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中國父母永遠在等孩子一句謝謝,孩子卻永遠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沒有誰不知道感恩,有的是雙方衝不破的隔閡。”

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和孩子之間不再像是親密無間的親人,彼此之間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和情緒,甚至是有些拉不下臉的“面子”,這些像巨石一樣擋在家長和孩子中間,所以有的時候明明一句話就可以解決問題,卻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阻礙而把矛盾複雜化了。

我們總是在教孩子分辨是非對錯,學會一句“對不起”,到了自己這兒卻總是變成最難以開口的言語,這是怎麼了?

安安是哥哥家的孩子,小的時候面對爸爸的批評他會躲到其他家長的懷裏,表達自己的委屈,長大後,他慢慢的開始排斥爸爸的批評,覺得這是爸爸在“無理取鬧”。

在哥哥看來,就算是自己錯了,那也是孩子的問題,是他的行為造成的。這種心理普遍存在於中國家長的身上,實際上,這是“自我防禦機制”的作用。

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一、“自我防禦”機制:為什麼家長向孩子道歉這麼難?

“自我防禦機制”由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它指的是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啓動的自我保護機制。

換句話説,當眼前面臨的處境有可能對自身造成不利,或者已經感受到了焦慮而負面的情緒時,個體就會不自覺的使用“自我防禦機制”,

比如和孩子爭吵的父母,當“家長”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時,“家長”會因此而產生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對錯的概念他們清晰不已。

可是這個時候焦慮會激活“家長”潛意識裏的自我防禦機制,以此進行保護自我,緩和或消除家長自己內心的不安和痛苦。所以,就算是家長們知道自己錯了,也很難自然地把“對不起”説出口。

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二、家長的“自我防禦”,讓親子關係更僵硬

《小歡喜》裏,本來打算向兒子道歉的童文潔,卻在打開房門,見到孩子的那一刻説了一句“知道自己錯了嗎?”這直接導致了後面童文潔與兒子矛盾的激化,這在孩子的眼裏是最難以接受的事情,那就是説好了要“公平”卻總是被強迫。

家長的自我防禦一直在用攻擊式的行為傷害孩子,心理明明就已經知道事情的對錯區分,可是因為一份家長的威嚴和難以低頭的面子,父母總是很難開口説抱歉,讓親子關係變得僵硬。

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三、打破“自我防禦”機制,親子關係更融洽

1、調整家長的角色地位

網上總是有一些段子看起來搞笑,但是説明的問題卻是最為深刻的內容。例如,在家長道歉方式的這個問題上,網友們常説媽媽的“菜做好了,過來吃飯了”,就是在説明“對不起”的意思,這一句“吃飯了”就説明家長已經不生氣了,在給孩子台階下。可是為什麼道歉不能好好道歉,非要孩子猜呢?家長威嚴和權威般的地位在影響着家長的行為。

很多人認為,自己不能向孩子低頭,這樣就“跌了份兒”,殊不知,正是有高有低的成人態度,才更能讓孩子親近並理解,這樣的父母才最真實。打破“自我防禦”機制,家長調整自己的角色地位很重要。

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2、冷靜溝通,不被情緒左右

有的時候家長也會倔強,明明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他不知道體貼就算了,還要自己低聲下氣的和孩子道歉,太難受了。因為情緒的影響,家長會放大自己錯誤背後的目的,用這樣的方式來安慰自己,其實自己的行為沒有那麼不堪,只是孩子不懂事罷了。

想要避免這種自我安慰式的逃避,家長一定要在問題發生的時候冷靜下來,可以慢慢的和孩子説明情況,並不一定馬上就是“對不起”。

先説説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在這件事中,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再説明自己哪兒不對,到了這兒,一句“對不起”也就沒有那麼困難了,孩子也會更加理解父母的做法。

想通過“自我防禦機制”調節讓親子關係更融洽,交流、溝通、理解、表達是少不了的。

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習慣了用自我防禦機制來面對孩子的家長,該還孩子一句“對不起”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給孩子道歉這麼難?打破“自我防禦”機制,3招修復親子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