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專家熱議航延險:險企應思考改進風險機制
近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
6月12日,多位保險業內人士專家、學者、律師聚首騰訊新聞《博弈論》直播間,共同探討這一熱點話題。
郝演蘇:應讓民眾建立風險意識而不是博弈的概念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表示,延誤險屢屢出問題,從風險控制來看,航延險實際上是有問題的。
“我們目前的這個險種在亞洲幾個國家有,大多數國家的是沒有的。為什麼?買保險是幹嘛用的?是要把重大風險轉移過去。給坐飛機的人最多賠2000塊錢,對他有意義嗎?” 郝演蘇認為航延險偏離了保險的方向,必然會出現大量問題。
郝演蘇説,“讓老百姓知道什麼是風險,買保險是轉嫁風險,轉嫁超出我財務能力的風險,這才是我們所要做的。”
郝演蘇指出,我們國家民眾保險的意識不是很完善的。當下更應該讓我們的民眾建立風險意識,而不是博弈的概念。
王緒瑾:航班延誤險產品設計有漏洞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指出,保險產品設計一定要到位,避免漏洞。此案中,部分保險公司推出的航班延誤險在設計上有一大漏洞,就是沒有規定“必須要上飛機才能獲得理賠”。
他同時指出,理順保險理念很重要,避免讓很多人把保險當作一種純投資甚至是一種賭博來看待。
鄧學平:應思考改進治理模式和風險機制
刑事律師鄧學平認為,刑法有一個兜底條款,叫做保險詐騙罪,但是前提是要構成保險詐騙罪要違反保險法。就是投保的人、被保險人要跟投保的保險之間有保險利益,但很多保險公司在設計理賠條款時並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以延誤險為例,有些航空公司要求理賠的時候必須實際搭乘這個航班,但是有些航空公司就沒有這樣的約定,實際上通過規則的改進能把很多風險控制好。
"如果只是利用規則的漏洞獲利顯然不應該是我們行為的邊界。"鄧學平説,如果保險公司不希望有李某這樣的行為出現,就應該思考怎麼改進治理模式、風險機制和投保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