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台了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障等支持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措施。
這或許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國改善出口企業經營狀況的一項重要自救措施。今年以來,疫情對我國外貿企業進出口業務造成較大沖擊。根據海關總署數據,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達2.47萬億元,同比下降4.9%,比4月份0.7%的降幅有所擴大。總體來看,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1.54萬億元,同比也下降4.9%,降幅和前4個月持平。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在今年4月份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坦言,根據調研,由於內外貿市場環境不同,外貿企業在拓展內銷市場時面臨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等痛點。
具體來看,外貿出口主要是訂單式銷售,轉向內銷後有的企業缺少市場銷售渠道,對市場準入、銷售、結算等規則不熟悉,爭取國內訂單比較困難;同時,國內外標準不一致,轉內銷的外貿產品需要按照國內標準進行調整改造,否則無法在國內銷售,一些外貿產品的設計、技術、款式屬於國外客户,在國內銷售需要取得知識產權授權。此外,外貿出口企業轉內銷後,自主品牌市場知名度不高,進入國內優質零售渠道有一定困難。
針對上述難題,《意見》中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比如規定在2020年底前,對依據出口目的國標準生產且相關標準技術指標達到我國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出口產品,因疫情影響轉內銷的,允許企業作出相關書面承諾,通過自我符合性聲明的方式進行銷售。
同時,還支持企業發展“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稱“三同”)產品,即在同一生產線上按照相同標準、相同質量要求生產既能出口又可內銷的產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實現內外銷轉型,還將開展“三同”產品宣傳推廣活動,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擴展銷售渠道方面,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台,依託各類網上購物節,同時,引導主要步行街組織開展出口產品轉內銷專題活動。
同時,組織各地大型商業企業與外貿企業開展訂單直採,設立外貿產品銷售專區、專櫃。組織國內採購商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採購外貿產品等。
中央層面多次鼓勵 專家稱出口轉內銷一舉多得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中央層面也多次提及出口轉內銷相關政策,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提出,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6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提出,為幫扶涉及近2億人就業的外貿企業紓困發展,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簡化內銷認證和辦税程序,支持電商平台、大型商業企業等開展外貿產品內銷活動。因此,此次《意見》的出台也是與此前的政策導向一脈相承。
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6月20日16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達8525042例;死亡病例達456973例。
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促進出口轉內銷,或許也是疫情之下中國外貿企業的重要自救措施之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彭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當前,國際上疫情日益嚴重,供應鏈嚴重受損,需求大受影響。中國5月出口按美元計價同比下降3.3%,已經能夠較明顯地反映出國際市場萎縮,與此同時,進口下降更大。進口達1438.9億美元,下降16.7%,反應出國際供給可能面臨更大的危機。在此背景,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一是緩解出口企業商品賣不出去的問題,二是緩解國內市場可能面臨的供給不足問題,三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的建立,一舉多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趙澤 校對 柳寶慶