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招來催貸企業,當地如何把關的?| 新京報快評

招商招的得是合法的“商”,引資引的應是正規的“資”。

招商招來催貸企業,當地如何把關的?| 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

文|陸玖

“千元借款‘滾’到65萬、地方招商竟招催貸企業:套路貸咋治”,《半月談》的一篇講述套路貸的報道,引發社會關注。

報道提到,金融外包服務公司的客服部經理陳某所在公司,就承接了多家網貸公司的催收業務。在她手下,管理有40多個催收員,工作內容則是抽查座席電話,指導他們按話術催收。每個座席每天至少要打400個電話,每催收回來1萬元可提成1000元。

更令人錯愕的是,該公司還是當地招商項目。陳某就表示,“我幹這個兩三年了,是正規渠道招聘進來的。公司是當地招商來的,也是正規企業,每年寒暑假都到大專院校招聘,還贊助當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我怎麼會想到這是違法的呢?”

地方招商引資進來的“正規企業”,實際運行業務竟是網貸催收,這令人瞠目。但震驚之餘,還是要問一句:當地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是怎麼把關的?

眾所周知,近年來,隨着技術的迅猛進步,“套路貸”、“校園貸”等各種新的違法犯罪行為緊隨其後。這類違規貸款往往面向不熟悉互聯網的退休老人,及沒有還款能力的在校學生等,所以為禍不淺。

而套路貸催收公司,就是寄附在套路貸利益鏈上的產物——“套路貸”利率極高,其所催收金額會隨着時間的延長成幾何倍數增長,好似雪球一般會越滾越大。受害人越是心存僥倖,想自行消化,催收公司便越是猖狂。

招商招來催貸企業,當地如何把關的?| 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

這幾年,監管層面就“套路貸”等違法行為多次進行打擊,對暴力催收等亂象也在加強整治。在此背景下,地方招商招來催債企業,難免會引來“看走眼”的質疑。

在人們眼中,招商招來的,肯定得是合法守法、符合本地產業定位的優質企業。但不得不説,出於招商引資的壓力,此前確實有些地方官員面對樂於進駐當地的企業,往往會在税收、審批流程上等方面給予優惠。具體到審批流程上,往往會簡化各項審批流程。

雖然初衷是為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可以理解,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若是某些關鍵環節的背調審查也漏掉,那難免存在渾水摸魚的情況。此前“加水就能跑”的氫氣車成為某地招商項目,就沒少遭到這方面的質疑。

所以説,各地方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有必要“擦亮眼”,切實把好該把的關。像套路貸催貸企業就算“每年寒暑假都到大專院校招聘,還贊助當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那也沒法掩蓋其問題。而此類問題企業本不該被納入招商視野。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不斷倡導政府要簡政放權,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但須明晰的是,簡政放權不等於可以“撒手不管”,不等於該有的審批環節可以網漏吞舟。

招商招來套路貸催收企業,就頗具警示意義:招商招的得是合法的“商”,引資引的應是正規的“資”,要切忌在發展飢渴下飢不擇食,結果把關不嚴,為後來者埋雷。

□陸玖(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校對: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9 字。

轉載請註明: 招商招來催貸企業,當地如何把關的?|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