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在討論社區論壇中可見一個話題,那就是“當你在帶孩子時,讓你認為鬧心的場景有哪些?”只見一批媽媽們踴躍地作答,答案也是各式各樣。

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好比抱着孩子上廁所,狠心地丟着老二在家,去接老大放學,而因為沒來得及換上新的紙尿褲,孩子就尿濕了。全部的答案都看了遍後,發現其中“帶孩子上超市”這件事情鬧新的程度居然高過於榜首。

多數時候,家長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現今社會不比過去辛勞,物質生活變得較為豐富,因此對家長來説,會認為即使自己再怎麼苦,也不能苦到孩子,但小小年紀就應這麼“物質”嗎?非得要買這買那的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和家長爭奪其實是一種“自我作主”的權力,他們抗拒也是抗拒家長的權威與強控力,而非要錢買東西這樣簡單而已。

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買還是不買應該由家長説了算的,因為這是一種“為你好”的概念,但其實在孩子內心裏,他們想要破處的是家長的控制慾望,而達到自我成長的需要,可惜家長並沒有辦法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這種信息不對等的狀態之下,就容易出現偏差,當孩子的權力慾望被漠視或誇大時,孩子也會出現一些微妙的心理改變,以下我們來看一下差別。

1. 家長妥協、孩子贏了

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當婉琳結束了超市購物,正準備帶孩子小玉去結帳處排隊,然而小玉看到旁邊的糖果,便覺興趣,一把就抓起兩盒就往購物車裏面塞。婉琳反覆地對小玉説,家裏已經有類似的糖果了,不許小玉買,但小玉説什麼就是不肯撒手,還意圖掙脱手拿着糖果就想往超市門口跑,婉琳眼看着就要輪到自己結帳了,最後只得無奈地妥協同意。

從這種“紛爭”中,儘管婉琳理由充分的解釋不購買的理由,但小玉顯然是聽不進去的,最後還想用“逃跑”的方法來威脅母親,最後仍是小玉勝利告終。時間一旦長了,小玉就會無視超市結算的規則,也無視家中有糖果的狀況,今後的胃口也會越來越大,當孩子的權力慾望被無限制的滿足時,就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個性,我行我素的自我類型人格。

2. 任其哭鬧,家長贏了

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琳琳媽媽説孩子最近變得特別乖、特別懂事,這都歸咎於他的“狠心教育”,就好比在逛超市的時候,琳琳總是會被一些稀奇古怪但性價比很低的東西給吸引,像是一個好看但價值很貴的牙籤盒,即便琳琳又哭又鬧的吵着想要,但琳琳媽媽的態度就是保持置之不理,任由琳琳哭鬧,等到琳琳哭累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想要了。

就從這種“紛爭”來看,雖然琳琳用哭鬧的方式嘗試要奪權,但卻因為遭到媽媽漠視而失靈了,所以這場戰爭,琳琳媽媽是以勝利而結束的。表面上,琳琳媽媽雖然贏得了勝利,但是要知道,這樣其實是無形中壓抑且漠視了孩子內心的渴求。家長眼中認為不值得購買的牙籤盒,恰好是琳琳最為看重的美麗外表,當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漠視的時候,他就容易變成一個無主見、喪失自我的服從型人格了。

3. 當面斥責,家長贏了

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面對高價格的櫻桃,裕樹屢次採着家長的底線,他把櫻桃放進購物車裏面,裕樹媽媽便會把它拿出來,反覆幾次之後,裕樹媽媽終於喪失耐心了,便對孩子大聲吼着,面對被吼罵的裕樹,開始了撒撥打滾,對於這種無理取鬧的舉動,裕樹媽媽也沒有慣着,反而是上前給裕樹兩個嘴巴子,這讓裕樹嚇到了,也就放棄了,最後是裕樹媽媽獲得勝利。

在這場“權力遊戲”中,誰強勢就聽誰的,這是孩子從而獲取有關於權力的解釋,表面上看似是暫停了索取的行為,但下一次他或許就會以離家出走、拒絕學習等方法來爭奪自己的所有權力,倘若家長此時沒有正確的引導,則很容易讓孩子形成“暴力型人格”。

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要説上述三種“方法”其實都非常不適合家長去使用,面對這種情況時,家長不妨可以在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可以先給孩子20塊,告訴孩子在有限的資金內他可以自行決定要買什麼,這時候你就可以發現孩子會認認真真的盤算着自己要買哪些,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從中學會比較和選擇,以及適時地放棄某些不必要的消費。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陷入“權力戰爭”中,孩子能更明確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學會權衡,並適度地控制自己的慾望,成為一個更有主見、更自信懂事的孩子,而家長也會更樂於放手,成全孩子的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哭鬧要東西如何應對?別贏得了權力,卻輸掉了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