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週新車快評:MARVEL R、新凱美瑞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雖然節後上班已有“兩週”,但似乎各路廠商還沒有從節日的氣氛中走出來。相應的,上市新車也很有限。此次快評的新車中,有一款是春節前上市的,這就是R汽車的MARVEL R。MARVEL R本質上其實是MARVEL X的中期改款,但變動幅度很大,競爭力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新凱美瑞屬於全球同步的改款車型,但相比它外觀內飾的變化,產品結構調整才是更值得關注的點。2021款皓影變化幅度極小,這或許也是因為它確實很成功。

MARVEL R: MARVEL X再出發,這回能成嗎?

上市日期:2月7日

品牌:R汽車

指導價:21.98-23.98萬元

關注級別:★★★★★(非常重要的純電新車系)

關鍵詞: MARVEL X中期改款、續航升級、價格下降、19.4英寸大屏、雙電機後驅、三電機四驅

MARVEL R是R汽車推出的第二款車型。從感官效果看,它也像是上汽推出的一款全新車系。衝擊力、影響力似乎都不錯。不過,明眼人都清楚,它本質上只能算是MARVEL X的一箇中期改款。

也就是説,在上汽新能源家族中,它的“新鮮度”,是要比ER6低的(ER6之前在榮威體系裏沒有)。然而,這並不代表這款車不值得關注。

MARVEL X應該算是上汽榮威在新能源戰略中傾注大量心血研發且非常重要的一款車,因為它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唯一和創新。例如,它是上汽自主品牌陣營中,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款純電平台車型。它的雙電機後驅、三電機四驅,也屬於比較少見的組合方式。它的定位,也是突破了上汽自主品牌原有的格局——它比廣汽的Aion LX等,要更早向高端新勢力的市場發起攻擊。

然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並不成功,甚至可以算是失敗。MARVEL X上市後,月銷量一般也就在一兩百輛的水平徘徊。2020年,更是一度跌至兩位數。按照這樣的銷量水平,MARVEL X項目給人的感覺像是“賠大發了”。

出現這種結果,固然可以認為是上汽觀念保守、體制約束等等,但卡叔看來,這也與上汽“試水”心態有關。也就是説,上汽推出MARVEL X最初的目的,也並沒有在銷量層面有太多的期望值。它更多,是來試探市場的。否則,很難想象它採取這樣的產品策略:26萬多的車,卻只配備區區50度電級別的電池,讓續航維持在400公里的水平。就算它只打算賣給“不跑長途”、“家裏有充電樁”的代步一族,“續航價格比”也難以打動人。

此次上市的MARVEL R,這可以看作是MARVEL X試水結束後,真正要“開幹”的最終版。只不過,這個“試水”的過程,卡叔覺得稍稍有點長——距離MARVEL X的首次推出,已經過去了兩年多,這在新能源市場,已經是可以迭代的時間週期了。這或許也是傳統車企的固有特點吧。

MARVEL R內在部分除了電池,相比MARVEL X並沒有太本質的變化。例如車身框架依然是延續的,底盤也是一樣的,甚至連電機系統也都延續。這很正常:MARVEL X的後雙電機佈局,這個思路本來就很有創意且效果不錯。

為什麼要在後軸上配兩個電機呢?很簡單:兼顧電耗與性能。平時日常使用,大多數情況下,只用一個電機驅動,電耗可控。急加速的時候,則兩個電機發力,性能更好。當然,這只是一個思路,用在MARVEL R這個級別的車身性價比高不高,值得商榷(因為通過一個大功率電機加強電控也能獲得類似效果,或者通過標配四驅的方式,效果接近噱頭也更足,成本則並沒有增加太多)。這也是為何絕大多數廠商並沒有採用這種佈局方式的原因。

內在層面最直觀的變化當然是電池增加了,從52.5度提升到69.9度,續航從400 提升到500 ——雖然仍算不上很有吸引力,但至少已經“合格”。

另一大變化則是價格:起價從MARVEL X的26.88萬元降到MARVEL R的21.98萬元。當然,起步配置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但配置更高的Pro版,MARVEL R也不過23.98萬元,仍然比MARVEL X低不少。因此,“續航價格比”大幅度提升,是肯定的。

作為R汽車的第二款新品,MARVEL R的變化不可能僅限於此。外觀層面,前臉尾部都按照R汽車的家族風格重新設計了。如果説MARVEL X的外觀還有點像RX5的變種的話,MARVEL R則完全是“新勢力純電”的做派了。所以雖然只是改款,但視覺效果卻是翻天覆地的。

內飾部分基本沒有變化,但屏幕尺寸升級明顯——達到誇張的20英寸級別,衝擊力也相對可觀。

其他細節配置的升級還有不少,例如多層玻璃、空氣淨化、BOSE音響、面部識別、手勢控制、座椅通風、歐締蘭座椅面料等等。總之過了兩年多,這些革新也是“必須的”。

經過這麼一番大幅度的改頭換面以後,從普通消費者層面將MARVEL R視為一款全新車型也不為過。從它的設計、技術、豪華感、續航,對應到配置價格來看,競爭力也算是很不錯了——爆款可能性不大,但獲得一個“正常”的銷量,應該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新凱美瑞:產品結構調整才是重點

上市日期:2月25日

品牌:廣汽豐田

指導價:17.98-26.98萬元

關注級別:★★★★(非常重要的改款新車)

關鍵詞: 全球同步改款、中控“大背投”、2.0鋒尚、混動價格下沉、PK雅閣混動

凱美瑞此次屬於全球同步的改款,所以“重要性”還是可觀的。只不過相比中國品牌動輒“換代式”的改款,新凱美瑞在感官上確實算不上什麼翻天覆地。甚至,對於很多人而言,“到底改了哪兒”,還需要仔細觀察比較才能看出來。

外觀的變化確實有限,這也符合全球品牌改款的慣例。內飾乍一看也“還那樣”,但其實有了一個不小的調整,那就是屏幕的位置——從出風口下方,調整到了出風口上方,出風口的位置則也相應下沉。伴隨而來的,是屏幕的尺寸更大,且佈局方式與豐田其他新車統一——背投式。

這種改變無論你喜歡與否,但人機工程效果更好是肯定的。並且,硬指標也有實打實的提升,那就是屏幕變得更大的。尤其是中配以上車款,屏幕的尺寸增大到10.1英寸。與此同時,儀表屏也有升級——2.0L中高配款配備了7英寸儀表,而2.5L和雙擎版則直接升級到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

這一代凱美瑞上市以後評價很高,駕乘表現頗有點讓人刮目相看,終端的價格也很堅挺,足以顯現出TNGA的威力。不過,車機、屏幕這些方面還是有不少吐槽的。這次升級,應該説非常“與時俱進”。

不過在卡叔看來,新凱美瑞此次最值得關注的,還是產品結構的調整。

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雙擎推出了一款領先版,將起步價格從之前的23.98萬元降低到21.98萬元。雖説,降價是因為降低配置而來,但從縮水的配置來看,並不是必不可少的“剛需”。例如全景天窗雖然沒有了,但天窗依然標配,皮座椅、電動座椅這些,也沒有縮減。屏幕尺寸8英寸雖然不給力,但也還説得過去。

而廣豐的這個調整,顯然也是受到了對手的影響。雅閣推出混動後,採取了與凱美瑞不同的“打法”。它沒有像凱美瑞那樣,將混動與高配捆綁,而是與燃油車一樣有中配、低配甚至乞丐版。最終的效果證明雅閣是對的——單論混動版的銷量,凱美瑞可要比雅閣差了不少。

有了領先版以後,相當於除了雅閣最入門、布座椅無天窗的“乞丐版”以外,凱美瑞雙擎與雅閣混動就都有了一一對應的車型。如果我們認為雅閣入門款混動是沒什麼人買的低配噱頭的話,這二者在絕對價格層面,也算是基本接軌了。

再看具體的比較,兩款車均為21.98萬元的版本,凱美瑞雙擎的綜合配置並不輸給雅閣,甚至屏幕更大且可以觸控、音響喇叭更多,並延續膝部氣囊、遠程啓動、後排座椅比例放倒等優勢項。所以這一調整後,凱美瑞與雅閣在混動領域的PK才算是真正拉開架勢。

除此之外,新凱美瑞的2.0版本也比之前增加了一個鋒尚版,輪胎規格更高、增加運動套件、帶翻毛皮座椅等等,也相當於給2.0L的目標羣體增加了一個新選擇。

原有的車款,在指導價不變的情況下,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配。尤其是入門款,新款標配8寸屏,而老款是“沒有屏”,這無異於實質性地降低了購買門檻。

其他車款也都有相應的升級。例如2.5L版本,以及混動豪華版及以上車款,新款都標配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車機也支持車聯網和OTA升級,以及內後視鏡升級為自動防炫目等等。

總之,此次新款凱美瑞的產品結構調整,是“很花了些功夫”的,競爭力的提升也顯而易見。

皓影2021款:成功車型小變化

品牌:廣汽本田

指導價:16.98-25.28萬元

關注級別:★★★(熱門車的年度新款)

關鍵詞:成功的雙車戰略、新顏色、新車款、升級微小

本田再次用事實證明,雙車戰略在中國市場是太合適了。我們經常會説,某某車上市,將爭奪XX車的蛋糕。那麼最容易對銷量形成分流的車是誰呢?毫無疑問就是這款車的同門馬甲。也就是説,常規看來,皓影的上市,應該會對CR-V的銷量形成分流。然而實際情況呢?恰恰相反,本田的雙車戰略不僅讓皓影自己成功了,而且還與CR-V形成“盟軍效應”,共同做大了市場蛋糕。

例如,CR-V 2019年的累計銷量是21萬輛,到了2020年,卻不降反升至近25萬輛。而皓影自身,則同樣達到了15萬 的銷量水平。也就是説,本田通過雙車戰略,將其年銷推升40萬輛的水平——這是之前單靠CR-V一款車無論如何也不敢想的。

而之所以如此,除了CR-V這款車型確實競爭力十足以外,也與本田對皓影的成功差異化定位有關。關於這一點,卡叔在皓影上市時曾經説過——在設計、配置和匹配等很多方面,皓影與CR-V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或許也正是因為之前的產品策略很成功吧,所以在上市一年多以後推出的年度改款,廣本並沒有對皓影做太多的調整。不僅外觀內飾沒動,甚至連具體車款的配置都沒有升級。

當然,變化也不是完全沒有。例如推出了“格林蘭白”的配色組合。1.5T版本也推出了一個名為智享版的車款。價格比豪華版貴了3000元,但座椅從織物混搭變成了皮質,主副駕增加電動座椅且可以實現腰部支撐調節,方向盤也有真皮包裹。

其他方面的升級就比較有限了,主要是為高配版本(注意,僅限高配,不包括中配)提供了手機無線充電。只是,這樣一項理所當然的配置,既然已經研發匹配了,為何不能全系普及呢?合資廠的慣性思維,有時候真的是有點“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