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要“迴歸”,應少説“必須領導”多談“怎樣合作”
美方團隊所為像是對拜登外交政策承諾的機械執行,卻未想到“美國必須再次領導”是用來反對特朗普的口號,而國際社會關心的是“憑何領導”和“怎樣領導”。
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舉行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受到廣泛關注。中方在開場白中義正辭嚴地回擊了美方的故意挑釁與無理指責。兩天的長時間對話中,雙方在各自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方面表明了立場,也坦言在一些問題上仍有重要分歧。但從溝通所涉各領域議題來看,兩國對話空間仍十分廣闊。
總的來看,雙方雖在會前的表態都有意降低對此次對話的預期,但對話總比對抗好,中美自去年以來高層對話停滯的不正常狀態終於被打破。阿拉斯加是過去中美通航線路中的經停加油地點,安克雷奇英文本意為“船的錨地”,或許此次對話最重要的意義正是防止中美關係這艘大船漂離航道,使雙方有機會重新定位。
美方團隊中不乏資深外交官,他們顯然明白中方此行應邀遠赴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並不是來向美方施壓,更不是來退讓的。美方的“下馬威”對中方難以奏效,更多是演給國內對華“死硬派”看的。特朗普執政4年,行事風格不同尋常,既傲慢霸道又睚眥必報,但“執行力”頗令人印象深刻。拜登以穩健、老練著稱,2020年大選中有效利用了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厭惡情緒,上台伊始便着力推動內外政策“去特朗普化”。不過拜登同樣希望獲得“言出必行”的輿論評價,避免被民眾歸入油滑政客(競選時説一套,執政後做一套)之類。加之特朗普政府落敗前不留餘力地錨定中美關係走向,尤其是蓬佩奧之流肆意破壞中美關係根基,此時要想拔除兩國關係中已埋下的刺並不容易。
拜登在外交政策上最重要的許諾,便是所謂“美國迴歸”。競選期間,拜登曾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文《為何美國必須再次領導》,闡釋了他執政後將全面清算特朗普時期的對外政策。拜登同樣認為美國應當對華強硬,但與特朗普政府四面出擊、向盟友夥伴一併施壓不同,拜登政府試圖以所謂“共同價值觀”重新團結美國的盟友夥伴,從而形成制衡中國的“一致陣線”。
到達安克雷奇前,美方先訪問日韓,與印澳等協調,還在對話一開場便強調接下來要談的問題不僅關涉中美,也是地區成員乃至全世界的關切。美方團隊所為像是對拜登外交政策承諾的機械執行,卻未想到“美國必須再次領導”是用來反對特朗普的口號,而國際社會關心的是“憑何領導”和“怎樣領導”。顯然美方有些過度自信了,也正如崔天凱大使所説的“一個人走夜路會唱歌給自己壯膽”。
且不論全世界,僅美國盟友夥伴都未必認可白宮易主便等同於“美國迴歸”。過去4年在特朗普的“折騰”下,美國國際形象與道義感召力已大幅跌落,歐洲傳統盟友加快了戰略自主的步伐,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們歡迎拜登政府迴歸多邊主義,但美國試圖利用“多邊主義”“拉小圈子”制衡中國恐怕行不通了。
中美雙邊對話更不是展示所謂美國“國際領導地位”的場合,美國的盟友夥伴大多也不願被裹挾成為籌碼。中方在對話中的底氣十足源於首先辦好了自己國內的事情。而拜登政府要兑現“美國迴歸”,首先取決於能否迅速遏制疫情、恢復經濟、改善族裔關係等國內問題,而不在於玩外交手腕。國際社會真正期待的領導者,應當準確判斷時代潮流,此刻能夠務實地在抗擊新冠疫情、復甦世界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上推動廣泛合作。從這個角度出發,真正“必須”的乃是中美合作。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陳長寧(四川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