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誤用的成語

□李淑章

成語的重要性盡人皆知,但我們幾乎隨處可以看到誤用成語,包括由此造成的不少笑話。拙文想舉一些報刊、電視與網上誤用成語的例子,引起讀者的注意。

常被誤用的成語

1.功成不居

其中的“居”字,與居住無關,而是佔有的意思。這個成語是説,事情辦成了,但辦成這件事的人卻不去獨佔,也就是不“居功自傲”。

有人寫文章讚揚建築師,寫道:“由於他的設計,這片房子很快就蓋起來了,但他功成不居,自己一間也不住。”這可以看出,作者是把“居”字理解為居住了。

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由於他的設計,這片房子很快就蓋起來了,但他功成不居,認為房子蓋得好,那主要也是大家的成績。”這個成語就用對了。

還有個成語是“居功自傲”,其中的“居”,也是佔有之意。

2.不足為訓

有人把“不足”中的“足”理解為滿足,於是感到茫然;可當他們把“訓”理解為教訓時,忽然又覺得“豁然開朗”了。這樣,好多文章裏便出現這樣的病句:

“這次錯誤雖然不嚴重,但如果你認為不足為訓,那將來恐怕還會犯嚴重的錯誤。”

其實,這個成語中的“足”是值得的意思,而“訓”則當準則或榜樣講。下面的兩個句子就正確地運用了這個成語:

第一句:“我們要以中央文件為依據,你們單位自己定的那些規章制度,是不足為訓的。”這句話中的“訓”是準則的意思。

第二句:“現在,有些人認為某些明星是他們的偶像,而真正為祖國為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人物,他們倒覺得不足為訓。” 這句話中的“訓”是榜樣的意思。

3.不可名狀

名,這裏是動詞,當説出講;這個詞似乎容易理解。而狀,則被不少人理解為名詞,當形狀或狀態講了。其實,狀,也是動詞,當形容或描寫講。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某公》中有一句話:“兩鬼捉肩按胸,力脱之,痛苦不可名狀。”

“痛苦不可名狀”的意思是痛苦得無法形容。我們經常説的“寫人狀物”,其中的“狀”字,就是形容或描寫的意思。還有語法裏的狀語,其中的狀字也是形容或描寫之意。

見過某學生用這個成語造的一個句子:“他又不是名人,儘管他善於裝模作樣,也是不可名狀的。”顯然,這個孩子把“名”理解為出名,把“狀”理解為狀態或樣子了。

4.一文不名

這裏的文,是個量詞,指舊時的小銅錢;名,是佔有的意思。一文不名的意思,是説連一文錢都不佔有,形容極其貧困。

請看劉紹棠的《村婦》:“腰裏一文不名,借錢四處碰壁,便兔子也吃窩邊草,到親戚熟人那裏坑騙。”下面的句子中的“一文不名”就用錯了:

他本來是個一文不名的人,卻不斷地寫文章,結果造成不少笑話。

如果把“文”字理解為文章,把“名”字理解為姓名或出名等,就會用錯。

5.天網恢恢

這個成語中的“恢恢”不容易瞭解,但有人也不去查查字詞工具書,就隨便把它理解為嚴密了。

有人寫出了這樣的句子:“我們的法律還是不夠完善,如果法律能夠達到恢恢的嚴密程度,那犯罪分子就漏不掉了。”

其實,“恢恢”與嚴密無關,而是寬闊廣大的意思。

如,《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認為,天道如同一個大網,雖然很寬很大,有疏漏之處,但它是不會失誤的。

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比喻作惡必會受到懲處,法律之網,雖然看起來又寬又大,但犯罪分子一個也逃不掉。

這個成語有時活用為“法網恢恢”。

6.克勤克儉

由於人們常常看到“克己奉公”“克服困難”這樣的詞兒,也知道其中的“克”當剋制講。於是,看到“克勤克儉”這個成語,就覺得不好解釋。

其實,這裏的“克”字,當能夠講,是用來讚揚某些人既能勤勞,又能節儉所用的成語。

有人很關心朋友,這樣説道:“你可千萬不要對不起自己,總是克勤克儉地剋扣自己了。”

可以看出,説這話的人,是把“克勤克儉”中的克字,理解為剋制的意思了。

7.文不加點

這是個常用的成語,可是,不少人經常用錯,認為是個貶義詞,是批評寫文章不加標點或丟掉一些標點的現象。於是,在一些文章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句子:

“今天總編把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説我的這篇報道語句不通,而且不少地方文不加點。我感謝總編對我的批評,以後一定改正。”

顯然,這段話把“文不加點”中的“點”字,理解為標點符號了。

為了加深讀者的印象,這裏簡單講講這個成語的來源。漢末有個文學家叫禰(mí)衡,當時在江夏太守黃祖門下作書記官。官雖不大,但由於他有讀書過目不忘之才,便深受黃祖之子黃射的敬佩。一次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上一隻鸚鵡。於是黃射就請禰衡作賦。禰衡提筆一揮而就,連一個字都沒有塗改。關於此事,《後漢書·文苑·禰衡傳》這樣記載:

射(黃射)時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射舉卮(酒杯)于衡曰:“願先生賦之,以娛嘉賓。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讀了上面的文章,讀者就會得知,文無加點是個褒義詞,是用來形容寫詩文時不僅瞬間即就,而且毫無塗改之處的。

8.功敗垂成

這裏的“功”是指事業,“垂”並不是垂掛之意,而是接近的意思,如垂危、垂老。這個成語用在由於某種原因(包括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造成的接近成功了卻又失敗了的場合。其用意往往是告訴人們,事情辦不成,有時是由於自己不努力,但有時也是由於某些因素突然出現;也提醒人們,做事時要儘量考慮到各種可能性,以免白費力氣。功敗垂成的語法結構是功敗於垂成,意思是在接近成功之時,事業卻失敗了。

有的文章中出現了“功敗垂成,就此一舉”的句子,恐怕就是不解 “功敗垂成”中“功”與“垂”的含義,把“功敗垂成”理解為“失敗與成功”了。下面句子中的“功敗垂成”用對了。

最後幾秒鐘了,他突然跳起投籃了:眼看着球要入網,不料一股狂風吹來,那球被吹在一旁。唉,功敗垂成!可惜,可惜!

9.功虧一簣

這個成語中的“虧”,是短少或缺少之意;而“簣”是指裝土的竹筐。此成語源於《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意思是説,造山已經達到九仞(仞,古代長度單位,約七八尺)的高度,就缺一筐土了;只要再加上一筐土,山就造成了,可是不加了;結果造山這件事還是沒有辦成。這個成語中的“功”指功業,即指造山這件事。

這樣看來,是不是説,“功虧一簣”與“功敗垂成”用法完全一樣呢?不能這樣説,它們的用法是有區別的。

功虧一簣,只能用在由於主觀上停止努力而失敗的場合,而不能用在客觀原因造成失敗的場合;意在勸誡人們做事要堅持到底。如:

這個實驗已進入最後階段,所以要格外小心;稍有疏忽,就可能功虧一簣!

這裏要説明的是,上面這個句子中的“功虧一簣”如果換成“功敗垂成”也無不可。因為“功敗垂成”既可用於客觀原因造成的失敗,也可用於主觀原因造成的失敗。

10.窮兵黷武

窮,這裏是盡的意思;窮兵,就是軍隊盡數出動;黷武,就是任意或隨意發動戰爭。

黷,這個字比較生僻。主要有三個含義:一當污辱講,如“黷犯”,即污辱冒犯之意;二當貪求講,如“黷財”,即貪求錢財;三當濫用講,如“黷刑”,即濫用刑法。

窮兵黷武中的黷,符合第三個含義。這個成語是貶義的,用來批判濫用武力、隨意發動戰爭的。下面句子是個病句:

你只有那麼點軍隊,就敢與人家打仗?這是典型的窮兵黷武。

這個病句,就是由於誤把“窮”理解為窮困了。

11.春意闌珊

闌珊是將盡或衰落的意思,春意闌珊是説春天將盡。大家熟悉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闌珊,就是將盡或昏暗的意思。可有人卻把“闌珊”理解為燦爛或盎然。請看下面的句子:

趁着這春意闌珊的大好時光,我們一起旅遊去;到了晚春再去旅遊,可就沒意思了。

這個句子的作者,恐怕就把春意闌珊理解為春意盎然了。

作者簡介:李淑章,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內蒙古自治區普通話測試和規範漢字工作視導員,內蒙古漢語言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內蒙古國學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榮獲人民教師獎章

編輯:徐 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2 字。

轉載請註明: 常被誤用的成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