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去年MPV市場最重要的一件事,那無疑是豐田賽那國產引進這一重磅新聞。自從這款車出現在展台後,報道它的媒體數不勝數,賽那的亮相甚至比隔壁漢蘭達換代還要受關注。首月銷量不破千台?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活成埃爾法?
或許是市場反應遠超預期,所以豐田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加價營銷”手段。首先是預售價相比之前網上流傳的定價要高出不少,從“2”字頭直接提升到“3”字頭,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儘管最終定價相比預售價低了一些,但起售價還是來到了30.98萬元,頂配甚至來到了40.58萬元。指導價出來以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這次豐田直接把加價的錢也直接算到車價裏面了”。
原以為把加價的錢放到車價裏面就可以實現原價購車了,但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賽那上市第一個月就被曝光出線下經銷商需要加價才能儘快提車的情況,甚至還把加價分為“三五九等”,誰加的越多,誰就能儘快提車。當然,為了避免受到處罰,賽那所有的加價行為都是通過購買加裝精品禮包的形式。
豐田以為可以憑藉賽那可以狠賺一筆過年,但事實上情況截然不同,銷量並沒有達到預期。根據官方展示出來的銷量數據,賽那12月批發銷量為2791輛,這個數字本來就比較一般,而從乘聯會公佈的上險量,賽那12月只賣了932輛,連四位數都沒有達到。
有價無市,這就是豐田賽那的現狀,沒人過來買車,加價也變得沒有意義了。所以進入1月份後,很多網友在論壇上表示“賽那已經不需要加價了,之前的銷售甚至還打電話過來要不要訂車”。
為什麼豐田賽那上市之前,無論是媒體還是廠家,都堅信它會是豐田產品線又一款加價神車。不過現實情況卻出現瞭如此大的偏移,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它不能復刻埃爾法在國內的成功?
首先就是賽那在國內消費者心中的形象要遠低於埃爾法,賽那在美國市場就是一輛和漢蘭達同價的家用MPV,只不過是因為它車頭的豐田LOGO才讓它得以在國內市場擁有那麼高的傳播力,不過傳播力和號召力並不掛鈎。埃爾法之所以在國內走紅的原因主要是香港地區的明星富豪給它做免費“代言”,再加上這款車是進口身份,每年的配額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數字,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通常產能更低的車型往往在市場上更受買家青睞。
其次就是賽那這個價位的替代品有很多,像別克GL8、傳祺M8、本田奧德賽,這樣的車型產品力同樣不俗,沒有富人光環加持的賽那,價格卻賣的比競品更貴,我想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會選擇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
最後就是現在消費者羣體對於買車加價這種行為愈發厭惡,也可以説賽那這部分買家對於加價這種事是比較敏感。因為能拿出過百萬買一台MPV作為保姆車的人,兜裏絕對不差錢,加錢就加錢,最重要是開心。
不過賽那情況就不一樣,指導價位於30-40萬之間,大部分都是工薪家庭,雖然物質生活壓力不大,但也沒到肆意花錢的程度,所以他們寧可換目標或者等一等,也不願意多交這些沒有意義的錢。
總結
綜合來看,賽那加價就是廠家和經銷商炒出來的熱度,目的就是為了多賺錢,結果手上的如意算盤落空,變得無人問津。如今賽那平價銷售,也算是狠狠挫了豐田在華囂張的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