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肖 芳
本報通訊員 王光津
過去,裝載機班與挖掘機班,井水不犯河水;現在,兩大班組經常在忙閒不均時互相幫忙。
前後變化相隔6個月,轉折點出現在2月14日,李海英任山東港口日照港股份二公司機械隊黨支部書記、隊長。作為日照港股份二公司首批主管工程師,李海英面臨的首個難題是汽運返場率居高不下。
“司機6點多到單位,李隊已經在爬上爬下地檢查設備,女同志這麼拼,誰好意思站着看?”在李海英的帶領下,大家分析病根、對症下藥,啓動了兩個月的專項整治。
設備方面,從修復磨損軸孔等三個方面入手,讓電子秤“天天壞、天天修”成為歷史;人員方面,開展汽運裝車質量等四個“擂台賽”,以獎勵代替罰款,激勵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好的管理者應該是問題的終結者。遇到問題,有思路就馬上幹,然後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上任後,李海英實行“紅黃藍綠”管理模式,使得設備管用養修一體化;組建汽運裝車突擊隊,首日就成功趕上進度。
過去,機械隊班員一人一台車,像極了礦海中流浪的“孤島”;現在,班員們情同手足,“在一起”,成為機械隊支部的品牌。李海英是如何把“孤島”連在一起?
打破壁壘,舉行管理知識小課堂,讓班組長站在全隊角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創辦“在一起”電子刊,公開考核信息,表揚好人好事,讓埋頭幹活的員工展現自我;成立員工代表小組,讓問題建議直達隊長。
李海英的工作原則,就一條,用真心換真心。員工幹完活澡堂都關門了,她想辦法,熱水器、洗澡間很快配齊;沖洗設備要排隊,立馬升級為4個接水口……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兒,讓員工逐漸認可了這位當家人、好姐姐。看到工作服手洗不易,員工主動從家裏弄來了洗衣機。
“給自己家幹活,能不努力嗎?”3月11日,張念華在“建發”輪清艙作業中,一個人身兼5個艙,一個班次就清完了3個整艙。
走進機械隊東港維修車間,牆白窗淨、貨架齊整,讓人很難相信這裏有着30多年“工齡”,以前這裏也曾滿地油污、排椅損壞、燈光昏暗。
“咱們隊裏出材料,大家自己動手,讓車間大變樣!”3月,李海英帶領員工開展了車間整治行動。有粉刷經驗的員工自帶噴塗機器,7天完成牆面粉刷;利用週末,維修人員、技術人員齊上陣,不僅完成了地面粉刷,還順帶完成了高空金屬框架的防腐工作。根據測算,這項整治如果外包出去,至少要10萬元,而自己動手僅花了2000元材料費。
“我幹工作不為別的,大家快樂投入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快樂。”李海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