和殺傷近界大的問題。所以為了彌補毒刺的火力盲區,承載能力有限的復仇者在“炮”塔的右下方設置了一挺對空中目標聊勝於無的M3P勃朗寧12.7mm航空機槍。
(用於復仇者上的FN M3P 12.7mm機槍和250發彈箱。)
上圖11即M3P機槍的位置,可以隨動於“炮”塔,與導彈的指向方向一致。不過由於駕駛室的遮擋,機槍向前射擊時有一個略微的死角,所以還是以對空射擊為主。雖然與其他伴隨防空武器相比,復仇者自身沒有複雜的雷達搜索跟蹤設備,但是有一套紅外熱成像觀瞄(上圖5)和激光測距(上圖4)系統,可以協助“炮”手的搜索和瞄準,配合座椅下面的火控電腦復仇者能夠自動跟蹤目標並解算前置角,炮塔還有陀螺穩定。
(復仇者“炮”塔正面的近照。圖片左側導彈艙陰影下的位置就是機槍,圖片右側對稱的地方就是熱成像和測距儀。)
1991年,剛剛服役不久的復仇者和還沒有退役的M163一起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然而在多國部隊的空中長劍和鐵錘二十多天的殘暴蹂躪下,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基本上都被消滅在地面和高空。待到復仇者和M163伴隨部隊進攻時,已經沒有什麼低空目標可打了,一路上只有醬油。後來到了01年開始的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動和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動時更是如此,即便前線的復仇者只能提供非常基礎的防空保護,但是美軍面對的潛在塔利班和伊拉克空中威脅基本是零。
(2004年3月在阿富汗加茲尼地區的一輛第62防空炮兵團3營B連的復仇者,在警戒陣地上客串流動哨塔。復仇者高聳的“炮”塔頂上有利於哨兵瞭望觀測,原本用於對空的高級光學觀瞄也可以很有效地對地監視和偵查。注意炮塔右側的機槍和彈箱,以及頂部為花房式座艙降温的空調。)
然而鋪墊了這麼多,滑稽的地方終於來了:相比於幾萬美元一發卻毫無用武之地的毒刺導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讓復仇者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武器就是那一挺原本用來添補近界的M3P機槍。沒錯,一挺12.7mm機槍。
前面提到了這東西是與毒刺共用觀瞄和火控的麼?所以準確地説這是一挺帶有高倍率熱成像和激光測距,能在行駛中穩定,還能自動跟蹤目標並裝訂提前量功能的機槍。在CROWS這類土豪遙控武器站還不流行的90年代,這絕對算得上是低調奢華的至尊頂配。配合熱成像儀的感知能力再加上M3P本身兩倍於M2HB的射速,用來發現和掃蕩反美武裝暴露的人員和輕型設備/車輛,自然是相當的高效方便。尤其是在美軍當時顧及間接傷害,受交戰規則限制不能濫用火力的情況下。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治安佔領期間,聯軍部隊需要控制大片的區域並保護過往繁忙的車隊,一時面臨戰鬥車輛數量不足,並且重型裝甲車輛機動性和里程經濟性又差的問題。所以使用悍馬底盤輕便靈活,光學設備又先進的復仇者就臨時成了護送輕裝車隊的保鏢。一套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怎麼就成了武裝偵察巡邏車呢?這一定是歷史的進程,由不得人謙虛。
於是乎,第3裝甲騎兵團在05年部署到伊拉克時,就特別臨時改裝了八輛復仇者用於護送和警戒任務。這八輛車取消了右側的導彈艙,使得M3P機槍的位置可以上移,這樣一來在正面對地射擊時就不再存在死角了。因此被稱為復仇者“Up-Gun”型。
(機槍喧賓奪主替換了一組毒刺的Up-Gun型復仇者,這八輛車在部署結束後又喜聞樂見地改回了之前八枚毒刺的佈局。)
不過腦洞這東西一開就不可收拾。12.7mm顯然不能滿足波音了,這麼高端的觀瞄伺服和火控給一挺機槍在也太暴殄天物,於是復仇者的基礎上就被開始實驗添加各種不同武器。比如M242大毒蛇和LW25 25mm機關炮、FGM-148標槍和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AIM-9響尾蛇對空導彈、70mm九頭蛇火箭……乃至實驗性激光定向能武器。原本裝備的毒刺反而像成了添頭。
(保留了一組毒刺導彈艙,再加裝大毒蛇機關炮和兩枚標槍導彈的復仇者。後種武器可實在和防空任務沒多大關係。)
(流傳的波音實驗不同激光武器的復仇者,也裝有一組毒刺和一門大毒蛇。復仇者上實驗的激光武器有各種用途,有的用於干擾和摧毀無人機,有的用於遠距離引爆IED,也有計劃用於幹攔截巡航導彈的正事兒。)
(波音公開展示的基於復仇者的AFPS系統,同時掛裝M3P、響尾蛇X、70mm火箭、LW25輕型25mm機關炮以及各種感知設備的“復(yao)仇(ni)者(ming)3000”。使用的看上去像是類似MRAP的防雷車底盤。)
雖然將防空武器用於對地打擊的例子屢見不鮮,也有過像加拿大MMEV這樣的空地武器集成系統,但是直接將昂貴的武器和設備不顧巨大的輪廓投影,一股腦地加裝在類似悍馬這種防護近乎裸奔的機動平台上,還作為對地直射火力主動投入於近距離交戰的做法,實在畫面太美。在真正高烈度的常規戰爭中壽命大概可以論秒。某個在太平洋對面悶聲發大財的東方大國,就這樣靜靜地看着長期蟬聯天梯第一的高端玩家天天沉迷在PvE模式裏不可自拔2333。
不過原教旨主義上,解放軍還是最大的美粉的:“I have a 獵鷹, I have 8 FN-6's, Uh!……FB-6A!”
(2017-10-11)
這時一段來自國外爆火的視頻,它假設人類突然從地球上消失,用畫面講述接下來地球億萬年的滄海桑田。
在人類消失的幾小時後,全世界各個地方的燈都會熄滅,電力需求量急劇降低的48小時後,核電站會自動轉入安全模式。在人類消失兩到三天後,世界上大多數的地鐵會被水淹沒,因為地鐵排水用的水泵沒有人工作不了。人類消失一個月後,核電站的所有冷卻水都會蒸發殆盡,會導致比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電站更慘烈的核爆炸事故。地球上的很多動物會因為核輻射而喪命。隨時間推移,地球會慢慢從污染中恢復。
人類消失一年後,數以百萬計的人造衞星會墜落回地球。25年後,人類的道路和廣場都會被植被重新覆蓋,有了植被慢慢會出現各種動物,沒有人類,地球的空氣會變得無比潔淨,而像迪拜或拉斯維加斯這樣的城市會被沙漠吞沒。
300年後,像埃菲爾鐵塔一樣的鋼製建築,或者鐵橋都會開始崩塌,因為無人維修保養,鋼筋混凝土裏的鋼筋生鏽會膨脹三倍。世界上最後的高層建築會崩塌,沼澤地會重新出現,數以百計的動植物種羣會回到原本屬於他們的地盤。
十萬年後,人類曾經存在的證據只剩下大型石頭建築。1500萬年後,塑料瓶和一些玻璃碎片將成為人類文明曾經存在的最後證據。再過一千五百萬年後,連這些塑料和玻璃都將不復存在。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因為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
它有一個天然衞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
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
太空之所以上看地球呈藍色,是因為天空是地球的另一級,被海水所覆蓋了。
地球是一個大磁鐵,通過南北兩極,磁場可以一直延伸到地球及地球以外十萬千米以上的高空。地球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地核的温度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在6371千米深處的地球中心,温度高達4500~5000攝氏度。
地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球體,其實它是一個橢圓體。地球赤道周長要比本初子午線周長要長。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妖言”:只噴一點,百萬計的衞星掉落?人類會發射衞星超過一百年了嗎?每年平均發射一萬顆衞星?每天發射300顆?每小時發射十幾顆?當讀者都是小學生?
網友“不偏不倚”:媽勒戈壁,塑料瓶能存在幾百萬年?老子家裏的塑料暖壺殼子,放個八九年,一碰整個都碎了。
網友“擼斯兒”:3000萬年後人類存在的證據都會消失殆盡,那麼我們怎麼證明如今人類文明前沒有過一次或者幾次人類文明的出現和消失?如今被説的月球建築和火星遺蹟也可能是前代人類文明進入宇宙移民所留下的痕跡!
網友“秦時丶明月”:地球是橢圓的,為什麼地球儀和從太空看地球是圓的
網友“聽説名字想多長就能寫多長”:沒有人類,地球會更美
網友“景文大哥”:你確定嗎,為什麼人類可以找出恐龍化石呢,你就這麼確定人類留不下蹤跡?
網友“北極熊”:我第一次聽説鋼筋混凝土結構裏面鋼筋膨脹,小編為了拿一點點錢搞什麼都説得出口。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亂寫?
網友“tb_6609653”:地球得癌症了,癌細胞就是我們人類
網友“金風 BP”:邏輯錯誤、科學知識錯誤,這樣的文章只能呵呵了
網友“問世間”:有點太誇張了吧?只一年時間衞星就掉落?衞星都是靠太陽能功能的,怎麼可能一年就掉落?按小編意思,現在的衞星人類還需每年給他充電了?
(2017-10-03)
“小男孩”就是扔向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
1945年,美國在軸心國在全球戰場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向日本的長崎和廣島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將廣島和長崎變成了一片廢墟,這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同年八月,日本宣佈投降。在我們看來,原子彈的投放是正義之舉,日本作為戰爭的發動者,就應該考慮清楚戰爭的後果。8月4號,一架b-29型轟炸機在萬米高空向廣島投下了一顆3.5噸重的原子彈,原子彈的威力幾乎直接結束了整個戰爭。
當時的機組機長保羅·蒂貝茨後來接受採訪時説:我從來沒有因為向廣島投放了原子彈而感到愧疚,這幾十年來每個晚上我都睡得十分香甜,日本人總是説他們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是唯一被原子彈炸過的國家。但是他們只説自己被原子彈炸了,卻沒想想自己為什麼被炸。
保羅·蒂貝茨作為軍人的強硬讓日本人無話可説,可另外一個人的話讓日本人更加尷尬。這個人就是“小男孩”原子彈的設計者D.K.博士。他作為設計者參與了“小男孩”的設計,在投放原子彈那天,D.K.乘坐軍方的飛機來到太平洋海面上,並用攝影機拍下了原子彈爆炸的場面。所以可以説D.K.是廣島原子彈投放的一手策劃者。60年級後,D.K.帶着全家訪問了日本廣島。
日本人知道原子彈的設計者要來廣島訪問,以為他是要來紀念那些死去的日本人和飽受原子彈摧殘的受害者,為自己做過的事情道歉。
可事實卻讓日本人尷尬不已。
2005年8月23日,D.K博士帶着全家人來到了廣島,他們先是到了廣島原子彈轟炸的博物館,建立這個博物館的目的也是為了銘記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
博物館的門口就放着原子彈“小男孩”的1:1模型。D.K.看到這個模型的時候異常高興,指着原子彈對隨行的家人説:“嘿,你們看這個地方,當初我還在這裏簽下了我的名字”。當時D.K.的旁邊還站了很多日本記者,他們本來想把D.K.懺悔的表情和語言記錄下來,誰知道D.K.的臉上沒有一絲愧疚之意,甚至像參觀自己的功績室一樣,這讓日本人很是尷尬。
不過當看到那些被炸彈炸死的平民的照片之後,D.K.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戰爭讓太多無辜的人死去,而這畢竟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參觀完博物館之後,D.K.和隨行的人一起開了一個見面會。
在見面會上,日本人找來了兩個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倖存下來的人,讓他們和D.K.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日本人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讓D.K.道歉。但是D.K博士平靜地對着這兩個人説,“我知道戰爭摧毀了你們的家園,可在戰爭中沒有所謂的無辜平民百姓存在,你們當年每個人都以某種意義參加戰爭,我並不認為我做錯了事,我認為我做了最正確的選擇”。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最後,日本人的幾度暗示讓D.K.十分生氣,他説:“日本人在巴丹屠殺平民、在南京大屠殺和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沒有想過這些人是無辜的嗎?日本人挑起了戰爭,就應該對此負責。”
(2017-10-22)
説道苦情劇女王你會想起誰?劉雪華、俞小凡還是張玉嬿。
除了中國台灣,其實咱們內地也有一位經典的苦情劇專業户,她就是姚芊羽,1976年出生的她今年已經40歲了,但在記憶中她還是那個外表清純、內心強大的晏陽。
從小成長在離異家庭的她格外的獨立,1996年就組成少女組合YES出道了,但無奈毫無知名度。
1997年開始出演電視劇,大多是在在打醬油,《忠勇中狀元》飾演丁寧。
第一次讓人有印象的角色是《少年黃飛鴻》中的豔紅姑娘,雖然出身青樓,但為人善良,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女人不哭》中飾演阿梅,與劇中田海蓉飾演的章子君都喜歡鄧超扮演的趙劍,最終患病去世。
真正讓他走紅的《女人不哭》中的晏陽,這個女孩善良強大,從小被親生母親拋棄,被養母收養後後被養父和混蛋哥哥欺負,經歷一系列的災難後,找到了愛他的男人楊文榜,無奈最終養母、悔過的親生母親、妹妹楊冪扮演的程小諾都離她而去。
和黃海波真的很般配,痞帥的男人楊文榜也是一位呢?
“雪姨”飾演的媽媽當時真的很遭人罵,為了自己的幸福拋棄晏陽十幾年,還為了自己的另一個女兒才承認她。
楊冪當時青澀出演程小諾
這部戲也奠定了姚芊羽苦情女主的地位,《我是一棵小草》《中國家庭之渴望》都有精彩表現。
還憑藉《媳婦是怎樣煉成的》提名華鼎獎最佳女演員。
《永不磨滅的番號》中和黃海波二次合作,遺憾的是兩人現在發展的都不是太好。
雖然不是大紅,但有眾多知名電視劇在手的姚芊羽是觀眾緣非常好的一位女演員,但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居然跑去整容,再現身時,臉型已經變成網紅錐子臉了,不同於以前的青春造型,出席活動是也是濃妝豔抹、尺度大膽。
對於整容的傳聞,她還予以否認,聲稱只是因為瘦了導致整個臉型有了變化。
現在一搜索她,伴隨的都是整容失敗的話題,不少網友跑到她微博底下留言,問她為什麼要整容,當初的你多漂亮,確實當時佟麗婭、楊冪都是為姚芊羽做配角的,最近的她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沒有新戲出現,微博也是從2016年到現在只更過一條,很多粉絲都關心她是不是飽受輿論爭議導致抑鬱了呢?
她也沒有正面回答,希望她能早日恢復從前的相貌,繼續出演新劇吧!
(2017-10-15)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趙竹青)“如果沒有GNC,飛船隻能停留在科學幻想的階段。”什麼是GNC?它為何如此重要?帶着這個問題,記者走進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2所飛船工程組。'
他們是我國11艘神舟飛船、1艘貨運飛船GNC系統的締造者,從成千上萬的信息流和代碼中“抽絲剝繭”,讓太空漫步、太空之吻一步步變成現實。
從無到有,確保飛船安全回家
GNC,是制導導航與控制的英文縮寫,相當於飛船的“眼睛”和“大腦”。它負責飛船飛行全過程的姿態和軌道控制以及在軌太陽帆板控制。也就是説,飛船如何運動、如何返回是由GNC決定的。
1994年,飛船工程組初成立時,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飛船GNC技術。
“可以説,從無到有是靠人和時間堆砌起來的。”據參與了11艘神舟飛船GNC系統研製的班組產品保證經理李婷介紹,當時的計算機落後,大部分計算和數據判讀需要人工完成,當時已50多歲的原班組長王南華帶領十幾個組員不分晝夜地做設計、計算、測試。“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們曾經半年時間吃住在單位,即便後來到了發射場,還在編寫控制軟件。”
終於,在繼承我國返回式衞星控制系統成熟技術的基礎上,該班組拿出了我國第一個具有制導、導航和控制全部功能的GNC系統,並且能夠做到“一重故障正常,兩重故障安全”,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為了讓航天員從太空“回家”時能夠更有方向感,飛船落點更精準,在型號領導及專家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在飛船的姿態確定與返回再入控制技術上下了大功夫,先後突破了多項新技術,如在軌姿態對準技術、返回再入自適應制導技術等,保證了飛船具備多種條件下安全準確返回的能力。同時,班組還從技術總體角度突破了高可靠三級容錯控制計算機、大規模嵌入式GNC 軟件、具有消隱功能的新型紅外地球敏感器等關鍵產品和技術,設計並開發了全面的地面驗證系統。最終,神舟五號落地時“打靶中了十環”。
從有到強,操控飛船“萬里穿針”
倘若説攻克返回控制技術是神舟飛船第一代GNC系統,那麼攻克交會對接技術當屬第二代GNC系統。
2011 年11 月3 日,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上使用的光學成像敏感器上演了首次“太空之吻”,對接精度比設計要求高近10倍,性能指標達到世界前列,標誌着我國首次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GNC技術。
那一刻,北京指揮控制中心的飛船工程組團隊激動地抱在了一起。“起初心裏很沒底,當看到交會對接精度時,非常激動,五六年的辛苦付出值了,後續工作的信心也更足了。”班組長劉宗玉回憶起來,仍然難掩激動。
相比第一代的“刀耕火種”,現在的他們有了更加強大的工具:快速仿真技術、虛擬測試平台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通過仿真設計,提出指標和要求,形成任務書,然後把任務書變成一個個產品,通過充分細緻的測試、試驗驗證使設計‘迭代’。”班組成員郝慧如此描述他們的工作。
在神舟八號飛船GNC分系統研製中,交會對接敏感器是最關鍵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了在地面驗證其性能,2007年-2011年,飛船工程組專門模擬交會對接軌跡和環境,先後奔赴阿拉善等地開展試驗。
據副組長馮燁回憶,阿拉善的冬天特別冷,白天他們冒着嚴寒測試,晚上就幾個人擠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裏互相取暖。而在掛飛試驗中,他們更是隻能坐在夾板上判讀測試數據,顛簸得頭暈噁心。“我記得,在酒泉做試驗時,氣温達到40攝氏度,大巴車裏開着空調,可温度始終降不下來。”組員劉增波説。
正是因為這些嚴絲合縫的試驗與測試驗證,才有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精準漂亮的“萬里穿針”。
有趣的是,為了幫助航天員訓練,他們在地面上設計了一整套模擬座艙系統,航天員在這裏可以真實模擬太空手控交會對接操作。“於是,這裏成了全國首個‘太空駕校’,航天員每一次過來模擬操作時都非常認真,有時還會要求多操作幾遍。”班組成員李志宇説。
從神舟到天舟,交會時長縮至1/8
2017年9月12日,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實現了首次快速交會對接,從入軌到交會對接的全過程,由以往的2天縮短至6.5個小時。
其實早在2012年,當人們還沉浸於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的喜悦中時,飛船工程組就瞄準了快速交會對接這項新技術。2015年末,天舟一號GNC系統正樣硬件和軟件產品研製已經完成,開始出廠前最後階段的測試,而這時有專家試探性地提出能否在天舟一號上實現快速交會對接,飛船工程組興奮地答應了,他們着實為自己的先見之明高興了一番。
飛船工程組需要在不打亂既定研發計劃的基礎上,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少的改動來滿足新任務要求。為此,他們1年內升級了10個軟件版本,有效提高了在工程約束下的GNC系統的精度和可靠性,也讓飛船變得更聰明,更自主,把原來需要地面干預的工作交給天舟一號計算機自主進行……
負責貨運飛船GNC分系統測試的組員李明明説,飛船的初樣測試是一個痛苦的迭代過程,因為總會發現問題,然後進行設計改進、再測試……“從2012年8月~2014年5月,我們大都是晚上九十點下班。”
工作中,班組成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根關於‘細緻’的‘弦’”。例如,加電測試階段,他們負責的數據參數表有600多頁,需要關注的參數有3000多個。“每個參數的變化都有可能反映系統的特徵表現,即便暫時沒有表現出問題也要找出原因,防止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組員高偉告訴記者。
新老搭配,“雁陣”團隊平均33歲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飛船工程組內部,不同專業領域人員就如同七巧板,任何一塊都不能缺。如何讓這些人才發揮出1+1>2的效果,將型號研製與人才梯隊建設有機融合,是幾代班組長一直在踐行的課題。
他們想到,自然界中,“人”型雁陣是大雁飛得最快最省力的構型,雁陣飛行速度是單隻大雁的1.71倍。因此,飛船工程組借鑑這一理念,首創了“雁陣”人才培育模式——正、副組長為領頭雁,負責領飛;技術平台負責人為中堅雁,負責帶飛;組員為前行雁,負責跟飛。
據瞭解,第一任“領頭雁”王南華是將“嚴慎細實”作風詮釋到極致的人。她習慣隨身攜帶筆記本,把問題和要點隨時記錄在冊。對於每一個設計接口,他都堅持測試到位、眼見為實。當時已是50多歲的她,每次測試都陪年輕人工作到深夜兩三點。“搞航天走的是一條攀登路,任務重,風險大,只能盡一切可能做好!”王南華説。她這種嚴慎細實的作風被“陣裏的雁子們”很好地傳承了下來。
近年來,飛船組型號任務出現井噴式發展,班組又衍生出了動態化的“微雁陣”。“從生物學角度考慮,大雁在飛的過程中是會交替換位的,以達到省力的效果。”副組長馮燁介紹説,“我們把不同的飛船型號作為不同的平台,每個平台有一個成熟的技術骨幹擔任負責人,帶領幾名技術人員開展設計或測試工作。當這幾個人逐漸成熟後,再把他們分到其他平台的不同位置上去。”
這種新老搭配、交替換位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速了人才的成長。目前,飛船工程組全部成員僅有19人,平均年齡還不到33歲。“小團隊”做出了“大成績”。未來,他們將用自己的雙手,續寫中國人的太空傳奇,將越來越多的夢想變成現實。
(2017-10-23)
薛之謙李雨桐互撕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薛之謙人氣一路下滑,9月21日發完最後一條微博後,薛之謙就一直保持沉默,即便李雨桐扔出錄音、照片等實錘,薛之謙也沒有再做出任何回應。
近日,薛之謙參加《蒙面唱將猜猜猜》節目,一曲《婚禮的祝福》,熟悉的聲線,讓在場猜評團很快認出他是誰,隨後,薛之謙又奉上一曲《遺憾 》,感動全場觀眾。
深夜,薛之謙發佈新微博,“遺憾.......”,短短兩個字引發無數網友熱評。
“你還好吧,我們好想你啊。”
很多粉絲表示會繼續支持薛之謙,期待他的新歌問世。
薛之謙自李雨桐事件之後,人氣下滑,損失了很多廣告商贊助商資源,對於薛之謙而言,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歌手,爬到娛樂圈金字塔的頂端,必然是付出了很多的辛酸與努力,而李雨桐事件對他造成的毀滅性打擊,不失為一種難言的“遺憾”。
對於薛之謙此次復出,其公關團隊也一直在背後默默發力,“李雨桐踩薛之謙上位,參加時尚活動公開出道”的新聞傳言就是薛之謙公關團隊一手策劃,將李雨桐出道事件推向熱搜,讓網民看穿其“心機婊”的行徑,如此才能為薛之謙扳回一局。
各位吃瓜羣眾,你們怎麼看呢?
(2017-10-18)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被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也讓日本天皇宣佈了投降。60年後廣島原子彈設計者來到日本旅遊,現場他拒絕道歉並且放下了一句狠話。
此人是曼哈頓計劃的一員,也是原子彈的主要設計者,投放原子彈的時候他就在轟炸機上,他拍攝了現場的畫面並且進行了數據採集。
由於身份原因,他的真實名字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叫DK博士,當然這只是他的化名。
DK博士在廣島原子彈投放60年後,去廣島旅遊了一次。當時旅遊團安排他跟遇難者家屬進行了會面,日本人希望他向遇難者同胞道歉,並且反思自己的行為。
誰知道DK博士來到博物館後被當年投下的無線數據採集器的殘骸所吸引,因為當時他是負責採集數據的,所以對這個東西十分熟悉,他表示自己家裏還有一個一模一樣的。
當他看到小男孩原子彈模型的時候,他就更加興奮了,他激動地説道:“我記得當年還在上面簽了我的名字!”
現場的翻譯員和播音員都十分尷尬,當看到遇難者遺物的時候,博士才陷入了沉思,他感慨道:“這真是太糟糕了!”
記者立刻抓住機會問博士對遇難者同胞的想法,DK博士説:“在戰爭裏沒有無辜的平民百姓存在,每個人都在以某種意義上參加戰爭,我認為我做了正確的抉擇。”現場一片尷尬。
後來日本人還安排DK博士和兩個倖存者進行了會面,兩位倖存者已經80高齡了,他們二人曾親眼目睹了當時悲慘的情景。
記者問博士對開發原子彈有什麼看法,博士回答道:“原子彈只要投一個就可以到所預期的殺傷力,非常簡單,而用普通炸彈要投放幾百個.... ”
後來記者直接激動了,他不斷暗示博士向遇難者道歉。
但是博士下面的一句話讓全場的人都沉默了:“我不會道歉,你們應該道歉!日本帝國主義指揮者應該道歉!你們想想日軍在巴丹死亡行軍、南京大屠殺和偷襲珍珠港時何曾考慮過道德?我有很多朋友都死在那裏了,死在普通子彈下。而死在原子彈下, 對死了人都一樣的,你們活着只能説你們很幸運。"
最後記者沒有辦法只好對大家説:“和DK博士擁有相同觀點的人很多,對於這場戰爭我們應該相互進行反思。”
對於這場戰爭日本人必須進行反思,因為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你唱歌@我伴奏”:對呀對呀!等小日本像德國一樣道歉反思警惕軍國主義,對所有的被侵略國家真誠的道歉賠償,再來談。死不悔改的人渣不值得同情。
網友“漫步”:説的好啊
網友“金錢世界”:如果當年在投原子彈多兩個就滅亡了小日本還有臉皮説道歉啊!
網友“楊錢樹”:日本人對侵略中國從沒有道歉過,反而無恥的叫別人道歉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