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究竟是什麼東西? 預防中蠱有妙招

  電視劇《羋月傳》中,魏琰和秦武王后魏頤娘倆劫持了羋月,討要秦惠文王的遺詔未果,遂買通巫婆為羋月整蠱,使得羋月備受折磨命在旦夕,後被義渠王捨命所救。其間,玄虛詭譎,生死交關。這“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苗族的巫蠱之術有着奇幻的神秘色彩,令人好奇又着迷,其名聲之大,相信大家皆有所耳聞,但巫蠱之術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恐怕鮮有幾人能夠説得清,小編就為大家一解心中之惑,揭開巫蠱之術的神秘面紗。

  蠱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有苗族學者調查後認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又分為青苗族和黑苗族,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除上述一些突發症外,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臟不適、腸鳴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蠱。屬於突發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

  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所以苗族“談蠱色變”,若是在苗族地區以盅婆名稱罵人,會惹出很大糾紛,在婚姻擇偶上更是十分忌諱有蠱之人。

  蠱的繁體寫法,三蟲,放在器皿中。

  蠱,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小屯?殷墟文字乙編》:“有疾齒,唯蠱虐。”蠱,是一種蟲,有毒的蟲。這種毒蟲由人工飼養和操縱,用來控制他人,是一種巫術,因而也叫巫蠱、蠱術、蠱毒巫術。《通書·六書略上》説:“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就是把蜈蚣、蠍子、蛇等等有毒爬蟲逮來,放罐子裏,不給其他吃的,讓它們互相啃食殘殺,最後勝出倖存的就是蠱。實施這種巫術行為的過程叫下蠱、放蠱、蠱惑。蠱惑人心,就是與之相關的常用成語。

  有毒的蠱多在中國大陸南方各省養成,蠱的種類極多,影響較大的有蜣蜋蠱、馬蝗蠱、金蠶蠱、草蠱和挑生蠱等。放蠱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時候,把蠱放入食物,吃了以後,就會染上蠱毒,染了蠱毒的人會染患一種慢性的病痛。以現代觀點説,這是一種人為的,由許多原蟲的毒引發出來的怪病。

  蠱中極品--情蠱

  在眾多的蠱中最傳奇最具神秘色彩的就是情蠱。苗族特有的情蠱又名情花蠱,是苗族女孩子特有的,用“心血”加“蠱”練成,每日以心血餵養,十年得一情蠱,此情蠱可下在飯菜中,也可下在服飾上,苗族女孩子都以此情蠱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

  情蠱是蠱中最毒的蠱,中蠱之人一想到自己心愛的人,蠱就會啃噬他的心,讓他心痛。只有見到心愛之人,疼痛才會停止。每月情蠱都會發作一次,那種感覺是撕心裂肺的。中了情蠱的人如果不吃解藥的話,在情蠱發作的時候,大多數人忍受不住痛苦,自殺求解脱。

  相傳女子會在愛人的身上下蠱--美其名曰為情蠱。一但男方再與第二個女人有性行為,就會爆斃而死,當然那女子也不會獨活。 “情蠱”只有下蠱的女方可解,但即使“情蠱”解除,下蠱者也不可以再有第二個男人了,不然也會爆斃而死。

  《蠱經》記載:“巫蠱中有一種情蠱。此蠱乃是花蠱的一種,以九十九個負心人的血肉培植,三月開花,極其豔麗,此時如以養蠱人的心血相觸,即成情蠱。中蠱者不得思情慾,否則心痛難忍,每思一次,心痛更甚,九十九日後,心痛至死。蠱者必是個用情至深的人,同時要以命飼蠱,蠱方能成,故此蠱世間罕見。”

  情蠱可是算是蠱中的極品。要是中了它,人就會失去意識,整個人都臣服於下蠱之人。會用情字是因為中蠱的人會認為自己愛上了下蠱的人,會不惜一切代價守護在那個人身邊,一但離開很快的就會死去。要解它也只有找到下蠱之人。也有傳言只要有情蠱,就可以讓兩個人一輩子在一起、永遠也不分開。

  整蠱害人,歷代法有禁者。《唐律疏議》規定:“諸造蓄蠱毒及教令者,絞。”

  古文獻中,對蠱還有其他解釋。蠱,病名。泛指由蟲毒結聚,絡脈瘀滯而致脹滿、積塊的疾患。《證治匯補》卷六:“脹滿既久,氣血結聚不能釋散,俗名曰蠱。” 有學者研究表明,所謂蠱,就是寄生蟲,比如血吸蟲。血吸蟲病出現於先秦之前,淵源於蠱。

  東漢許慎《説文》:“蠱,腹中蟲也,從蟲從皿”。古人無法解釋寄生蟲現象,視蠱疾為鬼神所致。此外,西周時期還有防治蠱疾的行政官員“剪氏”,《周禮·秋官·剪氏》:“剪氏掌除毒物,以攻禜攻之,以莾草燻之,凡庶蠱之事。”相當於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主任。有證據證實,西漢時期血吸蟲病即已出現。1972年出土的西漢馬王堆墓墓主辛追夫人的直腸和肝臟內發現了血吸蟲卵。1974年又在湖北省江陵西漢男屍遂少言的肝腸組織內查有大量的血吸蟲卵。這就表明在2100多年前,我國長江中游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地區就有血吸蟲病流行了。

  東晉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中説:“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酒,一名水病,似射弓而無物。”梁朝陶弘景則認為“蠱毒”為大病之一,謂“療蠱毒以毒藥”。

  東晉幹寶《搜神記》也有關於蠱毒事件的記載:“滎陽郡有一家姓廖,累世為蠱,以此致富。後取新婦,不以此語之。遇家人鹹出,唯此婦守舍,忽見屋中有大缸。婦試發之。見有大蛇,婦乃作湯,灌殺之。及家人歸,婦具白其事,舉家驚惋。未幾。其家疾疫,死亡略盡。”

  説的是河南滎陽有家姓廖的世代制蠱賺了大錢,後來娶了一個新媳婦,並沒告訴她制蠱的事兒。有天一家子人都出去看電影了,單單留這新媳婦看家,她發現家裏有口大缸,好奇害死貓,這娘們就揭開了缸蓋,裏面有一條大蛇,就做了一鍋開水,把蛇燙死了。一家人看完電影回來,她就跟大家講了殺死蛇的故事,全家人驚呆了。沒過多久,老廖家全家得病,一個沒剩,全死了。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在生活中有用的知識,蠱毒的辨認與預防之法:

  蠱或有形或無形,中毒極易,但辨認之法,是應該萬分注意的。

  中蠱後的辨認之法:

  (1)以生黃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

  (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

  (3)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蠱毒非常厲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也不應輕易去嘗試。

  預防中蠱之法:

  (1)凡房屋整潔,無灰塵珠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

  (2)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 “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

  (3)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連累,當然不敢下蠱。

  (4)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乾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免害。

  (5)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

  解除毒蠱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黃、蒜子、菖蒲三味用開水吞服,使之瀉去惡毒。金蠶,最畏頭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蠔豬箭的刺蝟,故刺蝟是專治金蠶蠱的特殊藥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蠱。

  其實神秘又玄幻的巫蠱之術也不過是古時人們科學知識匱乏盲目迷信的產物而已。但巫蠱之術對人們的影響極大,對作奸犯科的人有相當的震懾作用,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説,巫蠱之術鎮住了人們心中的毒蟲,對人們的行為規範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在現代,蠱術成為了文學、影視作品中很好的創作題材,圍繞此題材誕生了很多愛恨情仇恩怨糾葛的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90 字。

轉載請註明: “蠱”究竟是什麼東西? 預防中蠱有妙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