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癌症的治療依然是醫學界的難題,而且大部分治療價格昂貴,很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傳説中總是經高人指點的民間偏方,或是一些不靠譜的療法。
雖然這些偏方一般不會騙很多錢,但是耽誤了治療一樣要命,所以,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都不能相信!
煮核桃皮治肺癌
新鮮的核桃外皮是綠色的,將它剝下來曬乾,再煮水喝,就可以治療肺癌。這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説法,但可惜的是,毫無科學依據。更有甚者,一定要入伏當天採摘下來的核桃才行,這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鐵樹一葉治多種癌症
有一種偏方傳得十分懸乎,説用大紅棗八顆、小紅棗十顆,鐵樹一葉、半枝蓮一兩、白花蛇舌草二兩,一起煎服,每天數次,可治療乳腺癌、子宮癌、肝癌、胃癌等多種癌症。但醫生表示,這些只能起到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來治療癌症,太高看它了。
生吃蜈蚣毒死癌細胞
民間還有一種説法,生吃蜈蚣可以“以毒攻毒”,這樣就可以毒死癌細胞了。我們都知道,蜈蚣是五毒之首,生吃的話可能還沒有毒到癌細胞就把自己毒得病上加病了。
飢餓療法
飢餓療法又稱生酮療法,很多患者以為“我少吃點,腫瘤細胞就能餓死”。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我國約有20%的惡性腫瘤患者直接死於營養不良,可以説是“餓死”的。且有臨牀實踐證明,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明顯低於營養良好的患者,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合理的營養治療可以減少各種不良反應和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因此,“飢餓療法”對於腫瘤患者,不可取。
氣功原始點療法
曾在紙媒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氣功大師”邵曉華宣稱不打針、不吃藥,最多5個療程(35天),包治好晚期卵巢癌,治療費用30萬元。對方信以為真,接受“治療”的第六天,患者病情惡化直至出現危情。上海市氣功研究所相關負責人直言,氣功僅僅是中醫治療的一個輔助手段,完全靠中醫來治療癌症,是不可想象的事。
這農人種莊稼都是種一茬收成一茬,可是有一蒔植物,它種一次卻能連續生長多年。按説這是件不錯的工作,雖然不是一勞永逸,可是也免去了每年都要耕種的辛勞,可是農人卻不如許想,他們對付這蒔植物沒有那麼待見,甚至叫它萬年髒。
一勞永逸的工作是良多人都想要擁有的一種餬口立場,可是在農村農人眼中,有一種一勞永逸卻是他們深惡痛絕的,那就是洋姜。
它的繁殖才能和再生才能其實是太強的,再加上它幾乎沒有病蟲害,在任何土地都能生長,是以它所長之地,其他的農作物都被它“吃掉了”並且很難肅除,
好在如今農人都熟悉到了它的“本事”不會隨意蒔植,最多再蕭瑟的地方種上幾棵,還要防着它的瘋狂生長。但它也有它本身的用處,它可入藥,對付糖尿病的防治有不錯的了局,再加上它的超強繁殖力和再生力也讓它成為辦理沙漠的小妙手。
(2017-04-12)
腫瘤該如何合理治療?
作者丨李萬禎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2017年7月,《新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關於前列腺切除術與早期前列腺癌觀察隨訪的前瞻性臨牀研究,引起腫瘤界的熱議,喚醒人們對腫瘤如何合理治療的思考。
我們先看看這篇文章的結果:
研究者從1994年11月至2002年1月,隨機分配731名局部前列腺癌患者進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或觀察,主要研究結果包括全因死亡率和主要次要結局,前列腺癌死亡率。
經過近20年的隨訪,研究者發現手術組與觀察組相比,並不顯著降低全因死亡或前列腺癌死亡率——手術組有61.3%死亡,而觀察組有66.8%死亡(HR 0.84;P=0.06);手術組有7.4%死亡歸因於前列腺癌或治療,觀察組為11.4%(HR 0.63;P = 0.06)。
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廣大腫瘤專業學者的高度關注,主要是因為將那些臨牀上本來有根治性前列腺手術指徵的患者隨機分配到觀察組,結果發現手術並沒有顯著降低死亡風險,顛覆了大家對前列腺的治療印象,也可能需要重新定義治療標準了。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既然不能降低患者遠期死亡率,我們還繼續選擇給這些患者手術,其實就是一種“過度醫療”。
過度醫療,臨牀上也不少見
研究表明,癌症的病程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不同個體中具有多樣性——有的癌症進展迅速,有的生長緩慢,有些會停止生長,有些甚至會自愈。
早期診斷使進展迅速的病灶得以提前發現,為治療贏得了時間,而後三種情況下,癌症即使得不到治療,也很少發生轉移,對身體不造成危害,只是安靜地隱匿在人體內,伴隨宿主度過一生。
但如果無症狀患者得到了診斷,這不僅對其精神產生影響,也將導致患者接受一系列抗癌治療,而這些治療實際上並沒有延長患者的壽命,反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縮短了壽命,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過度診斷”、“過度治療”。
1. 過度診斷
臨牀上,很多癌種都有這樣現象。比如,甲狀腺癌“海嘯”就是一個出名的例子:2011年韓國將19歲以上成人納入甲狀腺癌篩查範圍,當年韓國即診斷甲狀腺癌40,000例,是1993年發病率的15倍,成為國際上甲狀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然而伴隨着韓國發病率顯著增加,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卻一直沒有增加(0.5 /10萬),每年死亡病例保持在300-400例,僅佔新發甲狀腺癌病例的1% 。
發病率激增,而死亡率變化不大的怪圈,表明了甲狀腺篩選就是“過度診斷”。此外,“過度診斷”也發生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腎癌等惡性腫瘤。
有研究表明:
• 通過乳腺X線鉬靶檢測診斷的乳腺癌病例中約25%為“過度診斷”;
• 由胸部X線和(或)痰細胞學檢測的肺癌病例中約50%為“過度診斷”;
• 由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PSA)診斷的前列腺癌病例中,“過度診斷”的比例約為60% 。
2. 過度治療
① 手術範圍擴大:不少人認為腫瘤的手術應該“大而全”,甚至可以切除一些重要器官以達到“根治術”的目的。
臨牀上,有年輕的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和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宮頸癌患者原本可以選擇宮頸廣泛切除,卻在很多情況下為了追求近期療效的提高和遠期生存的延長,選擇了子宮全切除,有的甚至同時切除了雙側卵巢。
② 放療劑量過大:有些臨牀醫師會為追求治癒率而盲目增加劑量。
一項試驗納入了同時接受紫杉醇和卡鉑化療的464例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比較高劑量(74Gy)和標準劑量(60Gy)放療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結果提示大劑量放療組並無生存益處, 最終該研究提前中止了大劑量組的繼續入組,並將60Gy作為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同步放療推薦劑量。增加放射劑量並不一定能改善生存率,但對腫瘤周圍正常組織不可避免的損傷,嚴重影響了患者後期的生活質量。
臨牀上,還有醫師或患者想通過盲目地增加化療劑量或延長週期來改善患者長期生存,但療效是不一定的,反而增加患者經濟重擔,也會使患者的免疫機能遭受重創。比如有研究表明,瀰漫大B淋巴細胞瘤R-CHOP兩週方案並不比三週標準方案改善遠期生存。
導致過度醫療的原因
1. 醫生方面
腫瘤治療日新月異,倘若臨牀醫生未主動接受新的臨牀研究觀點,繼續沿用以前陳舊的治療思想,過於注重對腫瘤的徹底殺傷或根治,就會導致手術範圍的擴大,放化療週期過長,劑量過大。
此外,當下醫生為了規避風險,會選擇更可能迎合患者要求,儘量滿足他們的需要,造成過度治療。
2. 患者方面
患者及家屬在面對惡性腫瘤的恐慌,往往會失去理性判斷能力,不惜重金,不惜路途遙遠去求醫問藥。家屬們通常認為化療、放療多多益善,只有好藥、貴藥、進口藥才能救患者。
因此,在面對各種治療方案的選擇時,人們往往會傾向於“更強”、“更新鮮”的治療方法,認為只要這樣做了,即使治療不好或者發生了復發轉移,患者也不會埋怨,家屬也會因為用盡全力而心安。對於晚期癌症患者,仍堅持“生命不息,治療不止”觀念,導致嚴重的過度治療。
3. 醫院方面
當下,醫療保險、公費醫療也為過度治療提供了經濟基礎,這些享受特殊待遇的患者不考慮經濟因素,一味地追求徹底治療;而部分醫院由於利益的驅使,迎合了患者的心理,從而誘發過度治療。
科學在進步,醫療在發展,癌症治療也在不斷更新,醫生應該加強業務學習,與時俱進,不固步自封;家屬應該正視癌症目前治療的侷限性,讓癌症患者相對健康地、有尊嚴地、有質量地、少痛楚地活好每一天;醫療機構應該加醫療團隊管理,做好行業規範。
參考文獻:
1.Wilt TJ,Jones KM,Barry MJ,et al.Follow-up of Prostatectomy versus Observation for Early Prostate Cancer.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377 (2) :132.
2.高標,陸小新。腫瘤過度診斷的現狀、原因及對策。醫學與哲學,2017,38 (12)。
3.徐驍盟。癌症過度診療及其後果的研究進展。實用腫瘤學雜誌,2012,26 (6) :550-555.
4.王錫山。惡性腫瘤的“治療過度”及“治療不足”。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16 , 5 (1) :95-97.
5.安廣宇,王敏。惡性腫瘤的過度治療及其防範。醫學與哲學,2013 , 34 (22) :12-14.
6.曉光,楊雯晴,滕衞平。甲狀腺癌的“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6,32 (6) :443-447.
(2017-08-02)
醫認為主要是下列因素與白髮有關:一是精虛血弱:腎精不足不能化生陰血,陰血虧虛導致毛髮失其濡養故而花白。二是血熱偏盛:情緒激動致使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熱偏盛毛根失養故發早白。…
方一
桑白皮30克,五倍子15克,青葙子60克。水煎取汁,外洗。
方二
地骨皮、生地黃、菟絲子、牛膝、遠志、石菖蒲適量。蜜丸或水煎服。
方三
酸石榴100克,五倍子150克,芝麻葉50克。研粗末,投入鐵器水內,取汁外餘。
方四
黑芝麻粉、何首烏粉各150克。將藥加糖適量,煮成漿狀,開水沖服,每晚1碗。
(2017-04-12)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排第四位,且絕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即為中晚期。那這些患者是不是就沒有救治希望了呢?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廖旺軍表示,隨着醫學的進步,新興治療手段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部分患者可以長期帶瘤生存。因此,“晚期”≠“死亡通知單”,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依然有希望得到救治。究竟要怎麼治?讓我們從“腸”計議,廖旺軍主任醫師將為大家逐一解讀。
多學科協作診療: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
近年來,多學科協作診療(MDT)進入到人們的視線,那麼究竟什麼是多學科協作診療?廖旺軍解釋,多學科協作診療,由腫瘤相關學科的專家,包括腫瘤科、放療科、普外科、肝膽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在一起對病例進行針對性的討論,並針對每個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從而使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療。因此,多學科協作診療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存在於晚期腫瘤治療的各個關鍵環節,為晚期腫瘤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指明方向。通過多學科團隊協作,針對每一位個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療效有了很大的提升,相當一部分部分患者可以長期生存,甚至能夠治癒。
手術:晚期結直腸癌也可手術治療
很多人認為,晚期惡性腫瘤=絕症,讓大家對其不敢正視,甚至逃避。廖旺軍指出,事實上,部分晚期結直腸癌的患者仍有治癒的希望。
例如曾經有一個結腸癌伴肝轉移的患者,雖屬晚期,但經過多學科協作診療討論後,專家認為這個病人的肝轉移病灶是有可能經過轉化治療後通過手術切除的,該患者經歷了術前化療――手術治療――術後輔助化療的治療過程,經過5年的隨訪,未見腫瘤復發和轉移。
那麼什麼樣的晚期病人才有長期生存的希望呢?廖旺軍表示,這種情況主要存在於肝或肺的轉移灶以及原發病灶可以通過手術完全切除的患者,但具體情況的判斷和治療的實施,是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有經驗的專家團隊的共同努力。總之,並非所有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無法治癒,部分患者仍可以獲得治癒或者長期生存。
化療:結直腸癌治療的根本基石
大家談“癌”色變的原因,除了其“絕症”的帽子外,就是化療。人們談起化療,首先想到的是它帶來的副作用,噁心嘔吐、脱髮、免疫力下降等等。但事實上,化療並不是魔鬼,反而是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治療的基石。
廖旺軍介紹,縱觀結直腸癌藥物發展史,隨着化療藥物的開發,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延長。研究顯示,從最初的最佳支持治療,到現在的兩藥/三藥聯合化療,結直腸癌患者的總生存時間提高到了近20個月。所以,國際權威的治療指南都推薦化療作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又是怎樣呢?廖旺軍介紹,結直腸癌化療的三大支柱性基礎藥物是氟尿嘧啶類(5-Fu、卡培他濱)、伊立替康和奧沙利鉑。這三類藥物的主要副反應是骨髓抑制、輕度的噁心嘔吐、累積的神經毒性和延遲性腹瀉等。他表示,大部分患者均能夠耐受化療帶來的毒副反應,並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另外,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毒副反應來相應調整化療劑量。所以,嚴格遵醫囑,與醫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可以讓患者輕鬆的抵抗腫瘤。
靶向治療:聯合化療,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提到靶向治療,首先印入腦海的就是副反應小,療效好。事實確實如此。廖旺軍指出,針對結直腸癌,目前已有多個靶向治療藥物被批准應用,其中應用最多、最廣泛的主要包括抗EGFR治療的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及抗VEGF的貝伐珠單抗。
大型臨牀試驗顯示,靶向治療聯合化療作為一線/二線治療較單純化療相比,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時間,甚至可突破30個月。因此,國際權威指南推薦靶向聯合化療作為一線治療。但廖旺軍也指出,在晚期結腸癌治療的一線/二線治療中,不能單獨應用靶向治療抗腫瘤治療,必須聯合化療,協同抗腫瘤治療。也就是説,靶向治療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但目前暫不能完全替代化療。
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協作共贏,更好控制腫瘤
“無論是化療還是靶向治療,都是對腫瘤的全面進攻。除了全面展開進攻外,對於部分合適的患者,還可以考慮運用各種局部治療手段進行各個突破,從而瓦解腫瘤大軍。”
廖旺軍介紹,局部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肝動脈栓塞化療、射頻消融治療、冷凍治療、放療等。據瞭解,南方醫院腫瘤科對於部分患者進行局部射頻消融治療後,患者的肝轉移瘤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總生存時間也顯著提高。所以,在全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局部治療,可能會事半功倍,有效的控制腫瘤。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