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正在復興:從代步工具到潮流寵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溦 濟南報道

2022年一季度,國內摩托車新註冊登記271萬輛,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5%,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2%。技術提升、價格降低、潮流推動……摩托車正以破竹之勢迎來“第二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梳理各方面原因,看摩托車走出了怎樣的“復興”之路。

從禁摩到解禁,摩友迎來寬鬆上路條件

因污染環境、噪音大等缺點,1985年北京率先實施“禁摩令”,隨後全國兩百多個城市實施禁摩。這一範圍基本覆蓋了全國中大型城市,很快,電動自行車取而代之。而2019年起,隨着技術的提升及相關政策的變化,國內摩托車註冊登記、檢驗等政策有所放鬆,愈來愈多的城市解禁摩托車;有些地區為了解決車主上牌難的問題,還實施摩托車帶牌銷售,一站式完成上牌、買保險和繳納税款等業務。從禁摩到解禁,再到購車流程的簡化,摩友上路的條件變得越來越寬鬆。

除此之外,受疫情的影響,近3年選擇用摩托車替代公共交通的人越來越多。與汽車保有量持續低迷的現狀相反,摩托車保有量躍勢上漲。近幾年,我國摩托車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碳排放逐漸與世界排放標準並軌,遵循國四排放標準的電噴摩托車進入市場,開啓了摩托車環保時代。據業內報告稱,我國摩托車全面解禁後,約有10%的汽車出行將轉變為摩托車出行,粗略預算全年可節約碳排放1650萬噸。

入門門檻降低,買車就像買手機

除了政策的鬆弛之外,價格的下降、入門門檻變低也驅動了摩托車的購買慾。記者發現,在一款摩托車評測軟件中,1萬元以下的車型數量最多,共有1062款,涵蓋了跑車、街車、踏板、復古、巡航太子、越野等全品類車型。在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買輛摩托車就像買一部貴點的手機一樣。

摩托車正在復興:從代步工具到潮流寵兒

圖:售價在一萬元以下的摩托車車型數量最多。

另外,目前摩托車駕照的考取較為簡單。濟南摩托車教練王守忠向記者介紹:“摩托車駕照的培訓週期在一個星期左右且費用較低。很多人願意學習摩托車,增加一項技能。從2022年開始,想要安全騎車的人越來越多,報名人數翻倍增長,年齡多集中在20-30歲之間。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摩托車駕照的男女比例為3:7,女生佔絕大多數。而在2019年時,這個比例恰恰相反。”

社交媒體的東風讓摩托車成為網紅

在抖音裏,摩托車相關的話題視頻播放量達到540.2億,微博上摩托車的話題標籤下,閲讀達到19.8億。而不少話題已經細分到測評、改裝、教學、騎行穿搭、摩旅等多個垂類,同時湧現出諸多摩托車博主網紅,其中不少人已經擁有上千萬粉絲量;一個十幾秒的女騎視頻就能獲贊140多萬,可見摩托車作為一項小眾愛好已在互聯網成功破圈,成為網絡上的時尚潮流。

摩托車正在復興:從代步工具到潮流寵兒

圖:在抖音裏,摩托車相關的話題視頻播放量達到540.2億

網紅博主帶火一些網紅款摩托車。有32年摩托車銷售經驗的程連芬女士對記者介紹:“2018年,濟南的摩托車市場還沒有起色,他們主營的奔達太子款,一個月也賣不了10台車。近幾年隨着摩友們逐漸轉向品牌化、個性化的消費觀念,從2020年開始灰石300就成了網紅款,那時候因為供不應求,要等半年才能提到車。到今年為止,僅濟南片區,每月訂單量在300台左右,訂單量是2018年的30倍。”

程女士是1990年進入摩托車行業的,見證了濟南摩托車行業的興衰輪迴。她介紹,“禁摩”的幾十年讓摩托車廠商重新洗牌,大浪淘沙,大廠吞併小廠。生存下來的摩托車廠商紛紛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如春風、奔達等,他們不斷提升摩托車性能及設計感,贏得不少年輕用户的青睞。

圈子文化賦予摩托車生命力

“便捷停車”“省油不堵車”“不聚集不扎堆”……不少摩友這樣總結摩托車爆火的原因。摩托車不只是代步工具,如今更成為悦己生活方式。不少年輕人一到週末就從文質彬彬的職場身份中脱離出來,變身“熱血騎士”“素人女騎”。對於他們來説,騎上摩托車的那一刻正是展現自我、緩解壓力、追求自由的開始。很多人買了摩托車之後就加入了專屬社羣,從而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程女士介紹:“近幾年,以休閒為主的摩托車銷量增速較快,摩友們會不定期組織摩旅活動。”此時,摩托車便被賦予了一定的社交屬性。

在去往濟南南部山區、七星台、雪野湖等公路上,每個節假日都可以看到成羣結隊的摩友們“溜車跑山”,他們通過“豎起拇指”或“滴滴”聲默契地向過往車友打招呼。也有摩友在專業賽道上切磋技藝,挑戰壓彎和極限運動,原本小眾的圈子成為了時下最炫酷、最吸睛的潮流聚會,娛樂和社交屬性為摩托車市場帶來了長期生命力。

摩托車正在復興:從代步工具到潮流寵兒

圖:濟南一款摩托車組織的摩旅活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2 字。

轉載請註明: 摩托車正在復興:從代步工具到潮流寵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